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1936年10月,参加长征的各路红军先后在陕甘宁地区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场伟大的战略转移中,湖北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长征出发前的重要根据地,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陆续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宁地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1年9月起,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并表示愿意同其他武装部队“共同对日作战”。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一再妥协退让,同时调动大批军队,继续对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寻求新的落脚点,北上抗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以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地区会师为标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长征,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这场惊心动魄的战略远征,历时之久、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这是一场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漫漫征途,是对人类理想信念所能坚持极限的挑战,是对人类所能克服的艰难困苦极限的挑战。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20.6万人,途径14个省,总行程共6.5万余里,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堵,共进行师以上规模的战斗120多次,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长征结束时红军共5.7万人,加上沿途扩红2万以上的兵员补充,红军长征途中兵员损失约占出发时人数的四分之三。中国工农红军以惨重的牺牲为代价,以战胜一切险阻和艰难困苦的坚定信念,前仆后继,绝处重生,迎来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震古烁今的浩气长歌。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沿阵地,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担负起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的胜利,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逐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最重要保证。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荆楚儿女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湖北是一块红色沃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和发展、壮大的摇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及其相邻地区先后建立6块革命根据地,诞生多支红军部队,其中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军团、红三军团先后从湖北地区走出,参加长征。
在20万余参加长征的红军英雄中,有近6万人来自于荆楚大地;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中的高级将领,大多来自于湖北,他们是两支英雄部队屹立不倒的钢铁脊梁和克敌制胜的红色军魂。红二十五军以3000人的少年孤旅(士兵大多是十三到十八岁的青少年),面对的是国民党军队4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9个月,是长征途中历时最长的红军部队;部队出发时8万余人,到达陕北仅剩3万余人。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时共1.7万余人,长征结束时仍保存了1.3万人的兵力,被毛泽东称赞为“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造就了一支千锤百炼的革命队伍和领导力量。历经血与火的战争锻造和长期革命斗争的艰苦考验,浴火重生,从胜利到达陕北的部分湖北籍将士中,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为代表的1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以徐海东、王树声大将为代表的220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1955年,新中国首次为开国将帅授衔。在1600余名开国将帅中,湖北籍将帅数量在各省市自治区中居第二位,共235名,其中元帅1名,大将2名,上将14名,中将31名,少将187名。被授予中将以上军衔的48位湖北籍开国将帅全都参加了长征,187位湖北籍少将中有160多位参加了长征。在参加长征的近6万名荆楚儿女中,有一半以上血洒战场,长眠于漫漫征途,其中,地(师)级以上著名英烈14人。他们中有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有红九军、红三十一军的军长孙玉清、余天云,有红九军、红二十五军政委陈海松、吴焕先。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分段回望历史,不忘初心。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途中,在实现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我们仍然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当年,从荆楚大地走出去的优秀儿女在伟大的长征中建立了辉耀千古的历史功勋;今天,战斗在荆楚大地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一定能在新的长征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英雄业绩!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陆续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宁地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1年9月起,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并表示愿意同其他武装部队“共同对日作战”。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一再妥协退让,同时调动大批军队,继续对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寻求新的落脚点,北上抗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以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地区会师为标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长征,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这场惊心动魄的战略远征,历时之久、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这是一场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漫漫征途,是对人类理想信念所能坚持极限的挑战,是对人类所能克服的艰难困苦极限的挑战。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20.6万人,途径14个省,总行程共6.5万余里,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堵,共进行师以上规模的战斗120多次,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长征结束时红军共5.7万人,加上沿途扩红2万以上的兵员补充,红军长征途中兵员损失约占出发时人数的四分之三。中国工农红军以惨重的牺牲为代价,以战胜一切险阻和艰难困苦的坚定信念,前仆后继,绝处重生,迎来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震古烁今的浩气长歌。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沿阵地,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担负起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的胜利,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逐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最重要保证。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荆楚儿女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湖北是一块红色沃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和发展、壮大的摇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及其相邻地区先后建立6块革命根据地,诞生多支红军部队,其中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军团、红三军团先后从湖北地区走出,参加长征。
在20万余参加长征的红军英雄中,有近6万人来自于荆楚大地;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中的高级将领,大多来自于湖北,他们是两支英雄部队屹立不倒的钢铁脊梁和克敌制胜的红色军魂。红二十五军以3000人的少年孤旅(士兵大多是十三到十八岁的青少年),面对的是国民党军队4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9个月,是长征途中历时最长的红军部队;部队出发时8万余人,到达陕北仅剩3万余人。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时共1.7万余人,长征结束时仍保存了1.3万人的兵力,被毛泽东称赞为“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造就了一支千锤百炼的革命队伍和领导力量。历经血与火的战争锻造和长期革命斗争的艰苦考验,浴火重生,从胜利到达陕北的部分湖北籍将士中,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为代表的1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以徐海东、王树声大将为代表的220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1955年,新中国首次为开国将帅授衔。在1600余名开国将帅中,湖北籍将帅数量在各省市自治区中居第二位,共235名,其中元帅1名,大将2名,上将14名,中将31名,少将187名。被授予中将以上军衔的48位湖北籍开国将帅全都参加了长征,187位湖北籍少将中有160多位参加了长征。在参加长征的近6万名荆楚儿女中,有一半以上血洒战场,长眠于漫漫征途,其中,地(师)级以上著名英烈14人。他们中有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有红九军、红三十一军的军长孙玉清、余天云,有红九军、红二十五军政委陈海松、吴焕先。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分段回望历史,不忘初心。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途中,在实现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我们仍然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当年,从荆楚大地走出去的优秀儿女在伟大的长征中建立了辉耀千古的历史功勋;今天,战斗在荆楚大地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一定能在新的长征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英雄业绩!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