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陈述了地铁基坑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地铁基坑地连墙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水下施工部分是最为棘手的区域,出现问题几率较大,难以解决。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已应用到现场施工中,能很好地解决出现的关键问题,为类似的水下基坑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连墙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P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87-01
0.引言
车站主体采用明挖法施工,总长139.2m,标准段宽度为24.7m,扩大段宽度为28.9m,轨面埋深约29.7m。通过业主及参建各方(甲方、设计、降水及施工单位)多次组织的专家咨询会讨论,以及根据建设单位下发的会议纪要及变更通知单要求,本站主体结构基坑由原来的干开挖结合基底加固封底止水方案,变更为标准段地下水位以上约21.32m,盾构段地下水位以上约21.78,采取干开挖,水位以下采取水下开挖方式以及采取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止水方案进行设计,地连墙采用1200mm厚,坑内设置1000mm厚分仓墙将基坑分成16仓,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为4m。分仓墙共计59幅,采用锁扣管柔性接头,其中标准幅段52幅,幅宽分别为5m、5.3m和5.5m三种,异型幅段“T”型7幅,幅宽为4.9m+1m,盾构段槽深约46m,分仓墙高度为13.6m,标准段槽深约44m,分仓墙高度为12.0m。钢筋采用HPB300级和HRB400级,主筋采用机械连接,最外层钢筋净保护层厚度在迎土侧、开挖侧均为70mm,分仓墙与地连墙连接处保护层调整为45mm;分仓墙混凝土设计强度C35,混凝土水下灌注提高一级,空槽区域采用自凝灰浆墙回填。
在地连墙成槽结束以后的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方案研究。
1.混凝土浇筑异常现象控制
1.1 导管无法正常下放
在超深槽段中,为能顺利的下放导管,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预留导管仓,防止下放导管过程中出现卡管现象。如出现无法下放的情况,主要为塌方土体堵住导管仓,可采用高压水枪对导管仓位置进行清理,或者将钢筋笼整体提出后重新清底。
1.2 堵管
在槽段较窄、砼面距导墙距离3~4m左右发生单管堵管时,可采用一根导管进行浇注;发生双管堵管和槽段较宽、砼面距导墙距离远发生堵管时,将堵管的导管拔出,同时测出砼面距导墙面距离,重新拼装导管,并在导管里放置球胆,待球胆随砼下到砼面时,快速下放导管插入砼面1m以上。
1.3 导管拔空
如果导管拔空,则采用二次插管施工,原理同1.2节中所述。
1.4 混凝土绕流的预防措施及混凝土绕流的处理措施
(1)混凝土绕流的预防措施:绕流的主要原因是接头箱背后没有回填密实,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透过接头箱与槽壁的缝隙绕流到接头箱背后,从而影响后行幅的接头施工。(H型钢槽段)预防措施:①接头采用1m宽止浆铁皮,防止混凝土绕流;②接头背后上部30m采用特制接头箱进行填充,下部全部采用粘土袋进行回填;③刚性接头延伸至地表,防止混凝土翻浆至接头背后造成绕流;④接头背后回填全过程由施工员现场监控。
(2)混凝土绕流的处理措施:混凝土一旦发生繞流,需及时清理掉,否则时间越长越难处理:即在锁口管顶拔结束后立即采用旋挖钻或液压抓斗对接头背后的土层或绕流进行开挖清除,而后采用超声波侧壁仪进行检测,保证绕流清理的彻底;对于无法处理的小型绕流,应在接头处做好明显标记,并在施工记录上详细记录绕流的位置(接头位置和深度),待此段施工结束后,采用高压旋喷对接头进行止水处理。
2.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泥浆的配合比、储存循环工艺,并应用到地连墙成槽的施工过程中,能有效地控制水头上浮,没有地连墙塌壁现象的发生,极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现场施工检验,本文提出的泥浆施工工艺方案是真实可靠的。
参考文献
[1]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 《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DB10470-2010).
[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关键词]地连墙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P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87-01
0.引言
车站主体采用明挖法施工,总长139.2m,标准段宽度为24.7m,扩大段宽度为28.9m,轨面埋深约29.7m。通过业主及参建各方(甲方、设计、降水及施工单位)多次组织的专家咨询会讨论,以及根据建设单位下发的会议纪要及变更通知单要求,本站主体结构基坑由原来的干开挖结合基底加固封底止水方案,变更为标准段地下水位以上约21.32m,盾构段地下水位以上约21.78,采取干开挖,水位以下采取水下开挖方式以及采取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止水方案进行设计,地连墙采用1200mm厚,坑内设置1000mm厚分仓墙将基坑分成16仓,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为4m。分仓墙共计59幅,采用锁扣管柔性接头,其中标准幅段52幅,幅宽分别为5m、5.3m和5.5m三种,异型幅段“T”型7幅,幅宽为4.9m+1m,盾构段槽深约46m,分仓墙高度为13.6m,标准段槽深约44m,分仓墙高度为12.0m。钢筋采用HPB300级和HRB400级,主筋采用机械连接,最外层钢筋净保护层厚度在迎土侧、开挖侧均为70mm,分仓墙与地连墙连接处保护层调整为45mm;分仓墙混凝土设计强度C35,混凝土水下灌注提高一级,空槽区域采用自凝灰浆墙回填。
在地连墙成槽结束以后的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方案研究。
1.混凝土浇筑异常现象控制
1.1 导管无法正常下放
在超深槽段中,为能顺利的下放导管,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预留导管仓,防止下放导管过程中出现卡管现象。如出现无法下放的情况,主要为塌方土体堵住导管仓,可采用高压水枪对导管仓位置进行清理,或者将钢筋笼整体提出后重新清底。
1.2 堵管
在槽段较窄、砼面距导墙距离3~4m左右发生单管堵管时,可采用一根导管进行浇注;发生双管堵管和槽段较宽、砼面距导墙距离远发生堵管时,将堵管的导管拔出,同时测出砼面距导墙面距离,重新拼装导管,并在导管里放置球胆,待球胆随砼下到砼面时,快速下放导管插入砼面1m以上。
1.3 导管拔空
如果导管拔空,则采用二次插管施工,原理同1.2节中所述。
1.4 混凝土绕流的预防措施及混凝土绕流的处理措施
(1)混凝土绕流的预防措施:绕流的主要原因是接头箱背后没有回填密实,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透过接头箱与槽壁的缝隙绕流到接头箱背后,从而影响后行幅的接头施工。(H型钢槽段)预防措施:①接头采用1m宽止浆铁皮,防止混凝土绕流;②接头背后上部30m采用特制接头箱进行填充,下部全部采用粘土袋进行回填;③刚性接头延伸至地表,防止混凝土翻浆至接头背后造成绕流;④接头背后回填全过程由施工员现场监控。
(2)混凝土绕流的处理措施:混凝土一旦发生繞流,需及时清理掉,否则时间越长越难处理:即在锁口管顶拔结束后立即采用旋挖钻或液压抓斗对接头背后的土层或绕流进行开挖清除,而后采用超声波侧壁仪进行检测,保证绕流清理的彻底;对于无法处理的小型绕流,应在接头处做好明显标记,并在施工记录上详细记录绕流的位置(接头位置和深度),待此段施工结束后,采用高压旋喷对接头进行止水处理。
2.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泥浆的配合比、储存循环工艺,并应用到地连墙成槽的施工过程中,能有效地控制水头上浮,没有地连墙塌壁现象的发生,极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现场施工检验,本文提出的泥浆施工工艺方案是真实可靠的。
参考文献
[1]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 《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DB10470-2010).
[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