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及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甲硝唑及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管炎患者用药前反酸、烧灼感及胸骨后灼痛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8周后,反酸、烧灼感及胸骨后灼痛的症状计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及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奥美拉唑,甲硝唑,多潘立酮,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西方人群中10%-38%的人群每周至少出现一次胃食管反流[1]。而且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正在增加。我国学者对上海821例志愿者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有45例罹患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为5.47%,考虑这种地域差异可能是由西方人酒精的摄入量更大引起的。本研究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及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用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并在2周内不在服用任何影响胃肠道的药物,包括抑酸剂等其中男49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46.2±8.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饮酒人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日;甲硝唑200mg,2次/日;多潘立酮10mg,3次/日。对照组每日口服雷尼替丁150mg,2次/日;甲硝唑200mg,2次/日;多潘立酮10mg,3次/日。治疗周期均为8周。
1.3疗效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检查结果溃疡面明显变小,变浅。好转:症状有所缓解,胃镜显示溃疡或糜烂程度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保持原状,胃镜检查也未见好转。同时按照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中的反流症状评分标准[2]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每个症状按轻重分为0、1、2、3共四个等级并记分。0分是指无症状;1分是指有时有症状,但不引起注意;2分是指经常有症状,轻度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3分是指症状持续存在,明显影响工作与生活。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兩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得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得分分别为1.8±0.6、2.1±0.9、1.3±0.7分和1.6±0.8、2.0±1.1、1.2±0.8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分分别为0.5±0.5、0.3±0.2、0.5±0.4分及0.7±0.9、1.0±0.7、0.7±0.6分,均低于治疗前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江米足等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与胃酸反流有关[3],杨金国等也提出止酸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4]。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取决于酸抑制剂的效果,而Sachs认为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最好的药物。烧灼感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已明显影响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全面而迅速的缓解症状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尝试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控制胃酸浓度亦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两种疗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治疗都有效,有效率分别是: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为63.8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雷尼替丁。这可能是因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抑酸的效果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更好,因此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观察组(使用奥美拉唑抑酸)治疗后的酸相关症状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雷尼替丁抑酸)。
目前多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胃酸的反流密切相关,酸暴露持续时间与反流频率是影响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但酸反流并不一定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Souza等认为回流的胃液并不直接损伤食管,而是通过刺激食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引起食管组织的损伤,目前有研究认为可能与胃泌素的浓度变化有关[8]。我们考虑抑酸治疗可能并不直接促进反流性食管炎的痊愈,而是通过影响食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痊愈,确切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Kennedy T, Jones R. The prevalence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in a UK population and the consultation behaviour of patients with these symptom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0;14:1589–1594.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1999,16(6):326
[3]江米足,汪天林,周雪莲.小儿胃酸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2):83-6
[4]杨金国,李佃贵,赵玉宾,等.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3):47-8
【关键词】奥美拉唑,甲硝唑,多潘立酮,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西方人群中10%-38%的人群每周至少出现一次胃食管反流[1]。而且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正在增加。我国学者对上海821例志愿者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有45例罹患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为5.47%,考虑这种地域差异可能是由西方人酒精的摄入量更大引起的。本研究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及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用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并在2周内不在服用任何影响胃肠道的药物,包括抑酸剂等其中男49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46.2±8.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饮酒人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日;甲硝唑200mg,2次/日;多潘立酮10mg,3次/日。对照组每日口服雷尼替丁150mg,2次/日;甲硝唑200mg,2次/日;多潘立酮10mg,3次/日。治疗周期均为8周。
1.3疗效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检查结果溃疡面明显变小,变浅。好转:症状有所缓解,胃镜显示溃疡或糜烂程度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保持原状,胃镜检查也未见好转。同时按照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中的反流症状评分标准[2]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每个症状按轻重分为0、1、2、3共四个等级并记分。0分是指无症状;1分是指有时有症状,但不引起注意;2分是指经常有症状,轻度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3分是指症状持续存在,明显影响工作与生活。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兩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得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得分分别为1.8±0.6、2.1±0.9、1.3±0.7分和1.6±0.8、2.0±1.1、1.2±0.8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分分别为0.5±0.5、0.3±0.2、0.5±0.4分及0.7±0.9、1.0±0.7、0.7±0.6分,均低于治疗前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江米足等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与胃酸反流有关[3],杨金国等也提出止酸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4]。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取决于酸抑制剂的效果,而Sachs认为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最好的药物。烧灼感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已明显影响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全面而迅速的缓解症状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尝试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控制胃酸浓度亦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两种疗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治疗都有效,有效率分别是: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为63.8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雷尼替丁。这可能是因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抑酸的效果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更好,因此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观察组(使用奥美拉唑抑酸)治疗后的酸相关症状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雷尼替丁抑酸)。
目前多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胃酸的反流密切相关,酸暴露持续时间与反流频率是影响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但酸反流并不一定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Souza等认为回流的胃液并不直接损伤食管,而是通过刺激食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引起食管组织的损伤,目前有研究认为可能与胃泌素的浓度变化有关[8]。我们考虑抑酸治疗可能并不直接促进反流性食管炎的痊愈,而是通过影响食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痊愈,确切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Kennedy T, Jones R. The prevalence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in a UK population and the consultation behaviour of patients with these symptom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0;14:1589–1594.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1999,16(6):326
[3]江米足,汪天林,周雪莲.小儿胃酸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2):83-6
[4]杨金国,李佃贵,赵玉宾,等.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3):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