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环境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着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稳定有序的大学校园不仅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和谐校园环境建设就是要把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其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
【关键词】和谐校园 环境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57-02
和谐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和谐社会建设打好思想文化基础、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深入研究、探索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学校的自身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校园环境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稳定有序的大学校园不仅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设施、教学仪器设备、自然景观以及教学、科研、经费等等。软环境是指学校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就是要把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学校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
硬环境建设是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高品位、完善的具有教学、科研、生活、安全等基本功能的校园硬件设施和自然环境不仅能够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使人身心愉悦,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广开财源,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向,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适时的监督,保证其安全性。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既要注重功能性、实用性,杜绝资产的闲置和不必要的浪费,又要注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 要将校园建筑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承本校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反映人文精神、体现学校特色的同时,注重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并吸收先进的建筑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学校园。
软环境建设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更能体现出校园的品位。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独特的、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大学精神,在大学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大学校园软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所谓大学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陈寅恪语)。也就是说,大学是自由思想、自由探索的地方,大学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在真正的大学里,你能够时刻感受到学术的高贵、学者的尊严,享受到远离世俗、功利的宁静和学术研究的自由,创造愿望、创造活动能够得到支持,创造才能能够得到发挥,创造成果能够得到肯定,权力、地位、金钱在这里不占统治地位。坚持学术本位,不为“发展”放弃原则;追求真理,不为生存改变信仰;宁静但不封闭;探索高深学问,但不脱离现实;抵制诱惑,但始终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
校风、教风、学风在校园文化中属于行为文化,不仅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对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作风、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优质的隐性教育资源;而且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和走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校园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蕴含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学术文化氛围,也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治学作风和学生学习的风气,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力行;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保证;需要对学校长期办学传统的传承,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既是校园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对于提升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身心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一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导功能。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宏观背景下,要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价值取向多样化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关系,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二是要把审美教育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多种渠道,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培养师生员工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将这种观念内化为他们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校园人际环境是指由校园人际关系所构成的人际氛围。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形成一种人人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人际氛围,直接影响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全局,对于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校园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等。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促进高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首先必须重视各方面作用的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教师是办学的主体,离开了校长、教师和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无法开展。因此,要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每个人的才能和智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其次,在改革进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比如: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的关系;学校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与师生员工当前实际利益的关系;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利用、保持教育生态良性循环、提高教育资源最大效益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形成一种各尽所能、各展其长、教学相长、和谐相处、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为学校教育事业竭尽全力、乐于奉献的良好局面。第三,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本着“平等、尊重、合作、发展”的人本思想,在管理中更多地体现出对师生员工人格的尊重和人文关怀。要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师生员工,鼓励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广泛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认识上的统一、情感上的融洽和步调上的一致。在学生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出一种师爱,即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管理中更多的体现出服务性。
校园软环境建设还包括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高效、合理、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建设稳定、有序、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保证。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依法治校就是要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学校各项重大管理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保障师生员工的权益,形成自觉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监督的格局。民主办学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突出他们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要努力开通充分表达民意的渠道,加大校务公开的推进力度,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在领导班子内部,也要进一步扩大和发扬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决策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还必须改革学术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教师考核机制;改革干部管理制度,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完善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改革学生管理体制,建立综合、立体、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支持系统和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学生管理工作尽快由单纯的管理型向服务型、引导型转变。
参考文献
1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杨宝清.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7.11.19
3 刘川生.建设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N].光明日报,2008.12.7
4 陶东风.从大学精神看高校软环境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12.29
【关键词】和谐校园 环境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57-02
和谐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和谐社会建设打好思想文化基础、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深入研究、探索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学校的自身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校园环境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稳定有序的大学校园不仅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设施、教学仪器设备、自然景观以及教学、科研、经费等等。软环境是指学校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就是要把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学校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
硬环境建设是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高品位、完善的具有教学、科研、生活、安全等基本功能的校园硬件设施和自然环境不仅能够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使人身心愉悦,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广开财源,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向,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适时的监督,保证其安全性。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既要注重功能性、实用性,杜绝资产的闲置和不必要的浪费,又要注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 要将校园建筑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承本校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反映人文精神、体现学校特色的同时,注重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并吸收先进的建筑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学校园。
软环境建设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更能体现出校园的品位。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独特的、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大学精神,在大学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大学校园软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所谓大学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陈寅恪语)。也就是说,大学是自由思想、自由探索的地方,大学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在真正的大学里,你能够时刻感受到学术的高贵、学者的尊严,享受到远离世俗、功利的宁静和学术研究的自由,创造愿望、创造活动能够得到支持,创造才能能够得到发挥,创造成果能够得到肯定,权力、地位、金钱在这里不占统治地位。坚持学术本位,不为“发展”放弃原则;追求真理,不为生存改变信仰;宁静但不封闭;探索高深学问,但不脱离现实;抵制诱惑,但始终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
校风、教风、学风在校园文化中属于行为文化,不仅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对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作风、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优质的隐性教育资源;而且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和走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校园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蕴含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学术文化氛围,也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治学作风和学生学习的风气,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力行;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保证;需要对学校长期办学传统的传承,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既是校园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对于提升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身心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一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导功能。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宏观背景下,要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价值取向多样化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关系,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二是要把审美教育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多种渠道,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培养师生员工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将这种观念内化为他们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校园人际环境是指由校园人际关系所构成的人际氛围。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形成一种人人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人际氛围,直接影响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全局,对于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校园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等。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促进高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首先必须重视各方面作用的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教师是办学的主体,离开了校长、教师和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无法开展。因此,要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每个人的才能和智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其次,在改革进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比如: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的关系;学校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与师生员工当前实际利益的关系;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利用、保持教育生态良性循环、提高教育资源最大效益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形成一种各尽所能、各展其长、教学相长、和谐相处、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为学校教育事业竭尽全力、乐于奉献的良好局面。第三,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本着“平等、尊重、合作、发展”的人本思想,在管理中更多地体现出对师生员工人格的尊重和人文关怀。要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师生员工,鼓励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广泛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认识上的统一、情感上的融洽和步调上的一致。在学生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出一种师爱,即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管理中更多的体现出服务性。
校园软环境建设还包括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高效、合理、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建设稳定、有序、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保证。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依法治校就是要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学校各项重大管理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保障师生员工的权益,形成自觉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监督的格局。民主办学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突出他们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要努力开通充分表达民意的渠道,加大校务公开的推进力度,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在领导班子内部,也要进一步扩大和发扬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决策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还必须改革学术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教师考核机制;改革干部管理制度,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完善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改革学生管理体制,建立综合、立体、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支持系统和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学生管理工作尽快由单纯的管理型向服务型、引导型转变。
参考文献
1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杨宝清.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7.11.19
3 刘川生.建设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N].光明日报,2008.12.7
4 陶东风.从大学精神看高校软环境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