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埃及作家伊·阿·库杜勒的短篇小说《职业的荣誉》中,作者以一个电话接线员的视角,描写了一出在社会中常见的有钱大老板勾引年轻女人最后始乱终弃的戏码,并通过刻画了一个虚伪的电话接线员的形象来揭示人性的卑劣。本文主要从不可靠叙述这一方面探讨《职业的荣誉》中作者所运用的叙述技巧及其带来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职业的荣誉》;伊·阿·库杜勒
作者简介:代佳欣(1993-),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
在《职业的荣誉》中,故事从头到尾都是通过“我”的眼光观察到的,这明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当读者一旦与“我”的道德观念、价值尺度不一致时,就会对“我”叙述的故事产生怀疑,进而开始怀疑作品的真实性。而在本文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一、何为“不可靠叙述”
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把叙述者分为非戏剧化的叙述者和戏剧化的叙述者。非戏剧化的叙述者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由于读者无法从作品中获悉他的品质,所以也就无从判定他是高尚的还是邪恶的,于是读者只能选择相信他所讲述的一切。而一个戏剧化的叙述者则更为复杂,他也可以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讲故事,所以布斯又进一步把戏剧化的叙述者分为可靠叙述者和不可靠叙述者。
在布斯看来,倘若叙述者的言行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保持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倘若不一致,則是不可靠的。顾名思义,可靠叙述者自然指的是那些提供了读者可以相信的信息的叙事者,而不可靠叙事者,就是指那些在智力,道德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叙述者。
二、《职业的荣誉》中的不可靠叙事分析
在《职业的荣誉》中,作者虽然没有介入整个故事来告诉读者“我”是不可靠的,但在读者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发现主人公的话语和行为之间的矛盾,这总能使读者感到作为叙述者的“我”的不可靠性。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揭示了电话员“我”是一个不可靠叙述者。
(一)首先,是“我”对自己及自己职业的过分吹嘘。小说开头,“我”就介绍了自己的职业并且表示自己“是全世界报社中最能干的电话员”。他还说,报社里的电话员是“整个报社的心脏”,其重要程度比编辑部秘书长,比作家还要重要,但作为读者的我们清楚地知道,对于一个报社而言,电话员的重要程度事实上并没有那么重要。
(二)其次,是作为电话员“我”话语和行为的矛盾。“我”毫无羞耻心和罪恶感的大方承认自己偷听电话的行为,并且对于自己在偷听中辨别人的品行的“本事”,自豪地将之称为是一门“艺术”,而他则是“艺术家”。
只是因为宰吉先生没有通过电话交换台同女人通过话,使“我”没法偷听到男女之间的对话,“我”就弄坏了他的直通专用电话。之后,宰吉先生作为“我”的上司多次要求“我”修好电话,而“我”只是敷衍他,甚至是修好了之后,又因为想要继续偷听而又弄坏了他的专用电话。读者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人呢?
所以,即使“我”将自己窥探他人隐私的行为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但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普通读者而言,这种行为无疑是不被理解的。他话语上对于自己偷听行为的过分拔高与他实际行为的不道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说明了他在“道德”上存在问题,加大了他作为不可靠叙述者的可能性。
(三)最后,“我”对于宰吉先生抛弃情人这一行为是真的出于正义感而愤怒吗?当他第一次听到米勒法特的声音时就对她倾心了,之后,“我心里总是惦念着米勒法特”,在听到宰吉先生想要米勒法特打掉孩子时,“我”愤怒的甚至想要杀死宰吉先生。在小说末尾,“我”不顾自己偷听者的身份而去指责了宰吉先生,以至于最后失去了自己的职业。
在小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电话员“我”对米勒法特所抱有的私心,但如果米勒法特换成是一个声音粗哑的,不是自己上司的情人的普通女人呢?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可能都“不屑一听。”
在小说结尾,“我”对讲述对象说道,“我”不会要挟宰吉先生,因为“我最珍惜、最宝贵的就是职业的荣誉”,这时的“我”又变成了一个正直的人,但他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他的偷听,仅凭个人心意随便打断别人电话,弄坏上司的电话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对上司美貌的情人的别有用心等等行为,与他在叙述中所表现出的自己的正直、无私是充满矛盾的,在这里话语和行为的矛盾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反讽。
三、不可靠叙述的艺术魅力
总之,通过作家对于“我”的言行举止和“我”的话语和行为的互相矛盾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我”事实上是一个不可靠叙述者。虽然不可靠叙事者的运用给读者理解《职业的荣誉》带来了困难,但有经验的读者还是能从字里行间辨别出小说的真意。“我”是这样一个打着冠冕堂皇的头号去偷听他人电话的人,即使“我”为了米勒法特而不顾一切代价指责了自己的上司,但是他的虚伪也使读者感到毛骨悚然。作家通过不可靠叙述者的运用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缺失道德感和虚伪卑微的电话员,“我”的欲盖弥彰的叙述,使得“我”的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
[2]W·C·布斯,华明等译:《小说修辞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职业的荣誉》;伊·阿·库杜勒
作者简介:代佳欣(1993-),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
在《职业的荣誉》中,故事从头到尾都是通过“我”的眼光观察到的,这明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当读者一旦与“我”的道德观念、价值尺度不一致时,就会对“我”叙述的故事产生怀疑,进而开始怀疑作品的真实性。而在本文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一、何为“不可靠叙述”
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把叙述者分为非戏剧化的叙述者和戏剧化的叙述者。非戏剧化的叙述者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由于读者无法从作品中获悉他的品质,所以也就无从判定他是高尚的还是邪恶的,于是读者只能选择相信他所讲述的一切。而一个戏剧化的叙述者则更为复杂,他也可以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讲故事,所以布斯又进一步把戏剧化的叙述者分为可靠叙述者和不可靠叙述者。
在布斯看来,倘若叙述者的言行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保持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倘若不一致,則是不可靠的。顾名思义,可靠叙述者自然指的是那些提供了读者可以相信的信息的叙事者,而不可靠叙事者,就是指那些在智力,道德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叙述者。
二、《职业的荣誉》中的不可靠叙事分析
在《职业的荣誉》中,作者虽然没有介入整个故事来告诉读者“我”是不可靠的,但在读者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发现主人公的话语和行为之间的矛盾,这总能使读者感到作为叙述者的“我”的不可靠性。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揭示了电话员“我”是一个不可靠叙述者。
(一)首先,是“我”对自己及自己职业的过分吹嘘。小说开头,“我”就介绍了自己的职业并且表示自己“是全世界报社中最能干的电话员”。他还说,报社里的电话员是“整个报社的心脏”,其重要程度比编辑部秘书长,比作家还要重要,但作为读者的我们清楚地知道,对于一个报社而言,电话员的重要程度事实上并没有那么重要。
(二)其次,是作为电话员“我”话语和行为的矛盾。“我”毫无羞耻心和罪恶感的大方承认自己偷听电话的行为,并且对于自己在偷听中辨别人的品行的“本事”,自豪地将之称为是一门“艺术”,而他则是“艺术家”。
只是因为宰吉先生没有通过电话交换台同女人通过话,使“我”没法偷听到男女之间的对话,“我”就弄坏了他的直通专用电话。之后,宰吉先生作为“我”的上司多次要求“我”修好电话,而“我”只是敷衍他,甚至是修好了之后,又因为想要继续偷听而又弄坏了他的专用电话。读者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人呢?
所以,即使“我”将自己窥探他人隐私的行为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但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普通读者而言,这种行为无疑是不被理解的。他话语上对于自己偷听行为的过分拔高与他实际行为的不道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说明了他在“道德”上存在问题,加大了他作为不可靠叙述者的可能性。
(三)最后,“我”对于宰吉先生抛弃情人这一行为是真的出于正义感而愤怒吗?当他第一次听到米勒法特的声音时就对她倾心了,之后,“我心里总是惦念着米勒法特”,在听到宰吉先生想要米勒法特打掉孩子时,“我”愤怒的甚至想要杀死宰吉先生。在小说末尾,“我”不顾自己偷听者的身份而去指责了宰吉先生,以至于最后失去了自己的职业。
在小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电话员“我”对米勒法特所抱有的私心,但如果米勒法特换成是一个声音粗哑的,不是自己上司的情人的普通女人呢?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可能都“不屑一听。”
在小说结尾,“我”对讲述对象说道,“我”不会要挟宰吉先生,因为“我最珍惜、最宝贵的就是职业的荣誉”,这时的“我”又变成了一个正直的人,但他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他的偷听,仅凭个人心意随便打断别人电话,弄坏上司的电话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对上司美貌的情人的别有用心等等行为,与他在叙述中所表现出的自己的正直、无私是充满矛盾的,在这里话语和行为的矛盾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反讽。
三、不可靠叙述的艺术魅力
总之,通过作家对于“我”的言行举止和“我”的话语和行为的互相矛盾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我”事实上是一个不可靠叙述者。虽然不可靠叙事者的运用给读者理解《职业的荣誉》带来了困难,但有经验的读者还是能从字里行间辨别出小说的真意。“我”是这样一个打着冠冕堂皇的头号去偷听他人电话的人,即使“我”为了米勒法特而不顾一切代价指责了自己的上司,但是他的虚伪也使读者感到毛骨悚然。作家通过不可靠叙述者的运用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缺失道德感和虚伪卑微的电话员,“我”的欲盖弥彰的叙述,使得“我”的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
[2]W·C·布斯,华明等译:《小说修辞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