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息,牵动众多投资者的神经。甚至有人笑言,如果面前天天看到的都是加息预期或相关新闻的话,投资者还是收好资金准备过年吧。
2010年1月22日午后,以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股集体上涨,不但使得银行股板块最终位列两市板块涨幅第一名,也使得原来下跌90点的沪综指在收盘时仅下跌30点。看来,在加息的“靴子”未落地以前,市场对于加息的敏感已然存在。
对于此轮银行股的集体上涨,齐鲁证券的分析师金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银行股之所以会因为加息传闻出现上涨,主要是市场期待通过加息扩大银行利差,增加银行类上市公司的收益。
但是,他同时提醒投资者,并非所有的加息方式都能增加银行股的业绩。如果是对称性加息,那么银行的利差就会保持不变,而且由于贷款利息上调,使得银行放贷量减少,反而会影响到银行的利差收入;如果是上调存款利息,贷款利息保持不变,也会对银行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存款利息保持不变,贷款利息上调,银行的利差收入才能切实增加。
“加息绝对是一把双刃剑,有多少理由支持加息,就有多少理由反对加息。”渣打银行宏观经济研究员李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炜分析,一方面,加息会抑制我们希望抑制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也会打击我们不希望打击的经济活动。以正在缓慢复苏的出口为例,利润微薄的出口行业,将会在加息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而接下来的连锁反应是,又将会影响到大批劳动力的就业,所以,贸然加息,很可能让出口和就业受损。同时,加息也可能会带来国际热钱的涌入,中国一旦先于美国加息,将会吸引大量前来套利的国际资本,这会为中国的调控带来一些困难。
事实上,由于资产价格压力以及CPI上涨预期,市场有关流动性紧缩的预期目前仍然较为一致,1月24日的加息传闻虽未兑现,但央行以各种数量化工具以及银监会的窗口指导来收紧市场的流动性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加息靴子未落地,却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政策不确定性始终压制投资者信心。尽管股指上行仍将面临较大的抑制,但目前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仍将对股指形成较大支撑,因此,我们预计股指仍将以区间震荡为主,操作上,投资者可以整体以控制仓位为主,可适当关注受政策调控较小的农业以及消费类板块。
除此之外,李炜提醒,当银行利率过低时,必然会让资金流向股市、楼市。虽然相关资源、资产、抗通胀板块会受到一定追捧。煤炭、有色、钢铁等资源性板块受益通胀,但短期来看,市场加息预期强烈,使得通胀预期大为缓解,这些行业受到信贷成本的压力,目前跌幅明显,尽管和产业的调控不可相提并论,但不能否认的是,加息的“杀伤力”同样不容小视。
2010年1月22日午后,以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股集体上涨,不但使得银行股板块最终位列两市板块涨幅第一名,也使得原来下跌90点的沪综指在收盘时仅下跌30点。看来,在加息的“靴子”未落地以前,市场对于加息的敏感已然存在。
对于此轮银行股的集体上涨,齐鲁证券的分析师金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银行股之所以会因为加息传闻出现上涨,主要是市场期待通过加息扩大银行利差,增加银行类上市公司的收益。
但是,他同时提醒投资者,并非所有的加息方式都能增加银行股的业绩。如果是对称性加息,那么银行的利差就会保持不变,而且由于贷款利息上调,使得银行放贷量减少,反而会影响到银行的利差收入;如果是上调存款利息,贷款利息保持不变,也会对银行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存款利息保持不变,贷款利息上调,银行的利差收入才能切实增加。
“加息绝对是一把双刃剑,有多少理由支持加息,就有多少理由反对加息。”渣打银行宏观经济研究员李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炜分析,一方面,加息会抑制我们希望抑制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也会打击我们不希望打击的经济活动。以正在缓慢复苏的出口为例,利润微薄的出口行业,将会在加息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而接下来的连锁反应是,又将会影响到大批劳动力的就业,所以,贸然加息,很可能让出口和就业受损。同时,加息也可能会带来国际热钱的涌入,中国一旦先于美国加息,将会吸引大量前来套利的国际资本,这会为中国的调控带来一些困难。
事实上,由于资产价格压力以及CPI上涨预期,市场有关流动性紧缩的预期目前仍然较为一致,1月24日的加息传闻虽未兑现,但央行以各种数量化工具以及银监会的窗口指导来收紧市场的流动性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加息靴子未落地,却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政策不确定性始终压制投资者信心。尽管股指上行仍将面临较大的抑制,但目前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仍将对股指形成较大支撑,因此,我们预计股指仍将以区间震荡为主,操作上,投资者可以整体以控制仓位为主,可适当关注受政策调控较小的农业以及消费类板块。
除此之外,李炜提醒,当银行利率过低时,必然会让资金流向股市、楼市。虽然相关资源、资产、抗通胀板块会受到一定追捧。煤炭、有色、钢铁等资源性板块受益通胀,但短期来看,市场加息预期强烈,使得通胀预期大为缓解,这些行业受到信贷成本的压力,目前跌幅明显,尽管和产业的调控不可相提并论,但不能否认的是,加息的“杀伤力”同样不容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