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生物学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转变实验教学的模式、科学合理的激励评价等途径来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探究效率,更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都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我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反射和条件反射等。
复习阅读是在教师讲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和网上阅读资料。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网上学习内容丰富。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和网上导读。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生物小论文。我还利用与生物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和环境日等),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份生物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发现问题的兴趣,明确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是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问题的提出源于生活,是学生对生活中现象和事实的仔细观察,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现共同的现象并提炼出问题。也可以是图片和背景材料的观察,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常常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诱发认知冲突。还可以利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和反复实验查证,提出问题。如在完成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教学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五花八门,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资料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共同筛选,确定了探究的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就能推动教学活动向前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探究过程中也可以发现问题,学生应启动已有的信息资源,敢于“无中生有”。有学生对干湿计的使用就提出质疑:湿度和温度都是用摄氏度表示吗?针对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学会了干湿温度计的使用。对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恰当运用测量方法减少误差,有了深刻的体会,确保探究活动高效率地完成。探究即将结束时学生又产生了疑问:植物为什么会影响空气湿度?追根溯源,“步步紧逼”,能激发学生思维,生成新问题,使探究更加深入。探究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习的内容,产生认知上的矛盾,引起心理冲突,激发灵感和创新意识,更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动机。
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不同学生,兴趣会有很大差异,如有的喜欢游泳,有的喜欢养花养金鱼,有的喜欢打球,还有的学生喜欢打游戏、聊天。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兴趣不稳定,没有持久性。因此,加强学生有关生物兴趣的培养,并设置不同兴趣小组进行定期活动,有助于逐步提高兴趣水平。应用动画、视频设计新颖的课堂情境。很多生物实验,学生是无法在家庭或学校实验室里完成的,如观察昙花的开放过程。昙花花期很短,号称“昙花一现”,而且通常在午夜才盛开,观察起来很困难,以致于有人错误认为昙花不开放。还有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形成过程,治疗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说骨髓移植效果好等等,光靠教师一块黑板一张嘴,很难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安排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课堂举例和问题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如“神鸟抽签”、“蚂蚁搬家”、“蜻蜓点水”、“鸠占鹊巢”分别表现了生物的哪些行为特征或人们对生物什么反应规律的应用,让学生感到生物的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无论什么生命,哪怕是人们最厌恶的病毒、苍蝇、蚊子,只要存在,就有其存在的理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探究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探究活动的开展,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具大的知识库和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节时,光合作用的概念是核心,光合作用的过程是难点,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几个实验的动态演示,并在每个实验设计几个重要的问题,给定时间让各组学生分配任务去思考、讨论、总结,教师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个内容涉及到化学反应,学生可能比较陌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图片等各种手段来层层引导,直到学生明白这个整体过程发生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光合作用的过程,难点自然就突破了。课后还可以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如:假如你想建一个大棚蔬菜基地,这个大棚你如何进行灯光设计和通风设计?怎样做才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通过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逻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都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我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反射和条件反射等。
复习阅读是在教师讲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和网上阅读资料。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网上学习内容丰富。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和网上导读。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生物小论文。我还利用与生物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和环境日等),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份生物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发现问题的兴趣,明确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是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问题的提出源于生活,是学生对生活中现象和事实的仔细观察,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现共同的现象并提炼出问题。也可以是图片和背景材料的观察,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常常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诱发认知冲突。还可以利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和反复实验查证,提出问题。如在完成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教学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五花八门,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资料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共同筛选,确定了探究的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就能推动教学活动向前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探究过程中也可以发现问题,学生应启动已有的信息资源,敢于“无中生有”。有学生对干湿计的使用就提出质疑:湿度和温度都是用摄氏度表示吗?针对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学会了干湿温度计的使用。对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恰当运用测量方法减少误差,有了深刻的体会,确保探究活动高效率地完成。探究即将结束时学生又产生了疑问:植物为什么会影响空气湿度?追根溯源,“步步紧逼”,能激发学生思维,生成新问题,使探究更加深入。探究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习的内容,产生认知上的矛盾,引起心理冲突,激发灵感和创新意识,更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动机。
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不同学生,兴趣会有很大差异,如有的喜欢游泳,有的喜欢养花养金鱼,有的喜欢打球,还有的学生喜欢打游戏、聊天。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兴趣不稳定,没有持久性。因此,加强学生有关生物兴趣的培养,并设置不同兴趣小组进行定期活动,有助于逐步提高兴趣水平。应用动画、视频设计新颖的课堂情境。很多生物实验,学生是无法在家庭或学校实验室里完成的,如观察昙花的开放过程。昙花花期很短,号称“昙花一现”,而且通常在午夜才盛开,观察起来很困难,以致于有人错误认为昙花不开放。还有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形成过程,治疗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说骨髓移植效果好等等,光靠教师一块黑板一张嘴,很难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安排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课堂举例和问题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如“神鸟抽签”、“蚂蚁搬家”、“蜻蜓点水”、“鸠占鹊巢”分别表现了生物的哪些行为特征或人们对生物什么反应规律的应用,让学生感到生物的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无论什么生命,哪怕是人们最厌恶的病毒、苍蝇、蚊子,只要存在,就有其存在的理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探究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探究活动的开展,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具大的知识库和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节时,光合作用的概念是核心,光合作用的过程是难点,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几个实验的动态演示,并在每个实验设计几个重要的问题,给定时间让各组学生分配任务去思考、讨论、总结,教师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个内容涉及到化学反应,学生可能比较陌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图片等各种手段来层层引导,直到学生明白这个整体过程发生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光合作用的过程,难点自然就突破了。课后还可以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如:假如你想建一个大棚蔬菜基地,这个大棚你如何进行灯光设计和通风设计?怎样做才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通过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逻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