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可当学生真正动起来之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课堂虽然热热闹闹,但是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情境唤醒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学习和兴趣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学生只有真正动了情,入了境,移了位,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潜力,有活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才能充分地迸发出来,他们的主体感受和感悟理解才会更真切、更深透。
如:二年级的《可能性》教学课始。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生异口同声:玩过。师:好,那今天也和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结果,输的孩子不甘心。师:再来一次!结果还是有的人赢了,有的人输了。师趁机导入:如果我们再玩一次,猜猜结果会怎样?孩子已在游戏中体验到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由此导出课题,引入新课,可谓是水到渠成。这样的情境,自然——它来自学生的生活;有趣——上课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有效——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结果的不确定性,紧扣新知;简易——不需花费财、物,人人能用。
二、游戏激活思维
“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大量实践证明“游戏是学生获得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培養学生对数学经久不衰的兴趣与正确的数学态度。“算24点”游戏、“摸球”游戏、“石头、剪刀、布”等游戏都已明确写入教材,它们除了有娱乐功能外,都蕴含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学生在“玩”数学的同时,能更深入探究其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除了用好教材中的游戏,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游戏,使学生学得轻松,玩得开心。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中,当学习完例题后,有位教师设计了“数青蛙”游戏:
师:1只青蛙1张嘴,(生接下去数)
生:2只眼睛4条腿;
师:2只青蛙2张嘴,
生:4只眼睛8条腿;
师:谁能接下去数?
生: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生: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
师:能数完吗?你能想一个办法,用一句话把它都数完吗?
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归纳,其结构的一致性保证了学生思维的类推与迁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那么复杂的话语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显现了数学的简约之美!
三、活动彰显魅力
“数学活动课”是在游戏、实验操作、引探训练等形式下,结合现行数学课程标准,合理构建,使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生活科学问题,从而使学习过程由学科课转变成科学技术综合课。自课改以来,数学活动课早已是“百花争艳,香气袭人”,备受大家重视。数学活动课以实践活动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灵活的设计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才能。
新课标指出:“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如“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教材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球”这些物体并了解它们的特征后,专门安排了“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这节活动课的要求,在课中组织开展“人人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儿童喜爱的活动,可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各小组成员跃跃欲试,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搭出了各具特色的东西。如彩虹桥、立交桥、火车、飞机、机器人,还有一个小朋友搭出了带滑梯的桥,说既省时间又能省力,真是奇思妙想!在这里,儿童的非凡创造力又一次得到展示。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动手、动脑、动口以及操作与思维表达相结合的过程。
三、合作共生智慧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是我们理想中的数学课堂!
试想: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合作交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教学“6 9”的计算方法后,可安排这样的活动:首先,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做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一说清算理,醒目地板书在黑板上,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又突出了算法的最优化。这样,既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又能使学生初步感知事情的条理性。
课堂回归孩子,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把数学课堂营造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们愿做这样的引路人。(责任编辑:李雪虹)
一、情境唤醒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学习和兴趣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学生只有真正动了情,入了境,移了位,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潜力,有活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才能充分地迸发出来,他们的主体感受和感悟理解才会更真切、更深透。
如:二年级的《可能性》教学课始。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生异口同声:玩过。师:好,那今天也和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结果,输的孩子不甘心。师:再来一次!结果还是有的人赢了,有的人输了。师趁机导入:如果我们再玩一次,猜猜结果会怎样?孩子已在游戏中体验到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由此导出课题,引入新课,可谓是水到渠成。这样的情境,自然——它来自学生的生活;有趣——上课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有效——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结果的不确定性,紧扣新知;简易——不需花费财、物,人人能用。
二、游戏激活思维
“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大量实践证明“游戏是学生获得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培養学生对数学经久不衰的兴趣与正确的数学态度。“算24点”游戏、“摸球”游戏、“石头、剪刀、布”等游戏都已明确写入教材,它们除了有娱乐功能外,都蕴含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学生在“玩”数学的同时,能更深入探究其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除了用好教材中的游戏,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游戏,使学生学得轻松,玩得开心。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中,当学习完例题后,有位教师设计了“数青蛙”游戏:
师:1只青蛙1张嘴,(生接下去数)
生:2只眼睛4条腿;
师:2只青蛙2张嘴,
生:4只眼睛8条腿;
师:谁能接下去数?
生: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生: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
师:能数完吗?你能想一个办法,用一句话把它都数完吗?
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归纳,其结构的一致性保证了学生思维的类推与迁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那么复杂的话语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显现了数学的简约之美!
三、活动彰显魅力
“数学活动课”是在游戏、实验操作、引探训练等形式下,结合现行数学课程标准,合理构建,使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生活科学问题,从而使学习过程由学科课转变成科学技术综合课。自课改以来,数学活动课早已是“百花争艳,香气袭人”,备受大家重视。数学活动课以实践活动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灵活的设计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才能。
新课标指出:“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如“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教材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球”这些物体并了解它们的特征后,专门安排了“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这节活动课的要求,在课中组织开展“人人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儿童喜爱的活动,可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各小组成员跃跃欲试,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搭出了各具特色的东西。如彩虹桥、立交桥、火车、飞机、机器人,还有一个小朋友搭出了带滑梯的桥,说既省时间又能省力,真是奇思妙想!在这里,儿童的非凡创造力又一次得到展示。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动手、动脑、动口以及操作与思维表达相结合的过程。
三、合作共生智慧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是我们理想中的数学课堂!
试想: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合作交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教学“6 9”的计算方法后,可安排这样的活动:首先,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做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一说清算理,醒目地板书在黑板上,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又突出了算法的最优化。这样,既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又能使学生初步感知事情的条理性。
课堂回归孩子,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把数学课堂营造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们愿做这样的引路人。(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