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演示工具、信息搜索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等,引起了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乃至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巨大变革。教学不再只是知识接受和传播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全面阐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必要性
1 绪论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又一个崭新阶段。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教育将迈上信息化之路。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此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是教学内容呈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因此,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优化改造,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新的教学模式的生长点。我们通过对“整合”的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课程模式,旨在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2 信息技术是中小学教学广泛采用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学校教学活动,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教学手段,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学活动提出的必然要求。
3 理论依据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重视信息技术对于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积极作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强调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独特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理念将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定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关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只有在信息化环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将信息技术变成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工具,才能使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进而形成信息素养。
现代课堂教学研究成果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信息技术,能够以一种超越传统的教学法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使既是学生自我引导,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受到鼓励,使学习活动充满活动化的色彩,使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挑战。
简言之,本课题研究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本课题研究的哲学基础,以当代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课程学基础和模式理论基础,并以实验心理学基础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并研究“整合”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式方法,进而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
4 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由过去的被迫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学习的彻底革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当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时,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大幅提高学校教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2001年4月。
[2] www.ceoforum.org 。
[3] 《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8月16日的教育信息化专刊,其中有关美国著名信息技术教育专家观点的报道。
[4]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WWW.etc.edu.cn/学者专访/何克抗,2004年8月。
[5] 何克抗,语觉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必要性
1 绪论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又一个崭新阶段。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教育将迈上信息化之路。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此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是教学内容呈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因此,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优化改造,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新的教学模式的生长点。我们通过对“整合”的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课程模式,旨在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2 信息技术是中小学教学广泛采用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学校教学活动,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教学手段,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学活动提出的必然要求。
3 理论依据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重视信息技术对于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积极作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强调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独特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理念将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定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关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只有在信息化环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将信息技术变成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工具,才能使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进而形成信息素养。
现代课堂教学研究成果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信息技术,能够以一种超越传统的教学法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使既是学生自我引导,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受到鼓励,使学习活动充满活动化的色彩,使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挑战。
简言之,本课题研究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本课题研究的哲学基础,以当代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课程学基础和模式理论基础,并以实验心理学基础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并研究“整合”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式方法,进而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
4 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由过去的被迫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学习的彻底革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当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时,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大幅提高学校教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2001年4月。
[2] www.ceoforum.org 。
[3] 《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8月16日的教育信息化专刊,其中有关美国著名信息技术教育专家观点的报道。
[4]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WWW.etc.edu.cn/学者专访/何克抗,2004年8月。
[5] 何克抗,语觉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