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优质小麦新品种邯6172的特征特性以及在肥东的种植表现,提出邯6172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从而为该小麦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邯617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邯6172是由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最新育成的冬小麦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和安徽省审定。笔者于2006年引进肥东示范种植,面积300hm2,2007年面积扩大到2 600hm2。经2a的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综合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1特征特性
邯6172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32~239d,幼苗半匍匐,根系发达,苗期生长稳健,起身拔节后长势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麦脚干净利落。株高75~80cm,株型紧凑,剑叶上举,茎秆弹性好,抗倒力强。长芒、白粒、硬质。有效穗数645万穗/hm2左右,穗粒数35粒,千粒重43g,灌浆快,落黄极好。
经检测,邯6172含蛋白质13.84%,湿面筋30.4%,沉降值27.9mL,稳定时间3.3min,达优质中筋麦标准。
一般产量7 500~8 250kg/hm2,最高产量达9 351kg/hm2。接种鉴定,条锈、秆锈免疫,慢叶锈,中抗白粉病、纹枯病,高抗叶枯病,赤霉病发病率低,耐病性强。该品种抗倒、抗干热风、抗旱节水性好,抗高温逼熟,综合性抗突出。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能够适应整个黄淮麦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2在肥东的产量表现
2006年引进肥东示范种植,总面积300hm2,其中20hm2以上连片的示范片6个,其他分散于全县各地,形成星罗棋布的示范网点。6个示范片一般产量7 050kg/hm2左右,平均6 997.5kg/hm2,高产田块达8 640kg/hm2,较同田块的对照品种皖麦33增产12%,较扬麦158增产21.4%。
2007年,面积扩大到2 600hm2,20hm2以上连片的示范片达30个,一般产量7 125kg/hm2左右,平均7 068kg/hm2,高产田块达8 775kg/hm2。较同田块的对照品种皖麦33增产13.6%,较扬麦158增产23.2%。
3栽培技术要点
3.1区域化规模种植
力求做到“连片种植、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技术”,严防交叉种植出现混杂而影响其品质。
3.2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播前用40%多菌灵胶悬剂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预防纹枯病等发生。
3.3适期播种
我县小麦一般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可播种。
3.4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小麦种植要精细整地,播种质量要求落籽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消灭深籽、露籽、丛籽,播后能适墒出苗,播种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同时要做到三沟配套,力求“雨止田干”,扩大小麦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功能,防止根系早衰,影响后期吸收养分能力而降低品质。
3.5 合理密植,足墒播种
邯6172在我县种植,一般播种量为120~150kg/hm2,保证基本苗270~300万苗/hm2。严防播量大,穗数过多,粒重低,影响其品质。播时土壤含水量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若播种时遇到严重干旱,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应及时浇水抗旱,确保一播全苗、苗齐、苗壮。
3.6施足基肥,增施拔节肥,后期补施氮肥
基肥施土杂肥22.5~30.0t/hm2,纯氮120~150kg/hm2,五氧化二磷135~150kg/hm2,氧化钾90~135kg/hm2,追肥氮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拔节期追施尿素112.5~150.0kg/hm2,以攻穗保粒重为重点;开花至灌浆期叶面喷施2%~3%的尿素加0.5%~1.0%磷酸二氢钾溶液,喷750~900kg/hm2,提高商品麦品质。
3.7浇好起身拔节水,控制冬前和后期麦田水分
浇水次数增多,小麦品质下降。拔节时干旱,浇水结合追肥,增加中后期养分供应。冬前土壤墒情适宜,一般不需灌水。小麦乳熟至收割阶段控制浇水,地下水位高、雨水多时,一定要注意排水,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确保商品麦品质。
3.8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开沟排水、增强抗病力的同时,用25%粉锈宁50g对水50kg发病后喷施1次,1周后再喷施1次防治白粉病;用25%粉锈宁25g对水50kg在开花初期和盛期喷施1~2次防治赤霉病。
优质小麦植株体内含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氮化物较多,易受到蚜虫、麦蜘蛛等危害,茎穗部蚜虫数量达到每百株500头以上时,用吡虫啉有效成分0.5~1.0g对水60kg喷雾防治。
3.9及时收获,单收单打
蜡熟末期,及时收获,以免连阴雨引起穗发芽,降低小麦品质。单收单打入仓,严防混杂,影响商品麦品质。
关键词 小麦;邯617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邯6172是由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最新育成的冬小麦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和安徽省审定。笔者于2006年引进肥东示范种植,面积300hm2,2007年面积扩大到2 600hm2。经2a的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综合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1特征特性
邯6172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32~239d,幼苗半匍匐,根系发达,苗期生长稳健,起身拔节后长势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麦脚干净利落。株高75~80cm,株型紧凑,剑叶上举,茎秆弹性好,抗倒力强。长芒、白粒、硬质。有效穗数645万穗/hm2左右,穗粒数35粒,千粒重43g,灌浆快,落黄极好。
经检测,邯6172含蛋白质13.84%,湿面筋30.4%,沉降值27.9mL,稳定时间3.3min,达优质中筋麦标准。
一般产量7 500~8 250kg/hm2,最高产量达9 351kg/hm2。接种鉴定,条锈、秆锈免疫,慢叶锈,中抗白粉病、纹枯病,高抗叶枯病,赤霉病发病率低,耐病性强。该品种抗倒、抗干热风、抗旱节水性好,抗高温逼熟,综合性抗突出。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能够适应整个黄淮麦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2在肥东的产量表现
2006年引进肥东示范种植,总面积300hm2,其中20hm2以上连片的示范片6个,其他分散于全县各地,形成星罗棋布的示范网点。6个示范片一般产量7 050kg/hm2左右,平均6 997.5kg/hm2,高产田块达8 640kg/hm2,较同田块的对照品种皖麦33增产12%,较扬麦158增产21.4%。
2007年,面积扩大到2 600hm2,20hm2以上连片的示范片达30个,一般产量7 125kg/hm2左右,平均7 068kg/hm2,高产田块达8 775kg/hm2。较同田块的对照品种皖麦33增产13.6%,较扬麦158增产23.2%。
3栽培技术要点
3.1区域化规模种植
力求做到“连片种植、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技术”,严防交叉种植出现混杂而影响其品质。
3.2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播前用40%多菌灵胶悬剂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预防纹枯病等发生。
3.3适期播种
我县小麦一般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可播种。
3.4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小麦种植要精细整地,播种质量要求落籽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消灭深籽、露籽、丛籽,播后能适墒出苗,播种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同时要做到三沟配套,力求“雨止田干”,扩大小麦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功能,防止根系早衰,影响后期吸收养分能力而降低品质。
3.5 合理密植,足墒播种
邯6172在我县种植,一般播种量为120~150kg/hm2,保证基本苗270~300万苗/hm2。严防播量大,穗数过多,粒重低,影响其品质。播时土壤含水量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若播种时遇到严重干旱,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应及时浇水抗旱,确保一播全苗、苗齐、苗壮。
3.6施足基肥,增施拔节肥,后期补施氮肥
基肥施土杂肥22.5~30.0t/hm2,纯氮120~150kg/hm2,五氧化二磷135~150kg/hm2,氧化钾90~135kg/hm2,追肥氮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拔节期追施尿素112.5~150.0kg/hm2,以攻穗保粒重为重点;开花至灌浆期叶面喷施2%~3%的尿素加0.5%~1.0%磷酸二氢钾溶液,喷750~900kg/hm2,提高商品麦品质。
3.7浇好起身拔节水,控制冬前和后期麦田水分
浇水次数增多,小麦品质下降。拔节时干旱,浇水结合追肥,增加中后期养分供应。冬前土壤墒情适宜,一般不需灌水。小麦乳熟至收割阶段控制浇水,地下水位高、雨水多时,一定要注意排水,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确保商品麦品质。
3.8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开沟排水、增强抗病力的同时,用25%粉锈宁50g对水50kg发病后喷施1次,1周后再喷施1次防治白粉病;用25%粉锈宁25g对水50kg在开花初期和盛期喷施1~2次防治赤霉病。
优质小麦植株体内含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氮化物较多,易受到蚜虫、麦蜘蛛等危害,茎穗部蚜虫数量达到每百株500头以上时,用吡虫啉有效成分0.5~1.0g对水60kg喷雾防治。
3.9及时收获,单收单打
蜡熟末期,及时收获,以免连阴雨引起穗发芽,降低小麦品质。单收单打入仓,严防混杂,影响商品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