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名
DV作品 《加油!布达拉》
拍摄制作:深旅行制作团队
提名理由
高海拔攀登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高海拔的拍摄则更是不易,很多时候都没有重复拍摄的机会。如何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看明白攀登的故事,理解这份探险的精神更需要花费心思,除了拍摄本身的困难外,更难的还是关于片子本身应该以怎样的结构呈现出来,如何让影片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一次最真实的探险。
本片不仅将布达拉峰攀登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拍摄团队更专门前往日本探访了“加油”路线的首登者山野井泰史,把这位传奇人物的精神和中国攀登者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让人们对于布达拉有一个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给影片一个最完整的故事。
探险纪录片
我一直认为,中国目前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任何个人或者机构不会掷重金去拍摄一部探险纪录片,因为这没有商业市场,探险故事的影片永远是属于小众的口味。所以要想去完成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难度太大,也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无论是热带雨林的穿越探险,还是高海拔极限环境的攀登,都充满了危险和未知,并且,你还不能像商业影片那样要求演员重复拍摄,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来抓住每一个瞬间,而因为机位不够,往往容易遗漏掉精彩的篇章。与国外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一部完美的纪录片相比,这是我们在短时间里面无法实现的,所以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自己的极致。
2013年8月,孙斌、何川和裂缝(张允平)一行原计划是去爬巴基斯坦的Trango Tower,但因为6月底好朋友杨春风在巴基斯坦遭遇恐怖事件,只得改为攀登四姑娘山区的布达拉峰北壁路线。因为得知消息较晚,所以同去拍摄的决定非常仓促,没有一点多余的时间来进行拍摄前的准备,今天做的决定,第二天就跟随攀登队伍进山了。布达拉峰北壁,这条路线的难度远远超过许多著名山峰,阻碍了世界上众多攀登高手的脚步。迄今为止,只有国际顶尖登山者山野井泰史成功完攀,他将这条路线命名为“加油”。而我们要拍摄记录的就是关于三名中国攀登代表人物挑战自己攀登能力的极限,第一次尝试布达拉“加油”这条殿堂级高海拔路线的故事。
最真实的探险
攀登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而高海拔的拍摄也实属不易,很多时候都没有重复拍摄的机会。如何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看明白攀登的故事,理解这份探险的精神更需要花心思,所以我认为除了拍摄本身外,更难的还是关于这部片子本身应该以怎样的结构呈现出来。
对于《加油!布达拉》的拍摄,我们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多名摄像师都在一个时刻充满危险的环境里面坚持着自己的拍摄。如果仅仅是当做一份工作去拍摄这样的题材,而没有对于探险的激情和乐趣,也一定拍不出来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且,也正是因为探险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才让我愿意去努力还原一次真实的探险。
布达拉的攀登本来应该是国内第一次采用拖拽系统和吊帐的高海拔器械攀登,这是极具亮点和观赏性的,可实际的环境却不得不让攀登队员改变了攀登方式。设想一下,攀登队员在绝壁之上悬空的吊帐里面生活,那是多有意思的一幅场景。他们是如何在绝壁上完成吃喝拉撒睡的,如果能展现这一切预设的画面,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呈现效果。可极限探险的纪录片最大的魅力也正是这样,因为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队员的攀登本身就异常困难,对于拍摄来说,原则是不能干扰攀登队员的正常攀登,因为攀登是主体,而拍摄不过是一个记录而已。所以,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基本是不会去影响队员正常攀登的。
布达拉的攀登,因为孙斌与何川是第一次搭档,所以我理解他们也需要一个在性格和攀登理念上的磨合过程。影片里面关于他们的争吵也是完全真实的体现,无论如何,纪录片和商业影片的区别我认为就是“真实”两个字。
登山家山野井泰史
在《加油!布达拉》的拍摄过程中,又发现了日本顶尖登山大牛山野井泰史的攀登痕迹,拍摄团队为了更完整讲述关于布达拉的故事,以及山野井泰史传奇的攀登,团队更远赴日本,找到了山野井泰史位于奥多摩小镇的家。没有既定剧本的纪录片总是充满多种可能,本来计划对于山野井泰史一次简单的关于布达拉的采访,结果却让我发现了这个传奇式人物的更多传奇。
我很少用到“登山家”这个词,而我认为,山野井泰史是一个名副其实能称得上“登山家”的人。作为一名登山家来说,山野井泰史不仅在日本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际攀登界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喜欢无氧独攀的他已经完成了世界上众多困难山峰的攀登。获得这些成绩之后,他选择的是一份宁静、自然而低调的生活,拒绝商业的赞助以及商业采访。问及缘由,他的太太妙子告诉我,因为接受了商业的赞助,他们的攀登就会缺少了自由。就是这样,他们几十年都选择这种看上去清贫,却又享受自己快乐的宁静生活。
妙子早在山野井泰史开始攀登的时候就已经是国际知名女性登山家,更被国际登山界誉为“最有天赋的女性登山家”。她在以阿尔卑斯无氧方式攀登马卡鲁后失去了所有手指以及大部分脚趾,就连鼻子也失去了。而就在妙子遭受重创以后,山野井泰史对妙子的爱却只多不少,从那时候起,山野井泰史才和妙子生活在了一起。
几天相处下来,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种对于攀登的默契。我问妙子,山野井泰史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妙子的回答正如影片中呈现的那样,只有一句话:“他的心里只有登山。”在对小镇上一个普通的消防员进行采访时,他激动地告诉我,如果是美国好莱坞来拍摄山野井泰史夫妇40年的攀登故事,一定可以拍成一部好莱坞大片,不过关键是首先要能说服山野井泰史夫妇完全地讲述他们这40年的攀登。刹那间,我萌发了一个新的念头,以后一定要拍摄一部关于山野井泰史夫妇的纪录片,一部关于他们极限攀登的爱情纪录片。因为只有人的故事才能打动更多的人,关于他们的攀登我更多的是敬佩,但关于他们的爱情,这才是打动我的根本。山野井泰史夫妇开车送我们前往火车站的时候,我握着妙子的手告诉妙子,我觉得她真的好美……
加油
日本回来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开始后期的剪辑工作,素材不够多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困扰我的是如何来讲述关于此次布达拉攀登的故事结构。对于攀登来说,这不是一次完美的攀登,但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我却被攀登队员打动,打动我的是他们明知这条路线极具困难,但依旧要挑战自己的攀登极限。正如队员自己描述这次攀登那样:这次攀登没有登顶,但我们认为这不是失败,什么是失败?失败就是再也不来了,而明年我们还会再来,这就不算是失败。
这部纪录片我除了想完整呈现这次精彩的攀登以外,我更想传递一个影片的主题—“加油”。影片中,布达拉仅是一座山峰,而在平常的生活中,布达拉可以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阻碍,无论在哪里出现这座“布达拉”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告诉自己:加油!
关于布达拉的攀登,对于山野井泰史来说,这是一座让他重新找回自信的山峰,而对于中国短暂的攀登历程来说,挑战布达拉北壁这样难度的路线,这在以前是我们所不敢想像的。虽然我们距离世界顶尖的攀登还有相当的距离,但中国的攀登群体正在日益壮大,每个人在攀登中都可以尝试自己的极限,当你遇到自己心中的那座布达拉时,加油!
DV作品 《加油!布达拉》
拍摄制作:深旅行制作团队
提名理由
高海拔攀登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高海拔的拍摄则更是不易,很多时候都没有重复拍摄的机会。如何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看明白攀登的故事,理解这份探险的精神更需要花费心思,除了拍摄本身的困难外,更难的还是关于片子本身应该以怎样的结构呈现出来,如何让影片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一次最真实的探险。
本片不仅将布达拉峰攀登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拍摄团队更专门前往日本探访了“加油”路线的首登者山野井泰史,把这位传奇人物的精神和中国攀登者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让人们对于布达拉有一个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给影片一个最完整的故事。
探险纪录片
我一直认为,中国目前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任何个人或者机构不会掷重金去拍摄一部探险纪录片,因为这没有商业市场,探险故事的影片永远是属于小众的口味。所以要想去完成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难度太大,也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无论是热带雨林的穿越探险,还是高海拔极限环境的攀登,都充满了危险和未知,并且,你还不能像商业影片那样要求演员重复拍摄,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来抓住每一个瞬间,而因为机位不够,往往容易遗漏掉精彩的篇章。与国外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一部完美的纪录片相比,这是我们在短时间里面无法实现的,所以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自己的极致。
2013年8月,孙斌、何川和裂缝(张允平)一行原计划是去爬巴基斯坦的Trango Tower,但因为6月底好朋友杨春风在巴基斯坦遭遇恐怖事件,只得改为攀登四姑娘山区的布达拉峰北壁路线。因为得知消息较晚,所以同去拍摄的决定非常仓促,没有一点多余的时间来进行拍摄前的准备,今天做的决定,第二天就跟随攀登队伍进山了。布达拉峰北壁,这条路线的难度远远超过许多著名山峰,阻碍了世界上众多攀登高手的脚步。迄今为止,只有国际顶尖登山者山野井泰史成功完攀,他将这条路线命名为“加油”。而我们要拍摄记录的就是关于三名中国攀登代表人物挑战自己攀登能力的极限,第一次尝试布达拉“加油”这条殿堂级高海拔路线的故事。
最真实的探险
攀登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而高海拔的拍摄也实属不易,很多时候都没有重复拍摄的机会。如何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看明白攀登的故事,理解这份探险的精神更需要花心思,所以我认为除了拍摄本身外,更难的还是关于这部片子本身应该以怎样的结构呈现出来。
对于《加油!布达拉》的拍摄,我们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多名摄像师都在一个时刻充满危险的环境里面坚持着自己的拍摄。如果仅仅是当做一份工作去拍摄这样的题材,而没有对于探险的激情和乐趣,也一定拍不出来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且,也正是因为探险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才让我愿意去努力还原一次真实的探险。
布达拉的攀登本来应该是国内第一次采用拖拽系统和吊帐的高海拔器械攀登,这是极具亮点和观赏性的,可实际的环境却不得不让攀登队员改变了攀登方式。设想一下,攀登队员在绝壁之上悬空的吊帐里面生活,那是多有意思的一幅场景。他们是如何在绝壁上完成吃喝拉撒睡的,如果能展现这一切预设的画面,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呈现效果。可极限探险的纪录片最大的魅力也正是这样,因为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队员的攀登本身就异常困难,对于拍摄来说,原则是不能干扰攀登队员的正常攀登,因为攀登是主体,而拍摄不过是一个记录而已。所以,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基本是不会去影响队员正常攀登的。
布达拉的攀登,因为孙斌与何川是第一次搭档,所以我理解他们也需要一个在性格和攀登理念上的磨合过程。影片里面关于他们的争吵也是完全真实的体现,无论如何,纪录片和商业影片的区别我认为就是“真实”两个字。
登山家山野井泰史
在《加油!布达拉》的拍摄过程中,又发现了日本顶尖登山大牛山野井泰史的攀登痕迹,拍摄团队为了更完整讲述关于布达拉的故事,以及山野井泰史传奇的攀登,团队更远赴日本,找到了山野井泰史位于奥多摩小镇的家。没有既定剧本的纪录片总是充满多种可能,本来计划对于山野井泰史一次简单的关于布达拉的采访,结果却让我发现了这个传奇式人物的更多传奇。
我很少用到“登山家”这个词,而我认为,山野井泰史是一个名副其实能称得上“登山家”的人。作为一名登山家来说,山野井泰史不仅在日本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际攀登界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喜欢无氧独攀的他已经完成了世界上众多困难山峰的攀登。获得这些成绩之后,他选择的是一份宁静、自然而低调的生活,拒绝商业的赞助以及商业采访。问及缘由,他的太太妙子告诉我,因为接受了商业的赞助,他们的攀登就会缺少了自由。就是这样,他们几十年都选择这种看上去清贫,却又享受自己快乐的宁静生活。
妙子早在山野井泰史开始攀登的时候就已经是国际知名女性登山家,更被国际登山界誉为“最有天赋的女性登山家”。她在以阿尔卑斯无氧方式攀登马卡鲁后失去了所有手指以及大部分脚趾,就连鼻子也失去了。而就在妙子遭受重创以后,山野井泰史对妙子的爱却只多不少,从那时候起,山野井泰史才和妙子生活在了一起。
几天相处下来,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种对于攀登的默契。我问妙子,山野井泰史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妙子的回答正如影片中呈现的那样,只有一句话:“他的心里只有登山。”在对小镇上一个普通的消防员进行采访时,他激动地告诉我,如果是美国好莱坞来拍摄山野井泰史夫妇40年的攀登故事,一定可以拍成一部好莱坞大片,不过关键是首先要能说服山野井泰史夫妇完全地讲述他们这40年的攀登。刹那间,我萌发了一个新的念头,以后一定要拍摄一部关于山野井泰史夫妇的纪录片,一部关于他们极限攀登的爱情纪录片。因为只有人的故事才能打动更多的人,关于他们的攀登我更多的是敬佩,但关于他们的爱情,这才是打动我的根本。山野井泰史夫妇开车送我们前往火车站的时候,我握着妙子的手告诉妙子,我觉得她真的好美……
加油
日本回来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开始后期的剪辑工作,素材不够多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困扰我的是如何来讲述关于此次布达拉攀登的故事结构。对于攀登来说,这不是一次完美的攀登,但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我却被攀登队员打动,打动我的是他们明知这条路线极具困难,但依旧要挑战自己的攀登极限。正如队员自己描述这次攀登那样:这次攀登没有登顶,但我们认为这不是失败,什么是失败?失败就是再也不来了,而明年我们还会再来,这就不算是失败。
这部纪录片我除了想完整呈现这次精彩的攀登以外,我更想传递一个影片的主题—“加油”。影片中,布达拉仅是一座山峰,而在平常的生活中,布达拉可以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阻碍,无论在哪里出现这座“布达拉”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告诉自己:加油!
关于布达拉的攀登,对于山野井泰史来说,这是一座让他重新找回自信的山峰,而对于中国短暂的攀登历程来说,挑战布达拉北壁这样难度的路线,这在以前是我们所不敢想像的。虽然我们距离世界顶尖的攀登还有相当的距离,但中国的攀登群体正在日益壮大,每个人在攀登中都可以尝试自己的极限,当你遇到自己心中的那座布达拉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