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是社会的最强音,让和谐走进课堂,让我们的学生从小理解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我们的课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课堂和谐;改变班级;影响家庭
和谐,家庭之兴衰,社会之法宝。长期以来,我们党把建立和谐社会始终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以美丽和谐社会为根基,教育势必成了和谐社会发展的未来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优先发展教育理念,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和理论依据。教师要不忘“为党育人”之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之使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让“和谐”走进课堂,培育新兴的教学关系,让课堂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及最佳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和谐课堂”的形成
课堂是师生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以及获取学习方法的载体,能够舒缓学生的精神压力、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这里获得最佳的收益。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和谐课堂”就是在课堂上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要约,师生在这个要约中去共同遵守它的规则。
1.“和谐课堂”的实质、要求与目的
实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双方愉快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人生品德。
2.“和谐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和谐课堂”的建立,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强组织教学和兴趣教学,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的课堂语言既不失学科的严谨性,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让学生有时间过得好快,还没有听过瘾的感觉;第三,教师备课要充分,学案设计要科学合理,既要关注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困难,又要让优秀学生“能吃饱”,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第四,对个别趋于厌学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疏导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存在的实际困难,逐渐转变他们的学习状态,一点一点地提高他们的学科成绩。
3.“和谐课堂”对学生的要求
“和谐课堂”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学生是一群童趣犹存的少年,自我约束力不强,但他们每个人都有上进心,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只要教师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明确“和谐课堂”的目的,那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还是非常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的。
建立“和谐课堂”,一是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二是要求制定学科学习目标;三是要求在课堂上与老师愉快合作,轻松学习,向45分钟要效益,逐步提高学科成绩;四是要求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具有时效性,因此,建立“和谐课堂”一是要明确制定课堂奖惩分明的制度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二是教师还应有提醒学生的“特殊語言”——肢体语言或具体特指,“特殊语言”具有使学生产生条件反射的功能,当学生听到“特殊语言”就要有约束自己的反应。
二、“和谐课堂”教学的对比实验效果
作者选择两个班做了对比实验。在实验班建立“和谐课堂”模式,明确“和谐课堂”的实质、要求和目的,改变上课仪式与下课仪式的模式。上课时,老师叫上课,学生起立;老师说:好好学习;学生说:天天向上。下课时,老师叫下课,学生起立;老师说:谢谢合作;学生说:合作愉快。非实验班则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活动,但要求两个班同时做到在课堂上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实验前后数学成绩对照如下。
实验前(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实验进行九周后(期中考试成绩):
从实验数据明显看出,仅仅两个月(半个学期)的时间,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考核的几个数据来看,实验前实验班都落后于非实验班,通过“和谐课堂”的实践,实验班的优良率、平均分都超过了非实验班,及格率和低分率几乎赶上非实验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超过非实验班。经过“和谐课堂”的实践,实验班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上升,课堂纪律、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促进了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而且形成了学生、班级、家庭的利益共同体。
三、“和谐课堂”的后效应
1.建立“和谐课堂”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和谐课堂”的第二阶段是配合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培养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
“和谐课堂”建立过程中,上下课仪式的改变对班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二是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三是建立了良好的学风,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和谐课堂”建立后,学生在课堂上既能轻松学习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不仅在学生的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反应,而且得到了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使整个班级朝着优秀班集体迈进。
2.建立“和谐课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和谐课堂”的第三阶段是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家校合一,形成教育学生的利益共同体和立体式教育网,逐渐在学生的思想上溅起涟漪,让学生转变思想,改变行为习惯,同时把课堂上的活跃氛围及活动效率行为迁移到家庭关系中,对家庭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建立“和谐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改变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不仅改变了一个班级,还影响着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时,它还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薛森强,编.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关键词】课堂和谐;改变班级;影响家庭
和谐,家庭之兴衰,社会之法宝。长期以来,我们党把建立和谐社会始终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以美丽和谐社会为根基,教育势必成了和谐社会发展的未来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优先发展教育理念,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和理论依据。教师要不忘“为党育人”之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之使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让“和谐”走进课堂,培育新兴的教学关系,让课堂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及最佳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和谐课堂”的形成
课堂是师生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以及获取学习方法的载体,能够舒缓学生的精神压力、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这里获得最佳的收益。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和谐课堂”就是在课堂上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要约,师生在这个要约中去共同遵守它的规则。
1.“和谐课堂”的实质、要求与目的
实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双方愉快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人生品德。
2.“和谐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和谐课堂”的建立,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强组织教学和兴趣教学,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的课堂语言既不失学科的严谨性,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让学生有时间过得好快,还没有听过瘾的感觉;第三,教师备课要充分,学案设计要科学合理,既要关注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困难,又要让优秀学生“能吃饱”,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第四,对个别趋于厌学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疏导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存在的实际困难,逐渐转变他们的学习状态,一点一点地提高他们的学科成绩。
3.“和谐课堂”对学生的要求
“和谐课堂”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学生是一群童趣犹存的少年,自我约束力不强,但他们每个人都有上进心,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只要教师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明确“和谐课堂”的目的,那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还是非常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的。
建立“和谐课堂”,一是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二是要求制定学科学习目标;三是要求在课堂上与老师愉快合作,轻松学习,向45分钟要效益,逐步提高学科成绩;四是要求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具有时效性,因此,建立“和谐课堂”一是要明确制定课堂奖惩分明的制度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二是教师还应有提醒学生的“特殊語言”——肢体语言或具体特指,“特殊语言”具有使学生产生条件反射的功能,当学生听到“特殊语言”就要有约束自己的反应。
二、“和谐课堂”教学的对比实验效果
作者选择两个班做了对比实验。在实验班建立“和谐课堂”模式,明确“和谐课堂”的实质、要求和目的,改变上课仪式与下课仪式的模式。上课时,老师叫上课,学生起立;老师说:好好学习;学生说:天天向上。下课时,老师叫下课,学生起立;老师说:谢谢合作;学生说:合作愉快。非实验班则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活动,但要求两个班同时做到在课堂上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实验前后数学成绩对照如下。
实验前(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实验进行九周后(期中考试成绩):
从实验数据明显看出,仅仅两个月(半个学期)的时间,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考核的几个数据来看,实验前实验班都落后于非实验班,通过“和谐课堂”的实践,实验班的优良率、平均分都超过了非实验班,及格率和低分率几乎赶上非实验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超过非实验班。经过“和谐课堂”的实践,实验班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上升,课堂纪律、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促进了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而且形成了学生、班级、家庭的利益共同体。
三、“和谐课堂”的后效应
1.建立“和谐课堂”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和谐课堂”的第二阶段是配合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培养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
“和谐课堂”建立过程中,上下课仪式的改变对班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二是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三是建立了良好的学风,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和谐课堂”建立后,学生在课堂上既能轻松学习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不仅在学生的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反应,而且得到了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使整个班级朝着优秀班集体迈进。
2.建立“和谐课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和谐课堂”的第三阶段是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家校合一,形成教育学生的利益共同体和立体式教育网,逐渐在学生的思想上溅起涟漪,让学生转变思想,改变行为习惯,同时把课堂上的活跃氛围及活动效率行为迁移到家庭关系中,对家庭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建立“和谐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改变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不仅改变了一个班级,还影响着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时,它还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薛森强,编.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