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翻译探析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jun0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起来。基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国家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联合高校培养出更多民俗文化专业翻译人才,合理运用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策略,最大程度提高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基础核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宝贵资源。本文将进一步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翻译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俗文化;翻译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翻译传播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之下,我国文化产业要切实实施“走出去”战略,将传统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进行对外有效传播,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开发其对外的传播价值,必须高度重视民俗文化的翻译工作,通过结合现代翻译专业理论知识和地方民俗发展情况,科学制定民俗文化翻译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民俗文化的翻译水平。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
  2013年,我国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上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了中国要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发展思想[1]。基于此,“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发展新战略拉开了序幕。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推入,各地文化产业开始大力推动发展民俗文化翻译传播工作。在民俗文化翻译中,翻译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保持源语的民俗文化特征。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民俗文化过程中,要在确保读者能够简单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传承保留原文的重要文化特征,能够在译文中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够凸显出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差异性,构成世界文化的多元性;②有效创设认知语境。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别,为了避免译语读者在观看译文过程中出现文化替换的现象,无法准正确理解到原本民俗文化的精髓,翻译工作者必须结合译语读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创设出良好的认知语境,确保译语读者能够简单轻松的去理解我国民俗文化特色和内涵;③注重翻译的交际功能实用性。当翻译者难以根据民俗文化内容去创设出语境时,那么翻译者可以适当降低对文化信息的直接传播重视程度,相反要注重实现民俗文化翻译的交际功能。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翻译的改进措施
  (一)合理运用“二元共存”翻译策略
  “二元共存”翻译策略主要分为了两种翻译方式,一种是归化翻译,另一种是异化翻译。前者是通过根据目标语的表达方式习惯,对翻译内容进行优化改造的一种翻译手段,而后者则是结合源语的文化特色,在翻译中将其完整保留下来,确保译文能够凸显出民族文化地域特色[2]。翻译工作者在实践运用“二元共存”的翻译策略时,必须根据实际翻译材料内容科学明确翻译目标,要综合考虑到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特点和各国语言的表达特点。
  例如,在翻译鄂伦春族当地民俗文化时,该民族作为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历代以狩猎卫生,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歌舞文化表演上都能够体现出狩猎民族的特点。翻译工作者在翻译鄂伦春族的房屋建筑“仙人柱”时,往往会将其对外英译成“Oroqen simple house”,这样的直译方式虽然能够让外国读者理解到原词本意,不会出现误解的问题,但是却无法让读者了解到该类型建筑的民族文化特色。“仙人柱”又被人们称作撮罗子,由于鄂伦春族是一个狩猎民族,该种房屋建筑有利于轻松搭建和拆解,方便该族人民的生活起居,同时也是鄂伦春族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仙人柱”已经成为了鄂伦春族的重要文化标识符号之一。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须运用异化翻译方式,充分考虑到源语的文化特色,将其翻译成“Immortal poles”则更为贴近当地民俗文化特色。
  (二)加强民俗文化翻译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下,我国文化行业要大力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能力翻译人才,注重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对于民俗文化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不仅要确保翻译人才充分掌握了解到各项翻译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工作。因此,各大高校外语专业在培养翻译人才过程中,要结合我国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民俗文化翻译课程,将各地区民俗文化内容融入到课程教材中,不断提高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3]。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翻译工作的科学指导,引导广大民俗文化翻译者积极深入到社会民间生活中去,去亲身体验感受民俗文化特色,与民俗文化传承者进行接触和交流,这样才更有利于翻译者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内容的特点,在翻译中结合源语的文化色彩展开准确翻译,向读者传达正确信息的前提下,能够让他们了解到民俗文化的重要特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障我国民俗文化翻译传播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国家政府部门必须联合高校、文化企业大力培养民俗文化翻译人才,积极引进应用先进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注重翻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亲身参与各种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将翻译技能运用在民俗文化翻译工作中,不断提高民俗文化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蒋红红.中国民俗文化词语汉英翻译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2]姜智慧.从异化视角看民俗文化的传播——浙江省民俗文化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0(02).
  [3]党争胜.民俗文化词的翻译问题探微——从《红楼梦》英文版中“压岁钱”等词的翻译谈起[J].外语教学,2015(01).
  作者简介:郑欣(1978—),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语言学、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声明显著的历史人物,不仅在禁烟抗敌的过程中功绩卓著,而且在被贬流戍新疆时也不忘忧国忧民,其大量遗存的信札就是林则徐思想较为真实的见证,信札不属于公共空间话语形式,是私人心理倾诉的原始记录,最能体现人们的真实思想和情感,更能准确和真实的反映写信者的思想变迁历程和关注点。本文欲从林则徐在新疆的信札中探寻其关注民生、尊重民风及处理好民族关系三个方面,探究林则徐的务实思想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其对幼儿智力开发和审美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在健全幼儿人格,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幼儿教师的后备军,其音乐素养直接影响日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本文旨在从基本乐理、弹唱技能与教学能力方面着手,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养;提升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各项活动,均需要音
期刊
摘 要:今年十九大开幕式上电视直播在屏幕下角新增了手语翻译,三个半小时的内容实时传递给了所有观看节目的听障人士。这个特殊的行业也走进的越来越多公众的视野。本文立足于手语翻译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手语翻译的理论研究,简析了手语翻译在我国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手语翻译特点;研究现状;问题与挑战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和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使聋人群体走入公众的视线。与此同
期刊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语文课堂悄然兴起教学改革,这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创新扩大和延伸,语文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成为教学生学习的主体,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语文的素质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进行研究,从教学实践提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使学
期刊
摘 要: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生前出版了最著名的《逻辑哲学论》,去世后由弟子出版了《哲学研究》,这本書也被认为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前期和后期的思想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在前期他曾认为自己已经解决了一切哲学问题,后期又否定了自己前期的观点。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对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对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从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原生态开发与商业开发并行,以生态旅游为主旨,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核心品牌文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五指山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对策研究  茶文化作为一种拥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
期刊
摘 要: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发表了长篇小说《简爱》,震惊于文坛。19世纪上半叶,英国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女性的地位却依旧十分低下。夏洛蒂·勃朗特以独特的视角和先进的思想塑造了简·爱这个人物。简·爱作为一个长相普通、出生贫寒却以人格独立、追求平等自由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们来对简·爱身上所反映出的现代女性意识进行分析,探讨简·爱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简·爱》;现代女性;意
期刊
摘 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女性美既有对当时封建礼教的强烈批判,女性意识的自觉,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他内心深处未曾改变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观。通过探索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关注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分析女性美的体现和这种美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后来研究者对这种美的看法,以此借用它山之石来攻玉,反思当今时代女性的特点。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女性美;神鬼狐妖  一、女性美在何处  (一)浅层的美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全国掀起了一场新课改的风暴,在这场风暴中株洲市景弘中学的中学教师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交流,终于决定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在2008年,株洲市景弘中学就大胆举起数学课堂改革大旗。2009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为目的,创新了别具一格的“一三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2016年,在“一三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进一步的发展与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一书中不仅结合了大量切实可循的数据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思考,同时也对于自杀这一社会现象中不同人群所受到的各方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进而提出类似社会研究中对于数据和人的双重重视使得相关研究结果在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的同时具有推动对于人这一主体的关注的作用值得学习。  关键词:《自杀论》;数据;人文情怀  《自杀论》是迪尔凯姆的著作,作品将自杀现象作为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