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乃有源之水。新课标下,我们应积极探索小学品社教学的新思路,努力传扬“大生活”思想,让品社教学回归生活,还原生活,提炼生活,在此基础上感悟生活,进而再造品社教学的新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回归生活 关注生活 拓展历练空间 品社教学的生活化
当前,新一轮课改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作为教学一线的一位教师我深感欣慰:长期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教学终于可以打破照本宣科的禁锢,在千呼万唤后终于肯掀起羞涩的面纱,肯贴近实际,回归生活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为此,我做了以下有益的探索:
一、从教师角度:教师通过自己的独立开发,融入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理解,能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人类生活丰富多彩且生生不息,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滚滚长江奔腾向前。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精华,积聚的是英物。教师通过自己的独立开发,融入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理解,能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及社会热点问题,从实际出发,多角度的审视生活。教师只有将自身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才能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高屋建瓴,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此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切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生活,它们都是在理解生活、洞悉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还原和解读。它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尤其是语文和品德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结合自身的体会多选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尤其是选读一些反映多姿多彩社会生活的今人佳作,适当的推荐给学生。
二、从学生角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拓展学习资源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我们常说“学校小舞台,天地大舞台”,对学生来说生活的圈子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班级、学校、家庭、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只要他们勇敢走出去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例如,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捐资助学“希望工程,尊老爱幼献爱心,热爱大自然做环保小卫士等等。总之,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历练空间。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现生活的美好,体会人生的意义,进而与生活结下不解之缘。
当然,学生自从呱呱坠地就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初步学会了说话,交流等基本的的生活能力,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反思一下,学生已有的素养和能力究竟有多少是家长和老师专门教授的,学校只不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学习环境。而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而得。由此可见,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化的大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有充分地学习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可以凭借自身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从教学的角度:汲取生活的浪花,是教学的需要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不必设定特定的学习材料,给自己上纲上线,完全可以随手拾取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材料:生活故事、生活常识、大千世界、社会百态,甚至生活中的一点感动、一个闪念……,新鲜且不乏情趣;杂志、报刊、广告语、地图、说明书、海报,还有未经节选或者改写的原始经典等等。既能让学生体味材料的完整面貌,又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名人名言、名人轶事、历史典故、趣谈今古,妙趣横生;相声、小品、歌舞、杂技等说学逗唱曲艺节目令人捧腹,忍俊不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中,就可以参照社会生活的模式授课。
总之,生活就是一个五光十色且包罗万象的天地。品社教学应多借鉴生活,向生活取经,品社教学更应该积极拓展教学的空间才不至于走传统教学古板凝滞,脱离时代生活的老路。
四、从学习方式上:可以改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他要求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这正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仍然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习方式的改变,应该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伟大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一年来,我们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不断尝试和实践,我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如你查我读,你读我表演,你听我背,你问我答,互问互答 等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永远是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品社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焕发生机;只有立足现实才能突破旧有模式,实现新一轮的教学革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无论是教育的主导者还是主动者,都要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极锻炼、磨砺自我,用研究的目光看待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品社教学才能 “活”出一个精彩的自我。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实验小学)
【关键词】回归生活 关注生活 拓展历练空间 品社教学的生活化
当前,新一轮课改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作为教学一线的一位教师我深感欣慰:长期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教学终于可以打破照本宣科的禁锢,在千呼万唤后终于肯掀起羞涩的面纱,肯贴近实际,回归生活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为此,我做了以下有益的探索:
一、从教师角度:教师通过自己的独立开发,融入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理解,能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人类生活丰富多彩且生生不息,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滚滚长江奔腾向前。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精华,积聚的是英物。教师通过自己的独立开发,融入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理解,能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及社会热点问题,从实际出发,多角度的审视生活。教师只有将自身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才能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高屋建瓴,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此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切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生活,它们都是在理解生活、洞悉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还原和解读。它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尤其是语文和品德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结合自身的体会多选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尤其是选读一些反映多姿多彩社会生活的今人佳作,适当的推荐给学生。
二、从学生角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拓展学习资源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我们常说“学校小舞台,天地大舞台”,对学生来说生活的圈子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班级、学校、家庭、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只要他们勇敢走出去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例如,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捐资助学“希望工程,尊老爱幼献爱心,热爱大自然做环保小卫士等等。总之,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历练空间。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现生活的美好,体会人生的意义,进而与生活结下不解之缘。
当然,学生自从呱呱坠地就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初步学会了说话,交流等基本的的生活能力,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反思一下,学生已有的素养和能力究竟有多少是家长和老师专门教授的,学校只不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学习环境。而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而得。由此可见,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化的大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有充分地学习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可以凭借自身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从教学的角度:汲取生活的浪花,是教学的需要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不必设定特定的学习材料,给自己上纲上线,完全可以随手拾取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材料:生活故事、生活常识、大千世界、社会百态,甚至生活中的一点感动、一个闪念……,新鲜且不乏情趣;杂志、报刊、广告语、地图、说明书、海报,还有未经节选或者改写的原始经典等等。既能让学生体味材料的完整面貌,又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名人名言、名人轶事、历史典故、趣谈今古,妙趣横生;相声、小品、歌舞、杂技等说学逗唱曲艺节目令人捧腹,忍俊不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中,就可以参照社会生活的模式授课。
总之,生活就是一个五光十色且包罗万象的天地。品社教学应多借鉴生活,向生活取经,品社教学更应该积极拓展教学的空间才不至于走传统教学古板凝滞,脱离时代生活的老路。
四、从学习方式上:可以改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他要求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这正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仍然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习方式的改变,应该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伟大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一年来,我们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不断尝试和实践,我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如你查我读,你读我表演,你听我背,你问我答,互问互答 等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永远是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品社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焕发生机;只有立足现实才能突破旧有模式,实现新一轮的教学革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无论是教育的主导者还是主动者,都要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极锻炼、磨砺自我,用研究的目光看待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品社教学才能 “活”出一个精彩的自我。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