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老师展开教学、引领探究的最好开端。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況,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那么怎样提问才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欲望,才更有价值、更有效呢?
一、在问题情境中提问,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目的是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未知的知识产生激励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自然引发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会使学生知道一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在经验与事实相悖的情况下,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对着漏斗向下吹气,把手移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用吸管在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时,乒乓球如何运动?……这样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在观察中提炼出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问,诱发求知冲动。
如在学习“浮力”知识时,给同学们举例:将一块钢或铁放入水里将会沉入水底,而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却能浮在水面上,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在学习浮力知识前却难以作出准确的解释,于是就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激起求知冲动。又如在学习“压强”知识时,可让一位大个子男同学用手掌握住鸡蛋,让他把鸡蛋捏碎,当然学生无法做到。打鸡蛋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例,也是同学们经常做的,平时鸡蛋那么容易碎,怎么现在使那么大的劲,鸡蛋就不碎呢?这样设计的问题,自然导入了新课。由于结合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通过呈现想要理论解释的现象,引发学生提问。
在学习“大气压”知识前,先布置学生完成如下作业:盛满水的玻璃杯,用纸片把杯口盖严,再使杯口向下。先猜想,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水会不会流出?然后通过实验检验猜想。许多学生在实验前认为纸片会掉下来。但实际上,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这使他们困惑不解,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既能享受到快乐又能形成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四、由旧知识的扩展、联想引发提问。
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学生已经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产生疑问:利用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又如在学习“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时,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电流的磁效应及力的相互作用,所以可以提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而通电导体是通过周围磁场对附近的小磁针产生力的作用的。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磁针也要通过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那么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真的会受到力的作用吗?如果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力的方向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些问题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强,学习信心也更足,自然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培养实际分析和运用能力。
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不但会获得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而且会逐渐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如在学习“磁体与磁场”的知识时,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在实验室里不小心把小铁屑撒在地上了,该怎么把它收集到瓶子里呢?在对“串并联电路”进行对比时,学生已经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有所了解。这时,可提出问题:路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灭,它们是串联还是并联呢?为什么?会有学生认为路灯是串联的,也会有学生认为路灯是并联的,但是在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后,学生最终一定能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问题,学生的理解特别深刻,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生活中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在水平地面上提着水桶前进做不做功?”、“60W的电灯一定比40W的电灯亮吗?”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争论、分析,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相应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总之,物理课堂上的提问要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尽量根据教材的需要和结合生活实际。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合理、精彩、有效的提问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而学生也可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的课堂由合理的提问开始,让我们的课堂因精彩的提问而充满活力。让课堂教学变成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的殿堂。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那么怎样提问才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欲望,才更有价值、更有效呢?
一、在问题情境中提问,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目的是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未知的知识产生激励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自然引发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会使学生知道一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在经验与事实相悖的情况下,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对着漏斗向下吹气,把手移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用吸管在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时,乒乓球如何运动?……这样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在观察中提炼出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问,诱发求知冲动。
如在学习“浮力”知识时,给同学们举例:将一块钢或铁放入水里将会沉入水底,而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却能浮在水面上,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在学习浮力知识前却难以作出准确的解释,于是就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激起求知冲动。又如在学习“压强”知识时,可让一位大个子男同学用手掌握住鸡蛋,让他把鸡蛋捏碎,当然学生无法做到。打鸡蛋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例,也是同学们经常做的,平时鸡蛋那么容易碎,怎么现在使那么大的劲,鸡蛋就不碎呢?这样设计的问题,自然导入了新课。由于结合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通过呈现想要理论解释的现象,引发学生提问。
在学习“大气压”知识前,先布置学生完成如下作业:盛满水的玻璃杯,用纸片把杯口盖严,再使杯口向下。先猜想,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水会不会流出?然后通过实验检验猜想。许多学生在实验前认为纸片会掉下来。但实际上,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这使他们困惑不解,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既能享受到快乐又能形成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四、由旧知识的扩展、联想引发提问。
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学生已经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产生疑问:利用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又如在学习“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时,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电流的磁效应及力的相互作用,所以可以提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而通电导体是通过周围磁场对附近的小磁针产生力的作用的。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磁针也要通过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那么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真的会受到力的作用吗?如果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力的方向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些问题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强,学习信心也更足,自然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培养实际分析和运用能力。
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不但会获得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而且会逐渐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如在学习“磁体与磁场”的知识时,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在实验室里不小心把小铁屑撒在地上了,该怎么把它收集到瓶子里呢?在对“串并联电路”进行对比时,学生已经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有所了解。这时,可提出问题:路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灭,它们是串联还是并联呢?为什么?会有学生认为路灯是串联的,也会有学生认为路灯是并联的,但是在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后,学生最终一定能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问题,学生的理解特别深刻,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生活中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在水平地面上提着水桶前进做不做功?”、“60W的电灯一定比40W的电灯亮吗?”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争论、分析,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相应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总之,物理课堂上的提问要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尽量根据教材的需要和结合生活实际。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合理、精彩、有效的提问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而学生也可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的课堂由合理的提问开始,让我们的课堂因精彩的提问而充满活力。让课堂教学变成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