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去年次贷这只“蝴蝶”振动翅膀开始,金融危机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范围开始传播。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有很多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理念的冲击。我们应该借此机会深入思考,一方面从华尔街的历史中借鉴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要从华尔街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误读华尔街危机是危险的
不吸取华尔街危机的教训是不负责任的,但误读华尔街危机也是十分危险的。我们要认识到我们和华尔街的不同。第一,两者的发展阶段不同,我们是发展不足,而华尔街是高度发达。甚至是过度发达。第二,两者的发展模式不同,华尔街一直是自我演进,直到不行的时候才由政府出面干预,而我们从一开始就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市场发展。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第一位的仍是发展,不能停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仍要推动市场改革。尽管我们的市场建设需要循序渐进,但是方向不能变。
现在探讨很多的是美国模式。美国是一个金融创新主导的国家,这是它的长处。世界上有两种金融发展模式,一是东京模式,一是纽约模式。在东京市场上,证券的定义要么是股票,要么是债券。如果两者都不是,就要审批,审批的时间一长,事情基本上就做不成了。而在纽约市场,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证券化而不需要审批。
美国模式的精神实质是什么?1787年,美国立宪会议当中有一个小小的条款,它要求美国当时13个州之间不允许有贸易壁垒。也就在同一年,在法国从里昂到马赛运一车土豆要交50次以上的税。
正是自由的资本市场推动了美国的崛起。美国的重工业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因为有资本市场,有快速的并购、重组。当然,在资本整合过程当中。一定会伴随着血腥和残酷。另一个例子是战争。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其中也有资本市场的功劳。战争开始的时候。北方节节败退,为了筹钱打仗,北方发行了国债,而南方则是拼命地印钞票,最后导致南方的通货膨胀率达到战前的9000%,并导致最后的失败。这也是资本市场的力量。
尽管此次华尔街出现这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1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通过市场进行配置,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长期来看,市场的资源配置会超过商业银行的配置,我称之为金融体系的熵增加原理。物理学有一个熵增加原理,比如说,有一个封闭的容器,左边是浓度高的气体,右边是浓度低的气体,抽开隔板后,气体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流动,即向自由度最大的状态进行流动。
让资本市场选择潜力产业
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受到的冲击很明显,但问题并非完全源自金融危机,其实中国的发展模式走到今天已经出了问题。我们最大的竞争力是劳动力“便宜”,人家不做的我们都做。当然,这一模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没有谈判能力。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型。如果不抓住这次机遇转型,10年以后,我们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总而言之,美国是唯一实现经济成功转型的大国,过去30年,美国成功转型的功臣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生物医药这些行业,它们的龙头企业是惠普、思科、雅虎和生迈(BIOMET),这些企业都是美国企业,没有一家是欧洲公司。过去30年,欧洲在高科技产业方面鲜有建树。2007年欧盟发表竞争力研究报告,承认欧洲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大致落后美国28年。同样,日本在1989年陷入危机,直到今天也没有看到转型成功的迹象。之前人们说日本经历了“失去的10年”,现在则是“失去的20年”了。
转型成功和不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能力,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日本财政大臣2007年来华访问时曾说过,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后突然归于沉寂,主要是因为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弹性,资本市场不发达。撒切尔夫人很早之前就说过,欧洲在高科技领域落后于美国,并不是因为欧洲的技术水平低下,而是欧洲的风险投资体系落后美国10年。
中国今天的转型同样需要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现在不少人都在讨论下一轮发展的焦点行业,我个人认为,其一是可再生能源,其二是干细胞。但这只是个人的预测,因为产业的轮换非常快,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举一个例子,20年以前,我们认为PC是高科技产业,只要可以制造PC,就可以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如今PC已经是夕阳产业。
既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既然我们不能确认哪些才是创新产业,我们就应该更多地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让它去发现、筛选和推动创新产业的出现,而最重要和高效的要素市场就是资本市场。
中国的转型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是科技人才,中国从来都不缺乏科技人才,而是缺乏一个让他们能充分发挥潜能的机制;第二是创业精神,现在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在中国随处可见,这也是中国经济滚滚向前发展的动力;第三是资本,目前中国也不缺乏资本,真正缺乏的是一种资本与科技的有效结合机制。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主要是在以下五个方面:大力推动并购市场的活跃;进一步深化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建设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债券市场;继续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rrs)等创新产品。现在有很多企业排队等待上市,为什么?因为不敢发新股,怕市场下跌。怎么解开这个死循环?很简单,就是市场化定价。
这次危机之后,不同的国家将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我们要通过发展有效的要素市场,让市场帮助我们寻找更多更高端的产业,支持中国经济再发展30年到50年。
误读华尔街危机是危险的
不吸取华尔街危机的教训是不负责任的,但误读华尔街危机也是十分危险的。我们要认识到我们和华尔街的不同。第一,两者的发展阶段不同,我们是发展不足,而华尔街是高度发达。甚至是过度发达。第二,两者的发展模式不同,华尔街一直是自我演进,直到不行的时候才由政府出面干预,而我们从一开始就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市场发展。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第一位的仍是发展,不能停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仍要推动市场改革。尽管我们的市场建设需要循序渐进,但是方向不能变。
现在探讨很多的是美国模式。美国是一个金融创新主导的国家,这是它的长处。世界上有两种金融发展模式,一是东京模式,一是纽约模式。在东京市场上,证券的定义要么是股票,要么是债券。如果两者都不是,就要审批,审批的时间一长,事情基本上就做不成了。而在纽约市场,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证券化而不需要审批。
美国模式的精神实质是什么?1787年,美国立宪会议当中有一个小小的条款,它要求美国当时13个州之间不允许有贸易壁垒。也就在同一年,在法国从里昂到马赛运一车土豆要交50次以上的税。
正是自由的资本市场推动了美国的崛起。美国的重工业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因为有资本市场,有快速的并购、重组。当然,在资本整合过程当中。一定会伴随着血腥和残酷。另一个例子是战争。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其中也有资本市场的功劳。战争开始的时候。北方节节败退,为了筹钱打仗,北方发行了国债,而南方则是拼命地印钞票,最后导致南方的通货膨胀率达到战前的9000%,并导致最后的失败。这也是资本市场的力量。
尽管此次华尔街出现这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1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通过市场进行配置,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长期来看,市场的资源配置会超过商业银行的配置,我称之为金融体系的熵增加原理。物理学有一个熵增加原理,比如说,有一个封闭的容器,左边是浓度高的气体,右边是浓度低的气体,抽开隔板后,气体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流动,即向自由度最大的状态进行流动。
让资本市场选择潜力产业
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受到的冲击很明显,但问题并非完全源自金融危机,其实中国的发展模式走到今天已经出了问题。我们最大的竞争力是劳动力“便宜”,人家不做的我们都做。当然,这一模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没有谈判能力。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型。如果不抓住这次机遇转型,10年以后,我们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总而言之,美国是唯一实现经济成功转型的大国,过去30年,美国成功转型的功臣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生物医药这些行业,它们的龙头企业是惠普、思科、雅虎和生迈(BIOMET),这些企业都是美国企业,没有一家是欧洲公司。过去30年,欧洲在高科技产业方面鲜有建树。2007年欧盟发表竞争力研究报告,承认欧洲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大致落后美国28年。同样,日本在1989年陷入危机,直到今天也没有看到转型成功的迹象。之前人们说日本经历了“失去的10年”,现在则是“失去的20年”了。
转型成功和不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能力,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日本财政大臣2007年来华访问时曾说过,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后突然归于沉寂,主要是因为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弹性,资本市场不发达。撒切尔夫人很早之前就说过,欧洲在高科技领域落后于美国,并不是因为欧洲的技术水平低下,而是欧洲的风险投资体系落后美国10年。
中国今天的转型同样需要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现在不少人都在讨论下一轮发展的焦点行业,我个人认为,其一是可再生能源,其二是干细胞。但这只是个人的预测,因为产业的轮换非常快,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举一个例子,20年以前,我们认为PC是高科技产业,只要可以制造PC,就可以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如今PC已经是夕阳产业。
既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既然我们不能确认哪些才是创新产业,我们就应该更多地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让它去发现、筛选和推动创新产业的出现,而最重要和高效的要素市场就是资本市场。
中国的转型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是科技人才,中国从来都不缺乏科技人才,而是缺乏一个让他们能充分发挥潜能的机制;第二是创业精神,现在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在中国随处可见,这也是中国经济滚滚向前发展的动力;第三是资本,目前中国也不缺乏资本,真正缺乏的是一种资本与科技的有效结合机制。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主要是在以下五个方面:大力推动并购市场的活跃;进一步深化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建设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债券市场;继续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rrs)等创新产品。现在有很多企业排队等待上市,为什么?因为不敢发新股,怕市场下跌。怎么解开这个死循环?很简单,就是市场化定价。
这次危机之后,不同的国家将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我们要通过发展有效的要素市场,让市场帮助我们寻找更多更高端的产业,支持中国经济再发展30年到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