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笔者所在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在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它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改得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热情;改得不好,体育课就可能变成放羊式教学。
我院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就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组织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了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取得了一些良好的经验,基本实现了学生通过体育俱乐部教学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掌握一到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下面就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已基本解决的问题和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首先基本解决的问题
1.1 制定各项目俱乐部教学大纲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全国兴起不久,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其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制订俱乐部的教学大纲,成为指导教学的根本性文件。否则,就会各行其是,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目标。我院借鉴了部分兄弟院校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我院专业教学计划、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基本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各个俱乐部的教学大纲。各个俱乐部教学大纲明确了本课程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成绩考核标准及评定办法,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既有学生自选而且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专项技术技能内容,又有部分保证学生体质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内容,并且统一了各个俱乐部的素质内容及考核标准。这样,保证了体育教学由传统模式向俱乐部模式的平稳转换。
1.2 合理组织教学班
由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由学生自选项目,一个自然班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选择,这就意味着一个俱乐部教学班将有来自很多不同自然班级的学生,而高等职业院校有个突出的特点,即实践教学量很大,每学期各个专业几乎都有五周左右的教学实习、实训,并且不同的专业实习实训的周次有所不同,如果只是简单的随机分班,就会给俱乐部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俱乐部一个教学班的一部分学生这几周不能上课,另一部分学生那几周不能上课,这种你上来他下去的情况可能延续整个学期。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无法按授课计划实施教学,二是不能保证学生的上课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到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实习周次及上课时间相同的可能性较大,共同能上体育课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分教学班时,各个俱乐部将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教学班,这样有些规模较大的俱乐部就可能在某个专业形成一个甚至两个符合教学班人数的教学班,因而可以安排在正常的上课时间教学。另外,晚上及周六基本上是所有学生的共同时间,那么,人数比较零散的小俱乐部则可以安排在晚上上课,如乒乓球和体育舞蹈;晚上不能上课的俱乐部,则可以安排在周六上课。这样分班上课虽然可能造成有些教学班人数不太均衡,但基本上能保证各教学班每学期的稳定和教学的连续性。
1.3 实行俱乐部负责制
根据我院体育师资、运动场地及器材等实际情况,我院成立了若干个俱乐部,各俱乐部由一名教师负责,其他教师分到各俱乐部,教师可以跨俱乐部上课,各俱乐部负责编制本俱乐部授课计划,组织集体备课,并督促俱乐部教师按授课计划实施教学,对本俱乐部相关项目的运动队进行训练,并指导组织学生的单项竞赛活动。各俱乐部是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相当于一个课程组,有了俱乐部负责制,教学计划能得以落实,教学管理会有序可循。
2 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2.1 留给体育俱乐部上课的时间不尽合理。
由于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安排相对滞后,学生到校一段时间后才能收集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分班,所以只能等到学院总课表出来以后,见缝插针地安排体育课上课时间,而受总课表的制约,1—6节课地时间仅能安排少数班级上课,大多数班级只能安排在7—8节和周六,这样就限制了俱乐部各教学班的教学安排。一方面1—6节课的时间场地和器材闲置,另一方面7—8节体育课与课外活动争场地,同时由于教师7—8节课的时间忙于教学,而无法指导运动队训练。
2.2 各俱乐部学生报名人数不均衡。
通过两年的俱乐部教学,笔者注意到有些俱乐部人数失调,如羽毛球俱乐部人数爆满,每年有将近1/3的学生选报羽毛球项目,而我院目前暂时没有室内羽毛球场地,即使修建室内羽毛球场馆,也无法满足一千多人的羽毛球教学;而室外羽毛球教学受天气影响较大,刮风下雨都不利于教学。当然其他项目也存在问题,如乒乓球受场地限制人数偏多,体育舞蹈不受天气、时间限制,人数还可以多些,排球俱乐部和田径俱乐部人数太少。
2.3 运动场地及器材缺乏,管理不善。
近几年,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迅猛扩大,虽然学院也进行了大量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的建设,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如在课外活动期间几乎没有场地可以教学,三大球上课时4—5人才一个球,乒乓球俱乐部连一台发球机都没有,体育舞蹈俱乐部缺少音响设备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给实施体育教学,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带来了很大困难。另外,场地器材的管理也比较薄弱,很多室外器材经常受到人为的破坏,有些专用教学场地也没有封闭起来,这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2.4 学生选项手段原始,漏洞百出。
目前,我院新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报名方法是,学生个人将自己的选项交给班干部,班干部汇总后报到公共课部,公共课部再将名单输入Excel表格。
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他人代为选报,而本人对所报项目一无所知;输入出错或者在调整表格时错位,造成混乱和麻烦;人工统计许多数据费时费力,不容易生成教学班的名单。
3 解决尚存问题的措施
3.1 加强与教务部门排课前的协调。
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两年来,每学期体育课都是被动地等总课表出来后再安排,回旋余地很小。但我们发现同一专业不同的班级有部分课程本来可以在同一时间上课,而没有这样排课,因此挤占了一些该专业各班级能共同上体育课的时间段。如果在排课时既保证其它课程的教学安排,又注意到给体育课上课时间的预留,使体育课能均匀地分到各时间段上,就能大大提高师资的利用效率和场地器材资源的使用效率。
3.2 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体育建设投入。
我们调查发现,新生在选报项目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会凭一时之兴趣或跟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宣传引导,让学生们知道各个项目更加适合哪类人群,它的学习内容、考核内容、考核要求,使同学们能正确地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另外,学院还要加大对体育场地及器材设备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学生喜爱的项目建设的投入,使体育俱乐部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3 借助选修课平台选取体育项目。
与学生原始选课手段相比,实际上我院有一套现成的计算机系统,那就是学生选修课选课系统。只要把某个体育俱乐部项目假设成一门选修课,此时系统只对新生开放,新生自己上网选课,选课时间结止后,系统可生成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所需要的各种表格。但是要做到这些,需要学院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让新生尽快取得校园卡,能够上网选课。
尽管体俱乐部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研究,增进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一定能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规范化、合理化。在广大体育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不失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再辅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定能使广大的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在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它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改得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热情;改得不好,体育课就可能变成放羊式教学。
我院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就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组织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了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取得了一些良好的经验,基本实现了学生通过体育俱乐部教学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掌握一到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下面就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已基本解决的问题和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首先基本解决的问题
1.1 制定各项目俱乐部教学大纲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全国兴起不久,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其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制订俱乐部的教学大纲,成为指导教学的根本性文件。否则,就会各行其是,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目标。我院借鉴了部分兄弟院校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我院专业教学计划、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基本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各个俱乐部的教学大纲。各个俱乐部教学大纲明确了本课程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成绩考核标准及评定办法,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既有学生自选而且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专项技术技能内容,又有部分保证学生体质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内容,并且统一了各个俱乐部的素质内容及考核标准。这样,保证了体育教学由传统模式向俱乐部模式的平稳转换。
1.2 合理组织教学班
由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由学生自选项目,一个自然班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选择,这就意味着一个俱乐部教学班将有来自很多不同自然班级的学生,而高等职业院校有个突出的特点,即实践教学量很大,每学期各个专业几乎都有五周左右的教学实习、实训,并且不同的专业实习实训的周次有所不同,如果只是简单的随机分班,就会给俱乐部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俱乐部一个教学班的一部分学生这几周不能上课,另一部分学生那几周不能上课,这种你上来他下去的情况可能延续整个学期。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无法按授课计划实施教学,二是不能保证学生的上课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到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实习周次及上课时间相同的可能性较大,共同能上体育课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分教学班时,各个俱乐部将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教学班,这样有些规模较大的俱乐部就可能在某个专业形成一个甚至两个符合教学班人数的教学班,因而可以安排在正常的上课时间教学。另外,晚上及周六基本上是所有学生的共同时间,那么,人数比较零散的小俱乐部则可以安排在晚上上课,如乒乓球和体育舞蹈;晚上不能上课的俱乐部,则可以安排在周六上课。这样分班上课虽然可能造成有些教学班人数不太均衡,但基本上能保证各教学班每学期的稳定和教学的连续性。
1.3 实行俱乐部负责制
根据我院体育师资、运动场地及器材等实际情况,我院成立了若干个俱乐部,各俱乐部由一名教师负责,其他教师分到各俱乐部,教师可以跨俱乐部上课,各俱乐部负责编制本俱乐部授课计划,组织集体备课,并督促俱乐部教师按授课计划实施教学,对本俱乐部相关项目的运动队进行训练,并指导组织学生的单项竞赛活动。各俱乐部是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相当于一个课程组,有了俱乐部负责制,教学计划能得以落实,教学管理会有序可循。
2 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2.1 留给体育俱乐部上课的时间不尽合理。
由于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安排相对滞后,学生到校一段时间后才能收集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分班,所以只能等到学院总课表出来以后,见缝插针地安排体育课上课时间,而受总课表的制约,1—6节课地时间仅能安排少数班级上课,大多数班级只能安排在7—8节和周六,这样就限制了俱乐部各教学班的教学安排。一方面1—6节课的时间场地和器材闲置,另一方面7—8节体育课与课外活动争场地,同时由于教师7—8节课的时间忙于教学,而无法指导运动队训练。
2.2 各俱乐部学生报名人数不均衡。
通过两年的俱乐部教学,笔者注意到有些俱乐部人数失调,如羽毛球俱乐部人数爆满,每年有将近1/3的学生选报羽毛球项目,而我院目前暂时没有室内羽毛球场地,即使修建室内羽毛球场馆,也无法满足一千多人的羽毛球教学;而室外羽毛球教学受天气影响较大,刮风下雨都不利于教学。当然其他项目也存在问题,如乒乓球受场地限制人数偏多,体育舞蹈不受天气、时间限制,人数还可以多些,排球俱乐部和田径俱乐部人数太少。
2.3 运动场地及器材缺乏,管理不善。
近几年,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迅猛扩大,虽然学院也进行了大量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的建设,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如在课外活动期间几乎没有场地可以教学,三大球上课时4—5人才一个球,乒乓球俱乐部连一台发球机都没有,体育舞蹈俱乐部缺少音响设备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给实施体育教学,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带来了很大困难。另外,场地器材的管理也比较薄弱,很多室外器材经常受到人为的破坏,有些专用教学场地也没有封闭起来,这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2.4 学生选项手段原始,漏洞百出。
目前,我院新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报名方法是,学生个人将自己的选项交给班干部,班干部汇总后报到公共课部,公共课部再将名单输入Excel表格。
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他人代为选报,而本人对所报项目一无所知;输入出错或者在调整表格时错位,造成混乱和麻烦;人工统计许多数据费时费力,不容易生成教学班的名单。
3 解决尚存问题的措施
3.1 加强与教务部门排课前的协调。
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两年来,每学期体育课都是被动地等总课表出来后再安排,回旋余地很小。但我们发现同一专业不同的班级有部分课程本来可以在同一时间上课,而没有这样排课,因此挤占了一些该专业各班级能共同上体育课的时间段。如果在排课时既保证其它课程的教学安排,又注意到给体育课上课时间的预留,使体育课能均匀地分到各时间段上,就能大大提高师资的利用效率和场地器材资源的使用效率。
3.2 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体育建设投入。
我们调查发现,新生在选报项目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会凭一时之兴趣或跟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宣传引导,让学生们知道各个项目更加适合哪类人群,它的学习内容、考核内容、考核要求,使同学们能正确地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另外,学院还要加大对体育场地及器材设备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学生喜爱的项目建设的投入,使体育俱乐部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3 借助选修课平台选取体育项目。
与学生原始选课手段相比,实际上我院有一套现成的计算机系统,那就是学生选修课选课系统。只要把某个体育俱乐部项目假设成一门选修课,此时系统只对新生开放,新生自己上网选课,选课时间结止后,系统可生成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所需要的各种表格。但是要做到这些,需要学院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让新生尽快取得校园卡,能够上网选课。
尽管体俱乐部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研究,增进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一定能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规范化、合理化。在广大体育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不失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再辅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定能使广大的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体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