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情绪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将资本市场上的非理性因素——投资者情绪纳入研究框架,从分析师跟踪、盈余预测准确度及分歧度三个维度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分析师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高涨的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分析师跟踪,但盈余预测准确度随着投资者情绪的上升而下降,而且分析师对投资者情绪高涨的公司的预测结果也有较大分歧.文章拓展了对投资者情绪经济后果和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优化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其他文献
中国学派经济学应在继承近现代世界经济学丰富遗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范式承诺.只有实现经济学范式变革才能解释新时代的经济世界中各类经济体的行为表现,进而构建全球经济新秩序.从其行为主体的性质看,经济世界绝不是一个"同质性微观经济主体世界",而根本上是一个"多元化的域观世界".市场经济并不是一架脱离时空条件的纯粹价格信号调节机器,所谓"市场"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中存在,其经济调节作用也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中发挥效力的,所以,市场机制的规则空间具有非匀质性,即域观性.经济学域观范式承诺所采用的是多维度分析框架.一
"别现代"作为另样的现代文明,是与西欧、北美地区原发的现代文明相对待而言的."原现代"确立了以大工业生产方式及其市场导向为底基的社会形态,"别现代"则借助国家权力机制介入生产组织和市场运行,以实现后发民族对先行者的赶超策略,从日本、韩国、新加坡、苏联、中国、越南等实例中可以考见其利弊得失,亦足以揭示当前国际交往中一大争执焦点之所在."别现代"的生成,意味着人类现代文明和古代一样属多元化建构,且除了东亚地区之外,还可能有适应不同民族传统与历史条件的更多样化的"别现代"形态出现.处身在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世界之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先行赔付责任多被理解为侵权责任,但这忽视了平台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真实存在的合同关系,遮蔽了先行赔付责任的违约责任性质.网络交易平台为消费者提供
国家应对其控制下的私人所实施的不法行为负责,但国家的控制程度至今仍存在争议,并集中体现为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以下简称"前南国际刑庭")所提出的总体控制标准和国际法院及国际法委员会所坚持的有效控制标准之间的分歧.鉴于两种标准最初都旨在判断武装冲突期间何时可将武装组织的行为归因于国家,厘清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国家责任归因标准的完善.标准之争的背后是不同的法理与框架.分析总体控制标准的次级规则属性、武装冲突中控制的实质内涵、武装冲突的本质、国际人道法的特殊适用和价值,可以得出总体控制标准作为武装冲突中国家责任归
相际经营原理将跨民族经济活动的非经济制约因素所规约的社会及自然实体称为"相".滇南梯田农耕生态地景的共同缔造者、稻作灌溉社会的多元维系者,长期守望相助,跨"相"结社.联合劳动中分工的不同,将异质性的梯田农耕民族整合到以水系、地域为基础的灌溉社会中,灌溉行动者的结社之道即将自身与他者组织起来,以最优路径同自然展开能量和物质交换,同邻人开展互惠和意义交换,从而维系"两种再生产".来自滇南梯田农耕社会的田野个案表明,多民族跨"相"经营的"三交"实践不但受传统文化、族群生境、制度设计三个"相"度的影响,还受族际"
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文献中对游牧民族的贬损性描写,绝非现代意义上的种族歧视,实为两河流域城市定居生活方式(“自我”)与周边地区游牧生活方式(“他者”)的对立,并且这种
"性"概念是在天命论和宇宙生成论的双重思想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它联系着"天命"和"生命体"的双方.其一,"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追问生命体之所以如此及在其自身之本原的问题.它是一在己的、内在的且潜在的本原和质体.其二,"性"来源于"天命",是"天命"的下落和转化,而人物禀受于己身之中."天命"与"性"虽有位格的不同,但其实体并无二致.其三,在"天生百物,人为贵"的命题中,古人很早即认识到,人物在其天赋之"性"中已禀受了区别彼此的类本质.孟子进一步辨明此义,认为人性不同于禽兽之性,故曰人性善.其四,"性"概念
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有以车马为喻的现象.人们以节、辔、衔、轼,以及轮、毂、辐、辖为隐喻,论述文章写作有术可操,试图寻找文章创作的法式;以"辂"为隐喻,品评作家的文学地位和等级,使器物的礼制意义得以发挥.这一文学批评方式与先秦以来人们以驾驭隐喻社会现象的传统息息相关,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以此为喻的主张不同,但都大致体现了重德或重术的分别.这一论述方式对文学批评领域产生影响,由车马构建了一套自足的语言表述系统.以御车论述写作,中国文学批评显示出艺道合一的倾向:一方面,文学写作与车马驾驭一样,都是有步骤的,具有"术"
"书写"神圣性观念最早出现于宗教祭祀的占卜活动中,在历史上"书写"具有建构和阐释道义权、统治权、文化权的功能,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道统、政统、文统三大话语体系之生成与建构,这奠定了"书写"神圣性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六经"作为中国文学的起源,其形成分别经过了"书写"神圣性观念的政教化、文学化和范畴化三个不同阶段.就文学书写而言,"书写"神圣性观念将人的事功精神和审美需求整合在一起,决定了传统文化和古代文论独特的运思方式,从而对古代文论的思想品格和理论话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形塑作用.
民国时期既是古典词学的终结期又是现代词学的兴盛期,新派词学出现,并与传统旧词学形成分野之势.新旧两派词学在许多论题上相互对立,如对南北宋词审美价值的判断和取舍,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