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引发的农民工子女的素质教育问题也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义务教育可以改变农民工子女的命运,但是素质教育却可以增强农民工子女的生存能力。因此,本文就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境,提出一些看法,并就如何应对这些困难,摆脱困境,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整体素质,尤其是美育方面的能力作为本文着力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美育 困境 对策
目前,我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转型,在这个经济体制大转变的过程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虽然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就此还设立了专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义务教育学校,但是仅仅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是不够的,新的问题,如农民工子女的素质教育问题随之而来。而素质教育对与农民工子女而言更为重要,是因为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并加快他们的城市化进程,缩短与城市孩子之间的距离。
在此,以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的教学为例,就课堂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一、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美术教学的困境
首先,面对这些由农村劳动力组成的大量流动性人口及他们的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副课,如:音体美的教育更是不予重视,因此所提供的素质教育环境得不到改善,久而久之,农民工子女的一些兴趣爱好也因此被浇灭了。其次,由于家庭叫于缓解的不理想和本身的经济状况,给予子女在美育上的投资明显不及城市小孩,,使得教育的公平性很难在课堂实践中得以实现。其次,这些农民工子女得不到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在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以及色彩感觉上明显不如城市孩子。而这些能力又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面对以上困境,美术教师要完成课标所要求的能力训练,要相对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来说更加困难,但是越是如此,越要美术教师用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二、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美术教学的应变
(一)在保证稳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以及足够的课时安排的情况下确保每个农民工子女都有接受美育的权利,不能因为对主课的重视,就轻视或忽视,甚至放弃素质教育的普及。有条件的情况下,更要顺应时代,利用多媒体平台拓展农民工子女的眼界,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加强农民工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视。教育学生尊重父母的职业和劳动,并在父母的老公过程中发现美,记录美,表现美。通过学生在学校的美术实践,让农民工家长感受到子女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天分,以此来获取家长们的鼓励和支持。例如在父母亲生日的时候,教会学生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生日卡片或手工礼物,或者是为父母画的肖像,全家福等,都是可以增进农民工家长与子女感情的良方,也是引起家长们对学校美术教育重视的好方法。
(二)在课内,教师对于一些不知从何下笔,不善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孩子应耐心,细心,尽心指导,给予孩子们一定的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放大。逐步建立起孩子们对美术的信心及兴趣;同时,师生共同与时俱进,摆脱井底之蛙的困境,用发现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对美的,实用性强的事物有一定的欣赏和临摹能力。利用公益资源,如参观博物馆,公益画展,模型展,动漫展等,拓宽学生的眼界,感受城市的美好。
(三)加大手工制作课程在义务教育中的比重,充分发挥农民工子女吃苦耐劳的品格。加大手工制作课程的比重并不是减少绘画的课程教学与能力开发,而是在结合农民工子女自身的能力优势的情况下的一种应变对策。如:农民工子女大多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家乱扔东西,在校乱扔纸屑,对于这种情况,一味的思想教育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但是与美术教师联手,教授他们动手制作简易的垃圾盒,既实用又美观,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养成了孩子们讲卫生,爱干净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整体素质,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加快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发挥资源优势,做环保的手工制作。在加大手工制作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手工材料的准备就会有相应的量的要求,但是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民工家庭而言,不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备齐所有的手工材料。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分工选择自己能够准备好的手工材料,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以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稻草人》的制作为例,学生甲的父亲是做建筑工人的,经常有一些废弃的塑料管,正好可以提供给孩子做稻草人的支架,而在城市里弄不到稻草,可以由回收旧报纸的家长提供给学生乙,撕成长条代替稻草做稻草人的身体;布条就由做裁缝的家长提供给学生丙做为稻草人的衣物装饰。由此可见,农民工子女的手工制作材料应注重平时的收集并尽量做到可循环利用,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也同时养成了他们环保,节俭的生活习惯。一举多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认为,国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态度、政策转变,是和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农民工的政策也经历了一个由紧到松、从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相应的,国家在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上(我们国家的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对流动儿童的政策导向上)也经历了“限制—认可—重视—明朗化—强化”的过程。农民工子女要普及义务教育,也要普及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可以改变农民工子女的命运,但是素质教育却可以增强农民工子女的生存能力,换句话说,要想加快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化进程,美育不可缺少。但是,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美术教学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同样,只要坚持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梦想,什么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吴新慧,刘成斌.出路与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国家政策
[2] 吴新慧、刘成斌(2007)中国青年研究,2007,(7):19-21.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美育 困境 对策
目前,我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转型,在这个经济体制大转变的过程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虽然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就此还设立了专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义务教育学校,但是仅仅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是不够的,新的问题,如农民工子女的素质教育问题随之而来。而素质教育对与农民工子女而言更为重要,是因为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并加快他们的城市化进程,缩短与城市孩子之间的距离。
在此,以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的教学为例,就课堂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一、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美术教学的困境
首先,面对这些由农村劳动力组成的大量流动性人口及他们的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副课,如:音体美的教育更是不予重视,因此所提供的素质教育环境得不到改善,久而久之,农民工子女的一些兴趣爱好也因此被浇灭了。其次,由于家庭叫于缓解的不理想和本身的经济状况,给予子女在美育上的投资明显不及城市小孩,,使得教育的公平性很难在课堂实践中得以实现。其次,这些农民工子女得不到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在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以及色彩感觉上明显不如城市孩子。而这些能力又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面对以上困境,美术教师要完成课标所要求的能力训练,要相对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来说更加困难,但是越是如此,越要美术教师用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二、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美术教学的应变
(一)在保证稳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以及足够的课时安排的情况下确保每个农民工子女都有接受美育的权利,不能因为对主课的重视,就轻视或忽视,甚至放弃素质教育的普及。有条件的情况下,更要顺应时代,利用多媒体平台拓展农民工子女的眼界,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加强农民工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视。教育学生尊重父母的职业和劳动,并在父母的老公过程中发现美,记录美,表现美。通过学生在学校的美术实践,让农民工家长感受到子女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天分,以此来获取家长们的鼓励和支持。例如在父母亲生日的时候,教会学生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生日卡片或手工礼物,或者是为父母画的肖像,全家福等,都是可以增进农民工家长与子女感情的良方,也是引起家长们对学校美术教育重视的好方法。
(二)在课内,教师对于一些不知从何下笔,不善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孩子应耐心,细心,尽心指导,给予孩子们一定的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放大。逐步建立起孩子们对美术的信心及兴趣;同时,师生共同与时俱进,摆脱井底之蛙的困境,用发现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对美的,实用性强的事物有一定的欣赏和临摹能力。利用公益资源,如参观博物馆,公益画展,模型展,动漫展等,拓宽学生的眼界,感受城市的美好。
(三)加大手工制作课程在义务教育中的比重,充分发挥农民工子女吃苦耐劳的品格。加大手工制作课程的比重并不是减少绘画的课程教学与能力开发,而是在结合农民工子女自身的能力优势的情况下的一种应变对策。如:农民工子女大多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家乱扔东西,在校乱扔纸屑,对于这种情况,一味的思想教育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但是与美术教师联手,教授他们动手制作简易的垃圾盒,既实用又美观,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养成了孩子们讲卫生,爱干净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整体素质,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加快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发挥资源优势,做环保的手工制作。在加大手工制作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手工材料的准备就会有相应的量的要求,但是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民工家庭而言,不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备齐所有的手工材料。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分工选择自己能够准备好的手工材料,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以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稻草人》的制作为例,学生甲的父亲是做建筑工人的,经常有一些废弃的塑料管,正好可以提供给孩子做稻草人的支架,而在城市里弄不到稻草,可以由回收旧报纸的家长提供给学生乙,撕成长条代替稻草做稻草人的身体;布条就由做裁缝的家长提供给学生丙做为稻草人的衣物装饰。由此可见,农民工子女的手工制作材料应注重平时的收集并尽量做到可循环利用,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也同时养成了他们环保,节俭的生活习惯。一举多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认为,国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态度、政策转变,是和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农民工的政策也经历了一个由紧到松、从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相应的,国家在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上(我们国家的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对流动儿童的政策导向上)也经历了“限制—认可—重视—明朗化—强化”的过程。农民工子女要普及义务教育,也要普及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可以改变农民工子女的命运,但是素质教育却可以增强农民工子女的生存能力,换句话说,要想加快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化进程,美育不可缺少。但是,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美术教学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同样,只要坚持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梦想,什么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吴新慧,刘成斌.出路与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国家政策
[2] 吴新慧、刘成斌(2007)中国青年研究,2007,(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