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中职文化课教学的三大科目之一,不仅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也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石。而现实情况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为中考成绩偏低学生为主,普遍文化成绩偏低;以及由于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存在不同之处:除了学习文化课程,还要接受专业课程的职业教育培训,导致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如重专业轻文化、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等教学误区,这些误区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1.重专业轻文化
由于社会的发展及企业技术的进步,对技术专业人员的衡量标准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部分中职学校为提升学生就业率而将教学科目向专业方面倾斜,长此以往出现了重专业轻文化的教学误区。
2.缺乏对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为教而教”的现象,对社会及企业的综合性人才需求视而不见,依然采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表面化,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能力,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偏弱。
3.教师及学生对语文的作用认识不足
中职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不仅具有语言的工具性功能,同时还具备育人功能;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偏弱,往往以语文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性学习为主,教师及学生均没有自觉主动去挖掘语文知识背后内涵,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偏低。
二、中职语文教学误区的应对方法
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专业文化两手抓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专业技术人员已远远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需求,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全面型、综合型的应用性人才,这种用工需求的变化,倒逼着中职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不仅要紧抓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要重视文化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将中职学生打造为符合社会及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语文作为中职文化教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其他文化学科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起着良好的促进及推动作用。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积极学吸收新的教学观点及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及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提升文化素养的学习机会,从而达到文化及专业齐发展、素养及能力齐提升的教学效益。
2.基于学生现有水平,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语文学科的教与学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日常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并在平时教学活动的训练中形成相应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语文人文知识的长期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从而成长为综合型应用人才。而中职学生不论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是学习能力,都存在普遍偏弱的现象;同时中职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要求也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从中职学生现有语文水平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习方法,达到最终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比如在《工商文明的基因》(蘇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对工商文明的观点及看法,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工商文明的基因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对此作出相应的解释,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解释,结合课文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工商文明的基因,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基于语文学科特点,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兼顾的基础学科。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对这一点要有充分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安排教学课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重知识而轻素养”的教学手段,从语文学科的“知识满堂灌”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真正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意识内蕴,并在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式的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在《劝学》(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明白“劝学”的表面含义,更要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不可以已”从更深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所在。教师可以用课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勉励学生脚踏实地去学习;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不能将学习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拿出实际行动;还可以用“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教育学生在学生态度上要在保持谦虚的心态的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寓育人于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随着就业形势及就业需求的变化,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并且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从育人角度挖掘知识背后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1.重专业轻文化
由于社会的发展及企业技术的进步,对技术专业人员的衡量标准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部分中职学校为提升学生就业率而将教学科目向专业方面倾斜,长此以往出现了重专业轻文化的教学误区。
2.缺乏对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为教而教”的现象,对社会及企业的综合性人才需求视而不见,依然采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表面化,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能力,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偏弱。
3.教师及学生对语文的作用认识不足
中职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不仅具有语言的工具性功能,同时还具备育人功能;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偏弱,往往以语文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性学习为主,教师及学生均没有自觉主动去挖掘语文知识背后内涵,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偏低。
二、中职语文教学误区的应对方法
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专业文化两手抓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专业技术人员已远远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需求,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全面型、综合型的应用性人才,这种用工需求的变化,倒逼着中职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不仅要紧抓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要重视文化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将中职学生打造为符合社会及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语文作为中职文化教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其他文化学科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起着良好的促进及推动作用。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积极学吸收新的教学观点及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及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提升文化素养的学习机会,从而达到文化及专业齐发展、素养及能力齐提升的教学效益。
2.基于学生现有水平,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语文学科的教与学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日常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并在平时教学活动的训练中形成相应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语文人文知识的长期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从而成长为综合型应用人才。而中职学生不论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是学习能力,都存在普遍偏弱的现象;同时中职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要求也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从中职学生现有语文水平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习方法,达到最终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比如在《工商文明的基因》(蘇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对工商文明的观点及看法,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工商文明的基因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对此作出相应的解释,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解释,结合课文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工商文明的基因,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基于语文学科特点,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兼顾的基础学科。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对这一点要有充分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安排教学课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重知识而轻素养”的教学手段,从语文学科的“知识满堂灌”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真正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意识内蕴,并在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式的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在《劝学》(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明白“劝学”的表面含义,更要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不可以已”从更深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所在。教师可以用课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勉励学生脚踏实地去学习;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不能将学习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拿出实际行动;还可以用“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教育学生在学生态度上要在保持谦虚的心态的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寓育人于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随着就业形势及就业需求的变化,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并且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从育人角度挖掘知识背后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赣榆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