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区主栽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在我区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水稻耕作制度、耕作模式的演变及水稻品种的变化,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近几年以来水稻二化螟在我区发生,且逐渐上升为水稻上危害较大的虫害,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已成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焦点话题和水稻生产潜在的危险。为此,我们针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总结出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以供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一、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规律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省每年发生1代,通过几年对我区水稻二化螟发生虫态调查,发现水稻水稻二化螟可以以蛹和幼虫两种虫态越冬,并通过温度、温度对水稻二化螟影响的调查,结合近几年绥化市北林区气候特点的情况,发现水稻二化螟存在不完全二代现象。水稻二化螟以幼虫和蛹在稻草、稻桩及其他寄主植物根茎、茎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水稻二化螟幼虫发育一般经过6-7龄,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初孵幼虫首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取食,破坏叶片的输导组织,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初孵化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幼虫集中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为害,数十至百余条幼虫集中在一稻株叶鞘内,至3龄幼虫后才转株为害。由于水稻生育期不同,危害症状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前期,被害水稻形成枯心苗,水稻生长后期则形成枯孕穗、白穗(俗称白鞘)和虫伤株。枯心苗和白穗对水稻的产量损失主要是减少每亩有效穗数,虫伤株对水稻的危害则是明显降低千粒重和增加空瘪粒,受水稻二化螟危害后的水稻还易引起倒伏,造成减产。在气温23-26℃,相对湿度85%-100%时,有利螟卵孵化,在20-30℃之间,湿度在70%以上,有利幼虫发育。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危害程度还与水稻播栽期和后期氮肥的使用量等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水稻播栽时间过早,有效虫源增加,发生就重;后期氮肥使用量过高,水稻植株嫩绿,能诱集水稻二化螟多产卵,并且还能使水稻二化螟虫体增重,提高繁殖能力。因此,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和减少后期氮肥使用量有利于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程度。
二、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方法
据我市天气形式中长期预报,我区夏季降水比常年略多,且温度相对适宜水稻水稻二化螟大面积发生,并结合水稻二化螟平均百株有活虫1.5头,严重的为7-8头,存活率达90%以上等虫情基数调查,预计2008年水稻水稻二化螟为中等偏重发生,主要发生区域仍集中在河夹信子区。由于我区水稻二化螟主要为一代发生区,我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采取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前提下,坚持在7月上旬田间枯鞘开始增多前适时采取化学药药剂防治,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农业防治
(1)选择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二积温区选用绥粳4号、绥粳6号、垦稻10号、普优9号;三积温区选用绥粳4号、空育131等。
(2)合理施肥,科学空水,避免水稻植株生长过于嫩绿和茂密,大面积推广水稻稀播稀植技术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进行秋翻秋整地,妥善处理好稻草、稻茬等越冬寄主,以减少虫源越冬基数。
(4)发现枯鞘、枯心、枯穗等水稻二化螟的被害株时,应及时拔除,不但可减少虫量,而且可以及时防止幼虫转株为害。
2.物理防治
在6月末、7月初将投射式杀虫灯设置在村屯周围稻草集中堆垛附近,诱杀水稻二化螟成虫。
3.化学药剂防治
水稻水稻二化螟具有蛀茎危害和转株危害的特点,一般到三龄后开始蛀茎危害,防治应在蛀茎前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防效,最佳防治时间为7月5-15日
(1)亩用5%锐劲特悬浮剂40-50mL,兑水15-25kg喷雾。
(2)亩用90%杀虫单粉剂50-60g,兑水15-25kg喷雾。
(3)亩用18%杀虫双水剂40-50mL,兑水12-25kg喷雾。
(4)亩用98%巴丹可湿性粉剂50g,兑水15-25kg喷雾。
防治次数2-3次,均匀喷雾,防止漏喷。建议使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喷药。
一、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规律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省每年发生1代,通过几年对我区水稻二化螟发生虫态调查,发现水稻水稻二化螟可以以蛹和幼虫两种虫态越冬,并通过温度、温度对水稻二化螟影响的调查,结合近几年绥化市北林区气候特点的情况,发现水稻二化螟存在不完全二代现象。水稻二化螟以幼虫和蛹在稻草、稻桩及其他寄主植物根茎、茎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水稻二化螟幼虫发育一般经过6-7龄,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初孵幼虫首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取食,破坏叶片的输导组织,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初孵化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幼虫集中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为害,数十至百余条幼虫集中在一稻株叶鞘内,至3龄幼虫后才转株为害。由于水稻生育期不同,危害症状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前期,被害水稻形成枯心苗,水稻生长后期则形成枯孕穗、白穗(俗称白鞘)和虫伤株。枯心苗和白穗对水稻的产量损失主要是减少每亩有效穗数,虫伤株对水稻的危害则是明显降低千粒重和增加空瘪粒,受水稻二化螟危害后的水稻还易引起倒伏,造成减产。在气温23-26℃,相对湿度85%-100%时,有利螟卵孵化,在20-30℃之间,湿度在70%以上,有利幼虫发育。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危害程度还与水稻播栽期和后期氮肥的使用量等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水稻播栽时间过早,有效虫源增加,发生就重;后期氮肥使用量过高,水稻植株嫩绿,能诱集水稻二化螟多产卵,并且还能使水稻二化螟虫体增重,提高繁殖能力。因此,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和减少后期氮肥使用量有利于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程度。
二、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方法
据我市天气形式中长期预报,我区夏季降水比常年略多,且温度相对适宜水稻水稻二化螟大面积发生,并结合水稻二化螟平均百株有活虫1.5头,严重的为7-8头,存活率达90%以上等虫情基数调查,预计2008年水稻水稻二化螟为中等偏重发生,主要发生区域仍集中在河夹信子区。由于我区水稻二化螟主要为一代发生区,我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采取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前提下,坚持在7月上旬田间枯鞘开始增多前适时采取化学药药剂防治,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农业防治
(1)选择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二积温区选用绥粳4号、绥粳6号、垦稻10号、普优9号;三积温区选用绥粳4号、空育131等。
(2)合理施肥,科学空水,避免水稻植株生长过于嫩绿和茂密,大面积推广水稻稀播稀植技术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进行秋翻秋整地,妥善处理好稻草、稻茬等越冬寄主,以减少虫源越冬基数。
(4)发现枯鞘、枯心、枯穗等水稻二化螟的被害株时,应及时拔除,不但可减少虫量,而且可以及时防止幼虫转株为害。
2.物理防治
在6月末、7月初将投射式杀虫灯设置在村屯周围稻草集中堆垛附近,诱杀水稻二化螟成虫。
3.化学药剂防治
水稻水稻二化螟具有蛀茎危害和转株危害的特点,一般到三龄后开始蛀茎危害,防治应在蛀茎前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防效,最佳防治时间为7月5-15日
(1)亩用5%锐劲特悬浮剂40-50mL,兑水15-25kg喷雾。
(2)亩用90%杀虫单粉剂50-60g,兑水15-25kg喷雾。
(3)亩用18%杀虫双水剂40-50mL,兑水12-25kg喷雾。
(4)亩用98%巴丹可湿性粉剂50g,兑水15-25kg喷雾。
防治次数2-3次,均匀喷雾,防止漏喷。建议使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