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材看,历史人物教学是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之一,高中生要学好历史知识,必须学会正确评析历史人物。本文提出,要科学合理地评析历史人物,首先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其次要通过成长经历了解历史人物,然后要根据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展开分析,最后可以采用三个“是否”评价历史人物。
【关键词】高中 历史人物 评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有关历史人物评析的知识点。历史是由人和人的活动产生的,歷史人物在历史教材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中人教版历史课程除了必修内容以外,还增加了一个选修板块,其中涵盖了许多古往今来的重要历史人物,让学生选学。高中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历史人物作出适当的评析,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出,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历史人物的评析也是如此。比如,在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中,讲到“维新变法”一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从一方面看,康有为是进步的维新派,从另一方面看,康有为又是守旧的保皇派。讲到国民政府北伐时,可以将吴佩孚作为例子,该人物对内制造了“二七惨案”,而对外却反对巴黎和约,坚决不肯做日本人的汉奸。而林彪是优秀的军事家,同时也是政治野心家,其阴谋导致了其最终失败。
此外,在评析历史人物时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有时还需要一分为三甚至更多。例如,讲到《王安石变法》这一章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编撰了《资治通鉴》,为我国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司马光也反对王安石变法。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但其在数学、地理、绘画、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达·芬奇是著名的画家,而他在机械、生物、医学、自然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成就和贡献。因此,正确评析历史人物,一定不能只看一个方面。
二、通过成长经历了解历史人物
学生在评析历史人物时,有时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该人物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呢?”这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人物的经历,从经历中找出原因。例如,讲到秦始皇这一人物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该人物的生平。秦始皇和其母曾为了逃避追杀而躲入赵国,过着寄人篱下、寝食难安的日子,后来秦始皇灭赵国之后,赶到邯郸,把与其母亲有过节的人全部活埋。了解了事件的始末后,学生更容易理解秦始皇的行为。此外,历史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柳如是别传》、《万历十五年》等著作,这类书中对万历皇帝的行为作了深刻独到的解析,学生读后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三、根据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展开分析
任何历史人物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时代和环境,评析历史人物必须结合该人物所处的时代,并综合考虑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例如,学到《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孔子便成了当时人们所称的圣人。但发展到新文化运动时,孔子却成了众人批判的对象。新中国刚成立时,孔子的形象得以修复,而到了文革时,又喊出了“批林批孔”的口号。如今,人们再次肯定孔子的成就,是结合了“以德治国”的理念。孔子并没有变,而是时代变了。因此,在评析历史人物时,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此外,讲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评析张謇这一历史人物。该人物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但却放弃了官职,回乡开办企业。这也是由于人物所处的时代,面临着晚清民族危机,民族工业随之兴起。如果脱离这一背景,就难以理解一向重农抑商的中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实业家。
四、采用三个“是否”评析历史人物
三个“是否”的具体含义是:第一,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第二,是否推动了社会文明前进;第三,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例如,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七分功三分过,功大于过。”这一评析完全符合三个“是否”的标准。
同样,还要很多历史人物可以用“功大于过”这一词语评说。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名皇帝有许多地方相似,如好大喜功、压榨民力、追求长生不老等。但这二人都为中国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依然值得肯定。此外,也有的历史人物并非功大于过,比如唐玄宗。讲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都是在唐玄宗的治理下发生的,因此可以算为功过相抵。而过大于功的,也许很难想到康、雍、乾这三位皇帝。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这三位皇帝都十分勤政,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同时抵抗外敌,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然而,从思想上看,康雍乾时代制造了史上最为严重的文字狱,对人民进行思想禁锢,且闭关锁国,奉行八股取士的选拔制度,造成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落后状态。了解了这些知识,学生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析。
结束语:
历史人物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历史教师要教会学生全面、辩证、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历史人物,综合考虑并评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过程带来的影响,从中得到收获。正确评析历史人物,能够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历史认知和价值观,从而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华.论高中历史人物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11:151.
【关键词】高中 历史人物 评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有关历史人物评析的知识点。历史是由人和人的活动产生的,歷史人物在历史教材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中人教版历史课程除了必修内容以外,还增加了一个选修板块,其中涵盖了许多古往今来的重要历史人物,让学生选学。高中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历史人物作出适当的评析,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出,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历史人物的评析也是如此。比如,在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中,讲到“维新变法”一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从一方面看,康有为是进步的维新派,从另一方面看,康有为又是守旧的保皇派。讲到国民政府北伐时,可以将吴佩孚作为例子,该人物对内制造了“二七惨案”,而对外却反对巴黎和约,坚决不肯做日本人的汉奸。而林彪是优秀的军事家,同时也是政治野心家,其阴谋导致了其最终失败。
此外,在评析历史人物时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有时还需要一分为三甚至更多。例如,讲到《王安石变法》这一章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编撰了《资治通鉴》,为我国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司马光也反对王安石变法。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但其在数学、地理、绘画、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达·芬奇是著名的画家,而他在机械、生物、医学、自然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成就和贡献。因此,正确评析历史人物,一定不能只看一个方面。
二、通过成长经历了解历史人物
学生在评析历史人物时,有时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该人物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呢?”这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人物的经历,从经历中找出原因。例如,讲到秦始皇这一人物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该人物的生平。秦始皇和其母曾为了逃避追杀而躲入赵国,过着寄人篱下、寝食难安的日子,后来秦始皇灭赵国之后,赶到邯郸,把与其母亲有过节的人全部活埋。了解了事件的始末后,学生更容易理解秦始皇的行为。此外,历史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柳如是别传》、《万历十五年》等著作,这类书中对万历皇帝的行为作了深刻独到的解析,学生读后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三、根据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展开分析
任何历史人物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时代和环境,评析历史人物必须结合该人物所处的时代,并综合考虑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例如,学到《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孔子便成了当时人们所称的圣人。但发展到新文化运动时,孔子却成了众人批判的对象。新中国刚成立时,孔子的形象得以修复,而到了文革时,又喊出了“批林批孔”的口号。如今,人们再次肯定孔子的成就,是结合了“以德治国”的理念。孔子并没有变,而是时代变了。因此,在评析历史人物时,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此外,讲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评析张謇这一历史人物。该人物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但却放弃了官职,回乡开办企业。这也是由于人物所处的时代,面临着晚清民族危机,民族工业随之兴起。如果脱离这一背景,就难以理解一向重农抑商的中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实业家。
四、采用三个“是否”评析历史人物
三个“是否”的具体含义是:第一,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第二,是否推动了社会文明前进;第三,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例如,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七分功三分过,功大于过。”这一评析完全符合三个“是否”的标准。
同样,还要很多历史人物可以用“功大于过”这一词语评说。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名皇帝有许多地方相似,如好大喜功、压榨民力、追求长生不老等。但这二人都为中国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依然值得肯定。此外,也有的历史人物并非功大于过,比如唐玄宗。讲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都是在唐玄宗的治理下发生的,因此可以算为功过相抵。而过大于功的,也许很难想到康、雍、乾这三位皇帝。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这三位皇帝都十分勤政,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同时抵抗外敌,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然而,从思想上看,康雍乾时代制造了史上最为严重的文字狱,对人民进行思想禁锢,且闭关锁国,奉行八股取士的选拔制度,造成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落后状态。了解了这些知识,学生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析。
结束语:
历史人物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历史教师要教会学生全面、辩证、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历史人物,综合考虑并评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过程带来的影响,从中得到收获。正确评析历史人物,能够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历史认知和价值观,从而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华.论高中历史人物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