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慢性心衰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资料完整。2研究对象:符合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9年ACC/AHA成人心力衰竭诊疗指南、《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多次住院以最后一次住院资料计算。3评价指标:年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排除中医四诊资料不全;住院期间未遵医嘱要求;依从性差或失访者。共186例住院病历。[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制定慢性心力衰竭的回顾性研究调查表,两名副主任级以上医师重新复核,双录入数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基础疾病、西医诊断,中医诊断、辨证分型、临床用药。分别提取气虚、血瘀、阳虚、阴虚、水饮、痰浊6个临床证型。采用Excel2013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年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男77例,女109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9.50岁;病程0.5~13年,平均病程4.61±2.78年;中药共计2109味次,涉及96种。最常见证型是气虚血瘀水停证,疾病发展不同时期还兼夹阳虚、阴虚、痰浊。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血瘀。中药使用频率依次是茯苓、黄芪、当归、丹参、白术、川芎、桂枝、益母草、泽泻、薤白、人参等,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利水、温阳、化痰。[未来展望]扩大研究数量,更好指导辨证论治,以期中医治疗慢性心衰有新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