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987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民族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只能在原地保持不变,停滞落后,也不会向前发展。中华民族屈辱的近代更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如果想要振兴,让中国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不断创新,打破固步自封,否则就会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更应该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内容不断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中学生思想启迪和培养道德情操的作用,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让他们懂得中国基本国情,明白创新的重要意史,真正的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背景,进而提出通过变“机械直接”的提问为“灵活有效”的提问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中华民族的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创新 途径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初中教学的需要,因此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就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想要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水平,不仅要配备良好的师资条件,还要重视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传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改革及创新的重中之重。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创新,是教师急需探索的课题。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途径
  2.1 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转变“满堂灌”教学方式
  不少教师误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就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教师讲原理,学生背原理。上课时候,老师、学生都是死气沉沉无精打采,教学纯粹成了教师的单边表演,很少有提问学生问题,甚至整堂课都是教师满堂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们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也不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长此以往,容易助长学生不动脑筋、懒惰的习惯。要克服这种弊端,就要求教师改变提问的形式和方法,使提问更具有艺术性,探究性。
  比如,在初中二年的课程中讲到“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找几位同学进行一场法庭模拟展示,对不法分子进行法律的判决。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什么犯罪,什么是违法行为?犯罪和一般违法有区别吗?犯罪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举出大量事例让同学们更为深刻的理解,引发同学们对案例的讨论,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2 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想要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必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气氛加以改造,让同学们充分思考,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调动学生们动脑的积极性,通过进行课堂展示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们要打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此外,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运用幽默、典故、漫画、音乐、名言警句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2.3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
  在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创造性地利用媒体。代替传统说教式的单一授课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时代中学生教学新标准和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可以播放视频教学片,一个教学案例等,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共鸣进行讨论,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将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 发挥开放性试题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思想品德水平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多设计开放性试题,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发生案例,增加案例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让学生们针对这一事件充分展开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从单一思考问题的方式转化为多角度衡量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观点。具体说来,要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结束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需要发挥多方面、多因素对于初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作用。合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培养良好的师资水平,开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课堂的生命长廊。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学习,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合理选择探究内容,适时点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避免探究过程的形式化。  【关键词】自主探究 点拨 边际效用
期刊
【摘要】从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阐述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旨在说明学生思维训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探索式 思维空间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重在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解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和探究,没有将这一过程中丰富的思维过程挖掘出来,也没有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加以暴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使人全面发展,普遍发展积主动发展的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同样,进行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也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阵地。“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是通过问题的讲解与练习来体现并完成的;通过问题的提出,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引中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开发智力,训练思维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中贯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多元化,合理设置生物学实验,让学生通过生物学实验来领略到创新能力的作用等等。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还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青少年作为祖国建设的非常重要的后备力量,他们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本人,身为一名地理老师,不得不去适应由于社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而发生转变的新型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面对空前的挑战和机遇,营建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已成为解决教师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构建新教育模式进行初步研讨:1、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推动区域性教师的整体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师学习共同体 网络环境 构建模式  1 基于网络环境的
期刊
【摘要】相声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恰当应用,可以打破沉问的课堂气氛,弥补教学内容枯燥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撂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精神和思维迅速进入最佳状态。教学中应把相声语言的表达技巧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找准最佳的切入点,决不能仅为营造欢快的课堂气氛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丧失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相声 课堂 应用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
期刊
【摘要】笔者凭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粗浅认识,联系教学实践,对中考数学复习作了一些改进,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提高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方面明显地呈现出整体效果。  【关键词】“参与式” 中考复习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不可少。随着新课标改革以来,“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逐渐在高中物理学科上运用开来。它主要侧重于通过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本文主要分析了“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以及它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物理教学 影响  1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探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 创新培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三维目标的实现,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三维目标的提出是针对当前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因为在我们旧有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把成绩放到第一位,只是关注学生智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美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其中美育教育更是被很多教师所忽视,那么作为教师来说,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呢?  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