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的咬字问题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声作为歌唱艺术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影响和文化融合,成为歌唱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重视歌唱等艺术的发展,在歌唱中吸收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唱法和形式。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受我国文化的影响,将美声唱法融入汉语歌曲的演唱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美声唱法已经成为我国歌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歌唱形式。每个国家的语言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不仅表现为语言形式不同,而且发音上也存在较大差别。中文歌曲中大部分是以普通话的形式出现,要求在进行歌唱时,吐词清晰,但由于美声唱法来源于国外,一般对吐字的清晰度要求不高,将美声唱法运用到演唱汉语歌曲中时,咬字清晰问题就成为一个难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美声唱法在演唱汉语歌词时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的咬字问题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也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开始参与更多的文旅活动、艺术活动。演唱会、歌唱艺术比赛等都是展现歌唱艺术的一种形式,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愉悦人的身心,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在歌唱领域,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演唱方式,这实现了歌曲艺术的多元化。我国的歌唱艺术成果也十分丰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吸收外来的优良文化,极大促进了自身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使我国文化艺术内涵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在我国声乐领域,为丰富声乐演唱形式,引进了美声的唱法,实现了中华传统歌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但同时,在将美声唱法与我国歌曲结合时,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会出现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进行解决,以使美声唱法能够融入我国的汉语歌曲演唱中。
  目前,音乐领域的从业者仍在努力地将美声唱法与我国汉语歌曲进行融合,不断解决融合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其中,最明显也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容易出现咬字不清晰等问题,这导致歌唱家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汉语歌曲演唱时无法完美地表达汉语歌曲的意境和思想,不利于促进美声唱法与汉语歌曲演唱艺术的融合。因此,有必要提高美声唱法在演唱汉语歌曲中的利用率,以使我国的歌唱艺术能够不断进步。
  一、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出现浑浊音
  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歌曲时,需要演唱者具有比较宽的音域,且需要有足够气息对唱腔进行延长,这也是利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时,歌曲会表现出音域宽广、声音敞亮、曲调绵延悠长等特点的原因。而在演唱一般的汉语歌曲时,除要求有节奏外,还需要部分爆发力、长短节奏等,以使汉语歌曲在歌唱时能够显得干净利落、简洁明了,给予人畅快的感觉。如此一来,美声唱法与中文歌曲演唱唱法中的矛盾就显而易见了。因此,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很容易产生由于演唱者的收运和演唱方式不一样,导致歌曲演唱着力点出现差异,最终因为运用美声的汉语歌曲演唱没有爆发力,造成咬字不清晰,出现浑浊音等情况。例如,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由于发音练习和演唱环境等的差异,导致容易出现浑浊音。像“王”字,在进行歌唱时由于音域过宽,歌唱者很容易将其唱成“慌”,并一直延长,容易使听者感受到词的错误读音,最终导致歌曲演唱的完美度下降。还有把“方才”唱成“防晒”,“老友”唱成“脑油”等例子。由于这种出现浑浊音而导致歌词意思改变的现象,非常不利于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现,使得观众无法了解歌曲的真实意义和情感,最终导致观众对歌曲的观赏度和认同度下降。而且,这种浑浊音的出现会显得歌词在演唱时拖沓,加上没有对歌唱的词尾进行收缩,最终留给听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造成歌曲演唱的缺陷感。
  (二)声调和节奏混乱
  汉语歌曲的歌词中,意思、情感都要靠声调和节奏来掌控,如果改变了节奏或者声调,就会使部分汉语歌词出现情感表达不到位等现象。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会非常容易改变汉语歌曲的声调和节奏,如果演唱者不进行研究以及改正,则会影响汉语歌曲本身的一些旋律和曲调,进而导致所演唱的歌曲不能够完美呈现在听众面前,失去歌曲本身具有的吸引力。例如,在利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由于运用的是胸腔发音的方式,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吸气蓄力,延长一些歌曲中的曲调,改变歌曲的节奏,或者由于某些词发音,用美声唱法发音不来,还会改变歌词中某些字的声调。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影响汉语歌曲中本来就有的旋律、节奏以及一些歌词的声调。这样不但会改变歌词的意思,还体现不出歌曲原来的节奏,最终影响听众的欣赏欲望。
  (三)演唱经验不足
  美声唱法的引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容易出现种种问题,且我国的歌词以及歌曲与美国的有较大差异,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往往比较困难,十分考验演唱者的能力和技巧,这直接导致我国演唱者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的经验不足。再加上有些歌曲艺术家拥有这样的思想,即美声唱法一直以来都被运用在欧美国家歌曲的演唱中,让其与我国的传统音乐相融合不妥,因为我国大部分人对于美声唱法这种歌曲藝术不太认可且欣赏不来,这直接导致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统歌曲演唱中运用较少,使得运用美声唱法演唱的汉语歌词曲目十分稀少,也就无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唱法能够运用在我国的传统歌曲演唱中。
  二、解决美声唱法在汉语歌曲演唱中咬字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歌曲演唱者的咬字训练
  由于美声唱法一直是运用在一些欧美国家,如意大利、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歌曲演唱中,而这些国家的语言常常会出现浑浊音,演唱歌曲时对歌词词语的清晰度要求不高,因此,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歌曲演唱往往会出现浑浊音等现象,这并不利于美声唱法在汉语歌词演唱中的运用。这是因为汉语歌曲往往需要以清晰的字句来表达情感和词义,因此,有必要解决美声唱法中汉语歌曲演唱的咬字清晰问题。这就需要演唱者在利用美声唱法演唱中文歌曲的过程中,认清每个中文汉字的读法,在演唱之前进行咬字训练。例如,歌唱者可以含着糖或者是咬着筷子朗读文字,如果想要加强训练效果,还可以让歌唱者在咬着筷子的同时矫正发音,并演唱歌曲。这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韧性和耐心,养成吃苦耐劳的性格,不断进行纠音,使说话和咬字更加清晰。同时,演唱者在进行咬字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将汉语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和语调美声化,使这些汉语歌曲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时,意思和情感表达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二)借鉴传统声乐咬字方法
  我国声乐演唱艺术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内容丰富,曲类繁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歌唱方式,对于歌词的咬字和唱腔也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受我国传统思想和审美的影响,这些传统的声乐演唱都十分注重歌词咬字的清晰度和准确度。例如,在民族声乐中最基本的声乐理论,五音和十三辙等。五音即是利用舌头、牙齿、喉咙、唇部、颚这几个部位进行阻气和呼气之间的调控,达到掌握歌曲节奏感的效果;而十三辙是指注重每一个字的尾音和韵调,将其作为收音和控制音调的工具,使歌曲演唱过程中声音的长短和节奏能够得到良好把握。运用这种民乐演唱方式,结合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能够使美声唱法与汉语歌曲的演唱方式得到有效融合,最终创新歌唱形式,使歌曲的演唱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将美声唱法中国化
  美声唱法在我国的歌曲演唱艺术中属于一种外来形式,因此,利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要注重区分主次,将美声唱法中国化,使其更符合我国歌曲的演唱要求。正统的美声唱法比较注重形式的表达与表现,在演唱歌曲时,由于音域宽广,演唱时间也比较长,要调动观众的情绪,往往需要依靠一些形态动作,使其能够带领观众体验歌曲艺术。将美声唱法中国化,要结合中国传统声乐表达的本质,在借鉴美声唱法中的形态动作的过程中,遵循中国传统演唱方式中字正腔圆、咬字清晰等要求,让演唱者有意识、有思想地将美声唱法中国化,从而提高演唱者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咬字的清晰度。
  三、结语
  由于美声唱法是一种西方的歌唱方式,利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咬字问题是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中出现的比较明显的困难,导致演唱时有一种突兀的感觉,不利于给予观赏者更完美的艺术享受。因此,为使运用美声唱法的汉语歌曲演唱节目能够满足我国人民歌曲艺术的欣赏需求,有必要加强声乐唱法演唱者的咬字清晰训练。同时,通过借鉴传统民乐演唱的咬字方法,以便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更好地把握歌曲节奏,保证咬字清晰,从而推动美声唱法中国化。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袁彤(1993-),女,甘肃陇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其他文献
黑龙江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乡土文化特征,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当地的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素材。创作者以各具特色的作品表达对黑土地文化的感情,作品流露出黑土地特有的艺术精神。不管是对于油画创作还是油画教学来说,乡土题材都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库。一般来说,影响艺术家选择创作题材的元素是多种多样的,生活经历、个人情感、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等都是影响因素,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艺术家长期生活的自然环境和
期刊
现代舞主张舞者不被动作的程式所束缚,使用合乎自然的运动法则进行肢体运动,由肢体来自由地表达人的真实情感、宣泄内心的情感。现代舞中的呼吸是一种隐性技巧。它的存在作用于舞蹈动作、感觉、表现力,使舞蹈本身更加自然流畅,更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并且,呼吸贯穿于舞蹈的始终,与舞蹈的节奏、方式、情感紧密相连,而现代舞呼吸的流动性、变换性、间断性,又能帮助表达其内在情感,使其与观者产生情感共鸣。  呼吸,是机体与外
期刊
中国民间舞蹈的历史悠久,人们常说:“中国民间舞蹈是所有舞蹈创作的源泉。”民间舞蹈在舞蹈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传统舞蹈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间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了解这些民间舞蹈,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和民族风格。苗族历史悠久,苗族人不仅善于唱歌,还善于跳舞。自古以来,苗族人的生活中就充满歌舞。苗族舞蹈种类繁多
期刊
色彩对舞台的表演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感觉有所不同。演员穿戴不同颜色的装饰品以及服装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印象与感觉。在当前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演员通过多种多样的妆容以及色彩绚丽的服装,能够呈现很好的视觉效果。观众通过十分直观的色彩表现,能够对舞台效果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本文将对舞台美术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效果及其改善措施进行分析。  色彩能给人们带来十分具体而又直观的视觉冲击力
期刊
视错觉是人们在观察物象时,由于受到某种客观因素的干扰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与客观事物不符的一种错觉。视错觉应用在平面设计中能够刺激人的感官,使设计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着重对日本艺术家福田繁雄的招贴设计作品进行解读,分析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意表达手法。  一、视错觉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一)视错觉的概念  从字源意义上来讲,“视”即视觉,意思是看;“错”有错误、交错的意思。顾名思义,“
期刊
随着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途径愈来愈丰富。新媒体的出现对推动文化艺术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舞蹈传播借助新媒体这一形式开辟了新的天地,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无尽可能。本文将立足于新媒体,探讨网络媒体以及手机媒体中舞蹈传播的多种方式。  一、新媒体的概念解读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说:“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广播、报刊、
期刊
观看先于语言,人们在进入一个展厅后最直观的感受一般都是视觉上的。如今的许多展览已不再是简单的陈列展品,而是通过丰富的视觉效果、文字叙事、电影叙事等讲述产品故事或品牌故事。无论是地域文化,还是历史发展等都运用了视觉叙事的方式。下文将运用个案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来比较论述不同类型展览空间中视觉叙事的运用。  一、人类文明类展览空间中的视觉叙事  艺术展览在当代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艺术展
期刊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韩国作家赵南柱创作的短篇小说。2014年底,韩国网络发生了“妈虫”事件,赵南柱深受触动,为了反映当代社会女性所遭受的歧视与苛责,写下了这篇小说。在此基础上,导演金度英于2019年将这篇小说拍成了电影,一上映便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讲述了30多岁的韩国平凡女性金智英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公平对待,通过努力改变了自身所面临的困境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并非
期刊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自古以来,人们在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后,就会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这就促使许多人开始艺术创作。每一时期都有许多艺术家呕心沥血的创作,但最后留在艺术史上或出现在书本、博物馆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认真研究艺术家们的代表作,笔者发现它们具有很多类似的特征,除了具备画面感、有较强的审美趣味之外,它们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民宿对发展现代旅游产业有着重要作用。民宿是利用当地居民的休闲住宅空间,让游客在空间中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文化氛围,并沉浸在文化气息和风土人情之中的一种生活方式。民宿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动模式的形成,激发了更多人对民宿生活的向往。  民宿发展至今不再只有居住、休息的功能,而是一个艺术休闲的场所,具备各式各样的服务,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