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心于漆艺黄丽淑和她的漆器世界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四月我去台湾讲学,得以造访位于南投县郊区的“游漆园”,游漆园主人黄丽淑领我一一参观。向水池抱合的两层楼房,二楼是三间陈列室、三间客房和主人起居室;一楼是漆艺工坊与漆器库房。工坊里,髹漆工具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我说,你已经比其他女人事儿多了,从买材料开始,到设计造型,设计画面;从制坯开始,到上漆、装饰、推光,还要办展览,讲课,写书……你有三头六臂啊?丽淑说,漆艺是我一生的“梦”啊!漆器就是要让大家来用,漆器的美就是要让大家来认识。我要使“游漆园”具备创作、培训、展示、参观、生活全套功能,各国搞漆艺的朋友来了,就在这里住下,喝喝台湾的茶,看看槟榔树,不慌不忙地探讨漆艺。将来我老了,在这里做做歇歇,在大自然和漆艺中颐养天年。听着丽淑的话,我明白了游漆园的主旨——个“游”字,道出了丽淑“游心于漆艺”,既投入又放松的心态。我除了敬佩,别无可说。
  在黄丽淑原来的工坊,我见到了她的新作——《枕中梦》。朱漆枕上以螺钿围起黑漆开光,开光里嵌螺钿花叶。丽淑嵌螺钿,与大陆在同一漆层嵌螺钿有所不同。她在螺片反面各衬金、银、彩色,不是一次贴附于漆胎,而是贴螺钿,罩明、研磨,再贴螺钿、罩明,研磨,透明漆下的螺钿,藏藏露露,闪金耀银。给人璀璨无比、神秘莫测的美感。丽淑还给我看了她在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学习莳绘时制作的样板。一尺长左右的黑漆板上做了十片莳绘树叶,工艺各不雷同:有用消粉莳绘,有用丸粉莳绘,有用梨地粉莳绘,有用色粉莳绘;有平莳绘,有高莳绘。消粉莳绘金粉细,亮度足,一绘而成,不能研磨;梨地粉莳绘金粉在透明漆层内闪闪烁烁;色粉莳绘必须泽漆加以保护,所以光泽含蓄;丸粉莳绘上有加以研磨,金光灿烂;有不加研磨,只在丸粉上泽漆,金丸粉为漆所围裹,金光就显得沉厚含蓄。与我国描垒工艺有“细钩”、“疏理”、“黑漆理”三种钩理方法对应,莳绘中的花筋叶脉也有金钩、预先空出、黑漆钩理三种。莳绘中的金钩,不是把金粉调入漆内一钩而就,而是用漆钩以后,撒上金丸粉,干后固粉,待干透,泽漆加以保护。
  丽淑开车,领我去台南看她的个人漆器展“黄丽淑的漆艺世界”。我看到她漆器的总体水平比较前些年又有突飞猛进的跨越:取材更有生活气息了,技法更垒面多样了,叉奠不藏巧不露,愈见庄重,浑厚,大气。她在树叶上反复髹漆,逐层待干,积累到一定厚度,干透以后,浸入水中,洗净树叶,反贴于漆面,得到自然肌理的堆漆纹样,个展上的堆漆树叶纹漆瓶,给人天工浑成的美感。她又把堆漆与彰髹,罩明结合了起来:用树叶作为引起料,贴在刚刚流平的湿推光漆面,漆干后,剔除树叶,洗净凹陷处的残漆,用金,罩明,研磨,再用树叶作为引起料,贴在刚刚流平的湿推光漆面,漆干后,剔除树叶,洗净凹陷处的残漆,用金。罩明,研磨;如此数遍,使透明漆层下的树叶纹藏藏露露,深深浅浅。最后,将堆漆而成的树叶纹样反贴于漆面,待干,用金,罩明,研磨,推光。漆瓶上的叶纹有高出漆面,有磨露漆面,有藏于漆下,天工人巧,难分难解,令人心醉神迷。这件作品,已经被台湾政府购买作为连战出访的礼品,她去除日本莳绘漆器过于华贵细腻的艺术表现,只取莳绘之技,放开用于写心,她的漆器或漆画上,或同时使用丸粉莳绘、梨地粉莳绘,或既用平目粉洒金也用箔粉洒金,或既有平莳绘也有高莳绘,或同时嵌入铅板、贝板、银板,随心为弃取,画心中流淌的图画。
  在台中市创意文化园区,我再次见到黄丽淑的篮胎漆罐《丰》。雍容丰满的造型,分明借鉴半山彩陶;六根骨架恰似六把富有张力的弓,赋漆罐以力度与色彩的节奏美;竹篾编结纹髹以金漆,恰似金黄稻谷的堆积,抽象的造型语言蕴含了“丰”的意念。我问丽淑:你的一些篮胎漆器,局部暴露篮胎的编织纹,局部又呈现润滑的推光漆面,是不是嵌了推光漆板?丽淑得意地说,哪里是呵?是在篮胎上糊布三四层甚至七八层,然后做三遍灰三遍漆,硬是把粗糙的篮胎局部做成了推光漆面,与编织纹形成对比。我又看见她一件石胎漆器,椭圆形的天然卵石一面被凿为盘状,髹漆、研磨、泽漆、推光,其余部分保留卵石粗糙的质感,与细腻无比的推光漆面形成强烈对比。有意思的是,丽淑在器里半边贴上锡片再髹绿透明推光漆,半边髹黑推光漆。因黑推光漆与锡片的衬托,半边深沉半边浅靓又十分调和,漆面上的描漆花纹厚似织纹。她用干漆粉做木地平莳绘果盘,木地只揩漆不髹漆,给人朴素天成的美感。她又用干漆粉做漆地平莳绘果盘,漆地用蘸子打起蓓蕾般的肌理,干后上银粉、罩明、待干、研磨、推光,美感顿时变为瑰丽。丽淑说,她始终坚持只用大漆,不用聚胺酯,更不用二甲苯,只用两种无毒的化学稀释剂:一种是松节油,用于洗笔;一种是樟脑油,用于稀释大漆。与丽淑交谈,我能感觉到她对待手艺的虔诚之心。
  黄丽淑1949年生于屏东的一个普通农家,少年时期曾经随师学画,从国立艺专(即今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工艺科毕业以后,先后任教于国中、高中,1974年在竹山随竹编大师黄涂山学习竹编,1976年随夫君调至当时的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从此把研习目标转向漆艺,形成她早期作品以竹、藤、大漆为材料的个人风格。这一时期,她出版了《竹木漆新产品开发》多本。1984年开始,她随陈火庆艺师研习漆艺,渐有心得又不肯私有,1996年着手规划开办传习班,写成《漆器艺人陈火庆技艺保存传习计划》并出版《陈火庆艺师生命史及作品集》,对十位学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培训。从对陈火庆技艺的全面梳理,她把作品扩大到竹、木、藤、布、陶等各种胎体,以彰髹为主要表现,1987年至1989年,连续获得省展美术设计第一名并取得作品永久免审资格。她先后去日本考察漆艺达十余次。对金泽、镰昌、高松等漆器产地均有详尽的调研;1997年赴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向中里寿克学习莳绘,为期半年。她又先后七次,去福州、厦门、扬州、北京等地漆器企业考察漆艺;1998年,赴日本冲绳工艺研究所学习堆锦。一次次的考察,使她眼界渐宽;对日本漆艺的研习,更使她如虎添翼,她漆器的艺术表现从彰髹扩大到填漆、堆漆、莳绘、堆锦、嵌螺钿、嵌蛋壳等多种工艺。这一阶段,她多次举办个人漆器作品展并赴大陆、日本等地展出,获日本石川县漆器设计竞赛银赏、文建会民族工艺佳作奖、文建会第三届传统工艺奖其他类三等奖,2000年出版《寻根与展望——台湾的漆器》,2001年出版《台湾漆器文物风华》、《逸情映象——黄丽淑漆画作品集》。黄丽淑夫君曾经长期担任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所长,丽淑在研究所,处处怕夫君工作为难,不敢越雷池施展自己的想法。于是,她在五十岁之年执意退休。她退休不是为了退养,而是为了自由自在地施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说她在职之时身负新产品开发的任务,有意识地按照《髹饰录》记载一项一项恢复失传工艺;退休以后的她,已经完垒不受《髹饰录》工艺分类的限制,进入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游戏境界,愈到近期,器皿越大气,工艺的结合愈随心所欲,作品愈显得简洁、高雅、纯朴,澄净而不乏活泼。同时,她垒方位地推进台湾漆器的设计、制作、研究、展示、教学、演讲、著述与交流,2003年为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漆器典藏作研究个案,2005年为台湾文献馆典藏的日治时期总督府漆器作研究个案,2009年为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做台湾蓬莱涂漆艺发展与工法形制研究,为台湾文献馆典藏的日治时期总督府漆器作研究个案,还兼任着台南艺大古物维护研究所、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研究所教授,最近又接受了南投县政府下达的规模传习任务。黄丽淑已经成为台湾漆器技法的全面传承者、台湾漆器史料的全面占有者和深入研究者,台湾漆器工艺的主要推广者和积极引导者。台湾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在全省任命了两个传统工艺漆器类技术保存者,一个是八十八岁的王清霜。一个就是黄丽淑。
  黄丽淑生于台湾长于台湾。台湾四面环海,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海洋性格。加上台湾日治时期长达50年,台湾文化又融合进了中华文化与HYPERLINK日本文化双重性格。台湾的文化环境养成了她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国立艺专培养了她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和鉴赏能力,省手工业研究所要求每一个研究人员每年都要呈报研究计划,给予她外出学习和潜心研究的条件,加上夫君忠厚,家庭气氛开明,她才能够独立自主实现自己的艺术之梦。然而,外因只对适当的内因产生作用,内因才是决定因素。黄丽淑其人,温厚聪慧,有始终不停歇的求知欲望。她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台湾,热爱南投。她总是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又总是怀揣着梦想,有着从传统中创新的高度自觉意识。她敬业,勤勉,有雄心,有识见。她以女性的细心和耐心,坚韧不拔,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终于实现了她开阔而宏伟、诗情而美丽的梦想。
  黄丽淑于漆器设计、制作、研究、展示,规模传习、史料整理……全方位成绩不蜚,有登上大学讲堂讲授漆艺并且著书立说的高度,影响及于全岛乃至东南亚。她早已经超出了一般漆艺的境界,而上升到漆器艺术家的高度。台湾保护传统工艺,强调“创意、创新、创造”,“生产、生活、生态”,强调表现现代生恬的品位与时尚。黄丽淑有着很高艺术品位又兼具实用性的现代漆器,或可给中国大陆漆器走出工艺粗陋,审美陈旧的低谷以启迪。
其他文献
In the 1990s, “Root Carving Art” was in full swing. Since root carving art made debut in the arts and crafts stage, it vividly helps rotten roots turns into wonderful artworks.  上世纪九十年代,“根艺”兴起形同滚雪球,自从
期刊
Tan Shujun is Secretary General of Purple Sand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Shanghai Arts and Crafts Society and Member of China Arts and Crafts Association. As a famous Chinese collector, he is a highly
期刊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是20世纪艺术史上的惊世奇才,他领衔了以探索潜意识意象著称的“超现实主义画派”,并用非凡的才能和卓著的想象力赋予二维架上绘画一种全新的生命力。达利终生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创作才华,对于跨界也是游刃有余。 其中为人所忽视的精彩部分正是达利为数不多的珠宝设计。而今夏,达利的一枚胸针在英国拍出96,000英镑,引起了全球范围艺术爱好者对达利
期刊
Bamboo root carving creators should not merely follow the traditions, who must create in bold and innovative manner so as to help bamboo root carvings gradually transform from imitation, exquisite ref
期刊
太湖石又名湖石,属石灰岩类,因产于江苏太湖地区而得名,是我国最早开发的赏石之一。形状多样,玲珑剔透,千窍百孔,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点,它是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太自然的奇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太湖石作为赏石,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太湖石记》,此文说明,早在唐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太湖石已开始进行搜集、收藏和鉴赏。白居易对
期刊
In terms of display technique, Hangzhou Arts and Crafts Museum tries to avoid monotonic display of two-dimensional images and text, and especially take advanta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x categori
期刊
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震旦馆和世博局特许品展示厅内,有位玉雕艺术家的11件海派炉瓶隐泛玉光,具有一种艺术的震撼力,牢牢地凝聚着中外游客的目光。这就是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戴永才。  三年前的2007年6月,戴永才在接受《黄浦时报》记者采访时就立下誓言:“要抓紧时间创作国家级玉雕精品,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当代中国玉雕的风采,让中国玉雕工艺这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在
期刊
由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单位主办的“3D纸艺——2010中国·瑞士纸艺台展”于20lO~9月30日至10月15日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徐汇图书馆举行,lO月17日移至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继续展出。为瑞士文化基金会开展的“中瑞创新艺术项目”中的交流与合作项目之一。来自设计王国的瑞士艺术家带着极富创意的纸艺作品走进了纸的故乡——中国,与中国艺术家共同演绎纸艺世界。这是继“2009上海
期刊
檀香扇是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产品。近百年来,檀香扇在品种和造型上已趋成熟和完美,然而,具体在传承和创新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笔者以为大致有两点:一方面,我们要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艺术精髓。虽然传统工艺美术在样式、质料、风格等方面都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化定势。我们所讲的创新应该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意义上的创新,不能离传统审美趣味太远;另一方面,亦不能墨守成规,而应立足
期刊
新粉彩瓷,彩瓷之一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采用新粉彩工艺绘画牡丹,花色甜美,新丽夺目,是民国时期彩瓷上表现牡丹的亮点。新粉彩的形成与民国初年景德镇彩瓷界新的彩绘技术队伍的形成,新的彩绘颜料的出现和新的绘画技法的应用等密切相关。  清末民初,由德国、日本等国外新研发的瓷器颜料和技术传人中国,此时进口的洋彩色彩丰富,艳丽斑斓,且使用方便,与趋于没落状况下的浅绛彩相比,后者就显得逊色。在新颜料、新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