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职新生的心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容易陷入沮丧、紧张、焦虑、空虚、自卑等不良情绪中,此时需要班主任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就中职新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原因加以分析,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新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中职新生;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194-02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往往叛逆、敏感、脆弱,爱幻想未来,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沮丧、紧张、焦虑、空虚、自卑等负面情绪,造成情绪困扰,影响学习和生活。另外,新生刚入校园,大多数新生初次离开家庭,离开了父母的照顾,难免会对中职校园生活不适应,产生负面情绪。此时,需要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多加引导,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中职校园生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走出阴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阳光开朗的性格。本文就中职新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原因加以分析,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中职新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自我认知有偏差
中职学生由于中考失利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内心中有一定的挫败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自信,自卑心理和防备心理较强,不愿意敞开心扉,内心比较封闭。还有一部分学生过高地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能力比别人强,觉得周围人一无是处,这样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有强烈的嫉妒心理,一旦别人超越自己或受到打击和挫折,容易引发过激行为或一蹶不振。
(二)不适应校园环境
中职学生入学前一切生活由父母安排,生活无忧无虑,习惯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照顾,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需要住校,衣、食、住、行全靠自己独立自主,有些学生离家前一切事情习惯了依赖父母,从来没有洗过衣服鞋袜,没有学过铺床叠被,没有洗过碗、扫过地等,自理能力弱,不会照顾自己,难以适应校园环境,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三)学习的目的性不强
中职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差别很大,进入中职学校后,老师不强迫学生学习,家长也不在身边监督,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强,尤其是一年级第一学期没有开设专业课程,全部开设的是公共基础课,学生学习比较轻松。此时,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放任自我和迷失自我,产生浮躁的情绪,不认真学习,失去学习的动力。还有些学生没有完全了解所学专业,仅仅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日闷闷不乐,压抑自己的情绪,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久而久之,开始随波逐流,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四)人际交往受阻
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家庭环境不同,性格千差万别,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处事方式也各不相同,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交流沟通受阻,有时候还会造成矛盾。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和汉族学生在信仰、饮食、文化等方面均有差异,如果不能相互尊重,沟通交流不畅,就容易形成误解,不利于班级的团结、稳定。宿舍是除了教室外,学生集体生活较多的场所,有些学生喜欢安静,有些学生喜欢热闹;有些学生习惯早睡,有些学生习惯晚睡;有些学生爱干净,有些学生比较邋遢等,如果相互之间不能理解和容忍,长期处于敌对的状态,势必会影响到各自的身心健康。
二、原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学生比较自私和孤僻,有些学生盛气凌人、唯我独尊,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敏感和胆怯。
(二)家庭原因
经调查,目前中职学校学生都属于“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好,父母比较溺爱,养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懒惰、独立性较弱的性格,没有经受过挫折,通常比较脆弱。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属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内向甚至孤僻。剩余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学生往往敏感、胆小,既渴望父母的关注又害怕面对父母,长期处于压抑和矛盾之中。
(三)学校原因
进入中职学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学生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如果其人际交往不顺利,学生會陷入孤独之中,随之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另外,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和中学的课程差别很大,学生内心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易使其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有些学生到中职学校学习后会觉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而出现厌学心理,对自己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四)社会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覆盖率越来越高,学生很容易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对思想不够成熟和是非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学生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有些学生不愿意对身边人敞开心扉,更愿意把心里话向QQ、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陌生网友倾诉,这些陌生人有时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让学生产生厌世甚至自杀的倾向。还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来到中职学校后急于挣钱贴补家庭,通过网络寻找刷单、发传单等兼职工作时,容易被诈骗,钱财受到损失,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害怕受到谴责和同学的耻笑而不敢向家庭和学校寻求帮助,反而进行网络借贷维持生活,使自己陷入深渊。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和策略
(一)对班主任定期培训
中职班主任大多来自教学一线教师,不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出身,心理学知识比较匮乏,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不足,如果盲目地管理和约束学生,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师生矛盾。因此,学校要对班主任定期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利用所学内容处理学生的问题,彼此信任,能够顺畅地和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后,对学校的环境和管理模式比较陌生,班主任要及时召开班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学校的历史、建筑设施、专业特点、开设的课程、就业前景、管理模式和各类规章制度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校园生活。针对新生之间比较陌生的问题,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介绍、举办读书会、迎国庆或中秋佳节等活动帮助学生之间多接触,通过交流沟通,相互磨合,尽快熟悉起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班级凝聚力,创造和谐、温暖、积极、团结的班级环境,同时,学生也通过此类活动和班主任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遇事会首先想到向班主任求教,有助于班主任及早发现问题,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另外,班主任要尽快推选出班干部和宿舍长,通过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旦发现有情绪不良的学生,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由班主任帮助学生处理遇到的困惑或难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开展心理问题筛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新生开学后,班主任要开展一次心理问题筛查活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等专业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筛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平时多交流沟通,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动态,找出问题的症结,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和对策,避免学生陷入不良情绪的困扰,努力使其保持健康的情绪。
(四)全面覆盖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而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转变认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以学习为生活重心,努力认真学习;在生活上对学生多加关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導,调节认知,悦纳自己,遇到问题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培养自尊自爱、宽容大度、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家校共育
班主任在平时要善于和学生家长多沟通,通过家长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必要时建立学生的家庭档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能更有效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在家长的协助下共同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对于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及时让家长带至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实施干预,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如何管理学生并将学生管理好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它并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灵活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将其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为学生的中职校园生活保驾护航。
[关键词] 心理健康;中职新生;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194-02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往往叛逆、敏感、脆弱,爱幻想未来,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沮丧、紧张、焦虑、空虚、自卑等负面情绪,造成情绪困扰,影响学习和生活。另外,新生刚入校园,大多数新生初次离开家庭,离开了父母的照顾,难免会对中职校园生活不适应,产生负面情绪。此时,需要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多加引导,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中职校园生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走出阴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阳光开朗的性格。本文就中职新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原因加以分析,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中职新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自我认知有偏差
中职学生由于中考失利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内心中有一定的挫败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自信,自卑心理和防备心理较强,不愿意敞开心扉,内心比较封闭。还有一部分学生过高地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能力比别人强,觉得周围人一无是处,这样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有强烈的嫉妒心理,一旦别人超越自己或受到打击和挫折,容易引发过激行为或一蹶不振。
(二)不适应校园环境
中职学生入学前一切生活由父母安排,生活无忧无虑,习惯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照顾,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需要住校,衣、食、住、行全靠自己独立自主,有些学生离家前一切事情习惯了依赖父母,从来没有洗过衣服鞋袜,没有学过铺床叠被,没有洗过碗、扫过地等,自理能力弱,不会照顾自己,难以适应校园环境,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三)学习的目的性不强
中职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差别很大,进入中职学校后,老师不强迫学生学习,家长也不在身边监督,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强,尤其是一年级第一学期没有开设专业课程,全部开设的是公共基础课,学生学习比较轻松。此时,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放任自我和迷失自我,产生浮躁的情绪,不认真学习,失去学习的动力。还有些学生没有完全了解所学专业,仅仅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日闷闷不乐,压抑自己的情绪,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久而久之,开始随波逐流,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四)人际交往受阻
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家庭环境不同,性格千差万别,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处事方式也各不相同,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交流沟通受阻,有时候还会造成矛盾。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和汉族学生在信仰、饮食、文化等方面均有差异,如果不能相互尊重,沟通交流不畅,就容易形成误解,不利于班级的团结、稳定。宿舍是除了教室外,学生集体生活较多的场所,有些学生喜欢安静,有些学生喜欢热闹;有些学生习惯早睡,有些学生习惯晚睡;有些学生爱干净,有些学生比较邋遢等,如果相互之间不能理解和容忍,长期处于敌对的状态,势必会影响到各自的身心健康。
二、原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学生比较自私和孤僻,有些学生盛气凌人、唯我独尊,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敏感和胆怯。
(二)家庭原因
经调查,目前中职学校学生都属于“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好,父母比较溺爱,养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懒惰、独立性较弱的性格,没有经受过挫折,通常比较脆弱。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属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内向甚至孤僻。剩余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学生往往敏感、胆小,既渴望父母的关注又害怕面对父母,长期处于压抑和矛盾之中。
(三)学校原因
进入中职学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学生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如果其人际交往不顺利,学生會陷入孤独之中,随之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另外,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和中学的课程差别很大,学生内心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易使其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有些学生到中职学校学习后会觉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而出现厌学心理,对自己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四)社会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覆盖率越来越高,学生很容易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对思想不够成熟和是非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学生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有些学生不愿意对身边人敞开心扉,更愿意把心里话向QQ、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陌生网友倾诉,这些陌生人有时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让学生产生厌世甚至自杀的倾向。还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来到中职学校后急于挣钱贴补家庭,通过网络寻找刷单、发传单等兼职工作时,容易被诈骗,钱财受到损失,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害怕受到谴责和同学的耻笑而不敢向家庭和学校寻求帮助,反而进行网络借贷维持生活,使自己陷入深渊。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和策略
(一)对班主任定期培训
中职班主任大多来自教学一线教师,不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出身,心理学知识比较匮乏,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不足,如果盲目地管理和约束学生,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师生矛盾。因此,学校要对班主任定期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利用所学内容处理学生的问题,彼此信任,能够顺畅地和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后,对学校的环境和管理模式比较陌生,班主任要及时召开班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学校的历史、建筑设施、专业特点、开设的课程、就业前景、管理模式和各类规章制度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校园生活。针对新生之间比较陌生的问题,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介绍、举办读书会、迎国庆或中秋佳节等活动帮助学生之间多接触,通过交流沟通,相互磨合,尽快熟悉起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班级凝聚力,创造和谐、温暖、积极、团结的班级环境,同时,学生也通过此类活动和班主任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遇事会首先想到向班主任求教,有助于班主任及早发现问题,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另外,班主任要尽快推选出班干部和宿舍长,通过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旦发现有情绪不良的学生,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由班主任帮助学生处理遇到的困惑或难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开展心理问题筛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新生开学后,班主任要开展一次心理问题筛查活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等专业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筛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平时多交流沟通,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动态,找出问题的症结,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和对策,避免学生陷入不良情绪的困扰,努力使其保持健康的情绪。
(四)全面覆盖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而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转变认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以学习为生活重心,努力认真学习;在生活上对学生多加关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導,调节认知,悦纳自己,遇到问题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培养自尊自爱、宽容大度、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家校共育
班主任在平时要善于和学生家长多沟通,通过家长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必要时建立学生的家庭档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能更有效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在家长的协助下共同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对于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及时让家长带至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实施干预,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如何管理学生并将学生管理好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它并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灵活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将其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为学生的中职校园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