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并且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发展。影剧院作为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宣传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消费场所,在传播文明、带动经济、普及教育、丰富精神生活、增添文化娱乐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影剧院在现代文化生活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的多方面功能与作用,以及今后发展方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影剧院对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和促进作用的表现形式
1.影剧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提升城市品味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影剧院以面向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为己任,日益发展成为多功能的文化设施,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文化发展成果的一个平台。作为公益性文化设施,影剧院与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一起,肩负着文化传播和精神建设的任务,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满足了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居民群众可以在影剧院观看影片、聆听讲座、欣赏音乐、参观展览等活动,感受文化多样性,以此来放松身心,开阔视野,丰富业余生活。同时,影剧院可以较好地推介地方的文化形象和发展成果,既能增加城市文化品味,又能提升城市形象档次,可以说一个城市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好坏,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2.影剧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阵地,有利于传播社会文明和普及文化教育。电影作为群众性文化消费产品,在传播文明、普及教育、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休闲娱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影剧院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作用不可低估。它们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文化、新观念,为体制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开路;普及科学知识,破除迷信;同时宣传新的伦理道德,为社会树立新的道德风尚。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影剧院作为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设施,既是文化娱乐场所,也是宣传文化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它以有效的形式,向居民群众提供较高质量且多元化的服务,将文化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很好地承担起公益角色。
3.影剧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引擎,有利于促进和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与其他工商企业和娱乐设施相比,影剧院具有自己的特点:放映场所固定,工作时间具有节奏性,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活动,一般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一般地处闹市,周围居民稠密,工商业昌盛,交通方便,流动人口多,大都有一部分固定观众,且观众的组织性强,经营条件较为优越;设备优良,设施集中齐全,视听环境好,放映质量高,对观众有较大吸引力;利用各种工具及形式开展电影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广泛动员观众;场有定时,座有定席,场与场放映间歇短,座与座排列有序;设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观众,随着电影产品的不断丰富,电影消费重新成为一种时尚,它与餐饮、购物等结合在一起,在打造城市商业圈加快产业集聚、扩大内需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就业服务民生、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能作用。
二、发挥影剧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1.加强政策引导,加快产业集聚。一是政府要重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影剧院在传播文明、带动经济、普及教育、丰富精神生活、增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影剧院列入文化产业发展范畴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范畴,解读、研究、制定、出台和实施对影视企业有吸引力的影视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影剧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规划要先行。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积极推进新型影剧院建设。各级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将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列入所属城市文化设施的具体规划中,特别要支持中小城市、城镇影院建设,对建设项目选址、立项、征地、投入、办证等环节,给予一定的照顾和支持,尽快实现“各县均有数字电影院”的目标。三是改造要升级。实行改造和新建相结合,以政府投入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先进的放映设备和音响系统,改建、扩建一批中小型精品影院;扩大影院规模,打造一批“电影城”、“电影广场”、“电影超市”等多功能、大容量、高档次的观影场所,着力改变现有影院布局不合理、设备陈旧落后、观赏环境差的现状。同时,加大影剧院周边餐饮、购物、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助推影视产业集聚。
2.强化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一要深化“院线制”改革。院线制是中国电影放映体制一项重要改革,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院线制改革已经初显成效,但是院线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打造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要加大吸引外部信息产业、金融部门或者国外投资的进入。要把握时机,建立数字院线,通过运用卫星技术、网络技术和高清晰度数字放映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比如音乐会、体育比赛、娱乐庆典、远程教育和商业会议等的高品质实时影像放映,将观众重新请回电影院,促使电影业由“夕阳产业”的状态转变为“朝阳产业”的状态。二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管理观念,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旧观念,重视市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据电影市场的各种变化,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加快转变影剧院的经营方式,积极探索影剧院的经营管理模式,突出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方向,积极做好影片的宣传和评介,进一步增强大众休闲的文化内涵;不断拓展新型的高尚休闲项目和活动,积极推进大众化的健康休闲方式,努力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三要提高影院软硬件服务水平。在硬件建设上,力求做到舒适、便利,从技术设施和环境设施两方面双管齐下,提供给观众最舒适惬意的观影感受,完善周边配套设施,配备相应的停车场、休息区和洗手间,给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在软件服务上,倡导人性化、细节化的服务理念,提高消费者所获得的服务价值。四要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将影院视为一个社会企业进行管理,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危机管理等先进的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理念灵活运用于影院的内部管理体系之中,建立责任到人、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影院管理体系,以达到提高影院运营效率的目的。同时,加强对影院员工的业务、服务和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文化程度、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并通过采取一些带有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措施,来实现员工激励,鼓励影院员工为观众提供最为周到贴心的服务。
3.注重宣传推广,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影剧院也不例外。影院管理者应该在影院运营的过程中始终坚定树立品牌意识,从影院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促销活动、宣传渠道、营销手段、影片质量多方面入手,做好影院品牌的建立、传播、发展和维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影院的营销意识,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宣传工具的优势和力量,通过报纸、电视、车体广告、电脑网络等众多形式对影片进行立体包装和宣传,全面开展推广活动。可以通过建立影院官网、创办影院期刊、举办各类专题活动、首映仪式等形式,大力为影院和影片进行营销宣传,适时开展一些公益营销活动,如在抗日战争纪念日,免费开设老红军观影专场;在教师节,举办教师凭教师证免费观影等,扩大影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社会与行业间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4.加强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转变影剧院建设投入机制。在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重视对影剧院投入机制的转变,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投资环境。
一、影剧院对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和促进作用的表现形式
1.影剧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提升城市品味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影剧院以面向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为己任,日益发展成为多功能的文化设施,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文化发展成果的一个平台。作为公益性文化设施,影剧院与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一起,肩负着文化传播和精神建设的任务,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满足了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居民群众可以在影剧院观看影片、聆听讲座、欣赏音乐、参观展览等活动,感受文化多样性,以此来放松身心,开阔视野,丰富业余生活。同时,影剧院可以较好地推介地方的文化形象和发展成果,既能增加城市文化品味,又能提升城市形象档次,可以说一个城市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好坏,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2.影剧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阵地,有利于传播社会文明和普及文化教育。电影作为群众性文化消费产品,在传播文明、普及教育、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休闲娱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影剧院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作用不可低估。它们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文化、新观念,为体制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开路;普及科学知识,破除迷信;同时宣传新的伦理道德,为社会树立新的道德风尚。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影剧院作为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设施,既是文化娱乐场所,也是宣传文化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它以有效的形式,向居民群众提供较高质量且多元化的服务,将文化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很好地承担起公益角色。
3.影剧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引擎,有利于促进和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与其他工商企业和娱乐设施相比,影剧院具有自己的特点:放映场所固定,工作时间具有节奏性,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活动,一般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一般地处闹市,周围居民稠密,工商业昌盛,交通方便,流动人口多,大都有一部分固定观众,且观众的组织性强,经营条件较为优越;设备优良,设施集中齐全,视听环境好,放映质量高,对观众有较大吸引力;利用各种工具及形式开展电影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广泛动员观众;场有定时,座有定席,场与场放映间歇短,座与座排列有序;设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观众,随着电影产品的不断丰富,电影消费重新成为一种时尚,它与餐饮、购物等结合在一起,在打造城市商业圈加快产业集聚、扩大内需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就业服务民生、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能作用。
二、发挥影剧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1.加强政策引导,加快产业集聚。一是政府要重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影剧院在传播文明、带动经济、普及教育、丰富精神生活、增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影剧院列入文化产业发展范畴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范畴,解读、研究、制定、出台和实施对影视企业有吸引力的影视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影剧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规划要先行。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积极推进新型影剧院建设。各级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将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列入所属城市文化设施的具体规划中,特别要支持中小城市、城镇影院建设,对建设项目选址、立项、征地、投入、办证等环节,给予一定的照顾和支持,尽快实现“各县均有数字电影院”的目标。三是改造要升级。实行改造和新建相结合,以政府投入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先进的放映设备和音响系统,改建、扩建一批中小型精品影院;扩大影院规模,打造一批“电影城”、“电影广场”、“电影超市”等多功能、大容量、高档次的观影场所,着力改变现有影院布局不合理、设备陈旧落后、观赏环境差的现状。同时,加大影剧院周边餐饮、购物、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助推影视产业集聚。
2.强化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一要深化“院线制”改革。院线制是中国电影放映体制一项重要改革,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院线制改革已经初显成效,但是院线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打造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要加大吸引外部信息产业、金融部门或者国外投资的进入。要把握时机,建立数字院线,通过运用卫星技术、网络技术和高清晰度数字放映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比如音乐会、体育比赛、娱乐庆典、远程教育和商业会议等的高品质实时影像放映,将观众重新请回电影院,促使电影业由“夕阳产业”的状态转变为“朝阳产业”的状态。二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管理观念,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旧观念,重视市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据电影市场的各种变化,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加快转变影剧院的经营方式,积极探索影剧院的经营管理模式,突出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方向,积极做好影片的宣传和评介,进一步增强大众休闲的文化内涵;不断拓展新型的高尚休闲项目和活动,积极推进大众化的健康休闲方式,努力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三要提高影院软硬件服务水平。在硬件建设上,力求做到舒适、便利,从技术设施和环境设施两方面双管齐下,提供给观众最舒适惬意的观影感受,完善周边配套设施,配备相应的停车场、休息区和洗手间,给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在软件服务上,倡导人性化、细节化的服务理念,提高消费者所获得的服务价值。四要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将影院视为一个社会企业进行管理,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危机管理等先进的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理念灵活运用于影院的内部管理体系之中,建立责任到人、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影院管理体系,以达到提高影院运营效率的目的。同时,加强对影院员工的业务、服务和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文化程度、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并通过采取一些带有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措施,来实现员工激励,鼓励影院员工为观众提供最为周到贴心的服务。
3.注重宣传推广,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影剧院也不例外。影院管理者应该在影院运营的过程中始终坚定树立品牌意识,从影院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促销活动、宣传渠道、营销手段、影片质量多方面入手,做好影院品牌的建立、传播、发展和维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影院的营销意识,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宣传工具的优势和力量,通过报纸、电视、车体广告、电脑网络等众多形式对影片进行立体包装和宣传,全面开展推广活动。可以通过建立影院官网、创办影院期刊、举办各类专题活动、首映仪式等形式,大力为影院和影片进行营销宣传,适时开展一些公益营销活动,如在抗日战争纪念日,免费开设老红军观影专场;在教师节,举办教师凭教师证免费观影等,扩大影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社会与行业间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4.加强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转变影剧院建设投入机制。在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重视对影剧院投入机制的转变,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