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写实 张扬个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怕作文是初中学生的普遍现象,而作文死搬硬套,缺乏个性又更是他们的一大通病。那么怎样才能够较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写出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有自己个性色彩的作文呢?
  一、体验生活,写生活化的作文
  寫文章就象造房子一样,最重要的是要有牢固的地基,而作文的“地基”就是生活,反映身边的人和事,具体真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在这方面有很深刻的体会:有一个学生叫李明军,以前他写作文的“法宝”就是作文选,每次作文都是靠作文选中的这几句、那一段七拼八凑组装而成的。有一次作文写《我们的校园》,他又如此照搬法宝,我看过他的作文真是可气又可笑,但我还是没有批评他,而是带他慢慢地在校园走了一遍,然后让他重写一篇。这次他再也不敢马虎,更不敢去搬“法宝”,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真真实实地去描述,果然写出了一篇好作文。我把他的作文在全班还进行了宣读,并表扬了他。他因此悟到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情,就是要认真地观察体验生活,并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作文越写越好,常在刊物上发表小习作,成了写作高手。为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写诚实的话,表现真实的自我,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后,我常把那些写自己亲身经历生活的好文章拿来朗读评析。所以,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我在生活中、教学上都有意识地去引导教育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二、巧选材料,写个性化的作文
  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不等于就可以写出好文章。只有精心筛选材料,才能展现出作文的个性化,体现出自己对生活深刻独特的认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可谓感动中国,这篇作品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因为魏巍深入到了战火纷飞的前线,深入感受战士们的战斗生活,他因此采访到了100多个生动的事例,但最终精心挑选了最为典型的三个事例,表现出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情怀。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我们的学生选材往往通俗老套:写好人好事就离不开学雷锋、护送同学看病等;写同学就离不开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写家乡变化就离不开造大桥、盖工厂等。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材料好,但再好的材料,你用、我用、大家用,也就会让人产生“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的感觉。例如,我在布置学生以“变”为话题的作文时,这些农村学生大多都用房屋、家用电器、衣着的往昔对比变化去表现“变”,这些虽未尝不可,但都缺乏新颖。而有个学生平时爱观察,讲究材料的筛选,他就独辟蹊径,巧妙选材,写到他的父老乡亲一变以种稻谷为本的耕种传统,在田地里种起水果,卖到城里很赚钱。他这个“变”,就让人耳目一新,颇显新颖、深刻,表现出农民朋友逐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自觉地调整种植产业结构,走上致富之路。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把握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感受、新体验,教育学生拓宽思维,多想想最新的热门话题,身边的新人新事,最新信息,在选材时匠心独运,从而张扬出自己鲜明的写作个性来。
  三、表现真我,写有情感的作文
  我认为学生作文之所以失真,主要有两方面的主观因素:一是害羞心理,二是受“家丑不可外扬”这种传统心理习惯的影响。而殊不知,许多名篇佳作恰恰是用真取胜,以真感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在文中毫不避忌地写到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等等,正是有这种暗淡、悲凉的家庭背景作铺垫,才使《背影》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努力克服以上两种心理的影响,作文时求真写实,言为心声,道出真情。学生写出了真实的好文章,我经常鼓励他们上讲台朗读,让学生在作文中养成敢于表现真我的好习惯,只有表现真我,文章才会有个性色彩,才会感情真挚,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然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走过不少弯路,甚至遭遇到失败和非议。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高扬教学改革的大旗,以人为本,坚持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去探索和实践,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教学的指引下,手持移动终端已经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高中普遍使用电子书包进行信息化协同学习。这一学习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生主观能动的渴望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建构或激发新知识的认知,教师起引导和支持作用,学生处主体地位,是主动积极认知而不是被动接受。电子书包环境下的协同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包含了主体和客观的环境支持。即学习者(主体)主动获取知识,在过程
地理课堂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开展对地理影像视频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活动,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要开发与整合地理影像视频资源  一是国内教育资源库建设起步早,但感觉实用性差,好资源难求,尤其是缺乏系统、完整的资源;二是资源形式多以文献为主,视音频资源少,不太符合初中生年龄需求,资源二次开发不够;三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影像摄影制作,可以丰富地理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