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由青海移动、海北州政法委主办,海北州公安局、青海移动海北分公司承办的海北公安“移动互联+村警”警务通终端捐赠仪式在西宁胜利宾馆举行。捐赠仪式上,青海移动向海北州所有村警捐赠警务通终端240台及缴费卡8万元,用于一线民警日常工作的开展。
据悉,海北州本着来自群众、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自2014年首创“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将治安防控巡逻、流动人口管理、法制工作宣传、矛盾纠纷排查、便民利民服务七大职责集中于村警一身,为海北州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宁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目前,该机制已上升为“青海模式”。
“警务通”平台由省公安厅建设、青海移动承建,可满足一线民警利用警务通终端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对公安信息的查询、短信群发及协查通报等功能应用,大大提高了一线民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了一线民警与警务信息系统的融合。(一丁)
城北区“互联网+”优化班子考核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辖区群众就可以对领导班子及干部进行安全、有效的网上评议;考核组人员随时随地查看各单位评分细则,现场打分,后台分值生成一气呵成。以往,要几个人一个月统计完成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内各单位评价结果一目了然。
2015年,城北区按照考真、考准、考实的原则,对年度班子绩效考核从组织实施到指标体系、程序和方法、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改考核结构,变年终考核“一锤定音”。实现日常监管为主,年底考核为辅;“勤鞭快马”使考核结果更加切合于各部门日常工作实际。借网络手段,切实提高考核效率。通过两年的探索和修正,城北区在全省率先开发的数字化绩效过程预警考核系统,不断成熟完善。今年,新开发投票测评系统、年底考核APP系统。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工作进程与监控预警同步、绩效评价和综合评定同步,简化了考核程序,提高了考核效率,为目标的实时监管和日常绩效预警考核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不断将考核工作向更加科学、公正、客观、高效推进。(甘富鑫)
海晏县谱写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近年来,海晏县实施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建设,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措施,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农牧业向市场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海晏县以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农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为总体目标,在生产设施装备、经营模式创新、产业化生产、农牧业科技、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重点培育,建立了“田、园、场、区”的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今年,共争取国家项目二十多项,项目资金8500万元,全县建成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14个,实现牧业村全部建设完成,覆盖率100%。并成功申报了海晏牦牛和海晏羔羊肉两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提升了海晏县牛羊肉品牌形象。(马智尧)
大通县为党风廉政建设划上“硬杠杠”
大通县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明确职责定位,不断创新纪律审查工作的方式,为党风廉政建设划上“硬杠杠”。
去年以来,大通县纪委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结合“三基”建设,开展了“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主题教育宣传月和一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同时,开通了“北川清风”微信平台,建成14个县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和1个警示教育基地。各乡镇配备了专职纪委书记,制定下发了《大通县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实行了单独考核奖惩。在全县289个村健全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全县20个乡镇配备了专职“阳光农廉网”工作人员。
今年,全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网络举报等220件,初核问题线索111件,立案24件,共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人,移交司法机关1件1人。在全县20个乡镇按片区建立了4个办案协作区,着力解决基层办案力量薄弱的问题。(刁永萍)
省体育局攻坚拔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事关民生福祉。省体育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要求,从政治的高度定调子、拿盘子、引路子、摘帽子,将工作推向深入。
精确识别,找到贫困的“根”。一是紧紧围绕“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三大问题,通过“看、问、查、评”四种手段,对湟中和循化2县6个帮扶村的基本情况、贫困家庭、重点对象有了深入了解。二是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三是召开会议对贫困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以文化教育、身体残疾、思想观念、劳动技能等进行综合、归类,真正查找到贫困的“病根子”。
精确谋划,开出脱贫的“方”。一是到村到户。严格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达到确保帮扶效果。二是因户施策。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协调推进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精确管理,管好扶贫的“帐”。一是建立完善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精确帮扶,摘掉贫困的“帽”。一是采取群众“点菜”、干部“下厨”方式,从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逐步推进,逐项销号,逐户脱贫。二是把“担子”与“帽子”相结合,实行各单位扶贫包干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负责考核和干部年终考核当中,做到第一书记任务不完成不撤离、扶贫工作群众不满意不撤离。 玛多县加强“三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自省州党委全面部署“三基”建设工作以来,玛多县委切实把加强“三基”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着力解决在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党在藏区的执政根基。一是县委始终坚持“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稳定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稳定”的工作理念,把“三基”建设纳入全县工作大局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对于涉及“三基”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及时提交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做到“三基”建设议题随提随议、随议随决、随决随办。二是县委及时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结亲帮扶送温暖、全民参与促三基”等基层党建实践活动,同时,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包乡、包村、包寺、包户”等“四包”工作,全县277名党员领导干部与242户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结成“对子”、认作“亲戚”,做到重要节日、婚丧嫁娶、生病住院、重大灾害和困难、重大矛盾纠纷、重要紧急情况等“六必到”。三是实施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基层党建、惠民政策、生态保护、涉藏维稳、反腐倡廉、民族团结、法律法规等内容,通过集中培训、赴外考察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教育培训的力度。四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2年以来,在果洛新村、河源新村、玛查理村、野牛沟村4个生态移民村累计投入资金3788.4万元,培育掐丝唐卡制作、民族服饰加工、藏毯编织、种植养殖、畜产品加工等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治多县近九成支出花在民生上
2015年,治多县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截至去年底,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超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89%,创历史新高。
治多县地处长江源头地区,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的治多县把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投入7641万元,大力推进幼儿园及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及“改薄”工程建设。投入2065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和村医补助。投入1.5亿元,用于草原、森林生态保护、畜禽品种改良、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及易地搬迁、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发展。投资8403万元,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标准,提升五保户供养及优抚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及工伤保险覆盖面。投入3857万元,全力支持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农牧区危房改造,完善了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李占轶)
祁连县野牛沟乡“五个三”助力“三基”建设
祁连县野牛沟乡推行“五个三”(即三帮、三送、三访、三查、三改)工作制度,深入村社牧户广泛宣传、调查研究、查摆问题、调处纠纷、解决困难,有力提高了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为方便各族群众办事,节省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该乡编发了集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办事人员信息等为一体的《野牛沟乡便民服务指南》。在扎实开展“三基”建设工作中,党员干部帮助联点村建立健全基层组织、谋划发展大计、解决实际问题,使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指导各村在生态畜牧业和有机畜牧业建设上帮助群众开展羔羊集中育肥、牦牛“一年一胎”和白藏羊“两年三胎”、并开展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工作。采取分散入户、集中开会等方式,把党和政府支持农牧区发展、社会救助保障、奖励扶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及时传达给牧民群众,其间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党员干部深入村社开展访贫问苦、访民问愿、访贤问计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牧民群众的所思、所愿,把群众的意愿第一时间向上级党委汇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截至目前,该乡发放贫困慰问金4万元、面粉5.5吨、大米500斤,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18次,摸排各类矛盾纠纷35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96%。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宗旨观念、查工作作风、查廉洁自律,深入查找和整改本人在“四风”及“民生”方面的问题,改进领导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各族群众得到了更优质的服务。(岳文奎)
省建行落实“两个责任”问题清单开展自查自纠
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省建行按照建总行《自查自纠“问题清单”》,对照问题清单认真组织好自查自纠工作。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自觉。各级党委班子、党委成员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观念,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及建总行党委要求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是行动上敢动真格,确保立查立改。各级党委对照“问题清单”,逐项自查自纠,检查是否存在党委班子落实主体责任情况不到位、党委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到位、党委班子其他成员落实“一岗双责”不到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建总行十项要求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有迹可循,杜绝把责任停在口头上,画个圈,表个态,点个卯,走个过场,应付了事。党委主要负责人切实承担起自查自纠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扛稳、抓牢、做实。
三是建立倒查机制,有效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自查自纠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负责。对应发现的问题没发现、发现的不查处、该报告不报告、应整改未督促整改的,将严肃追究责任。(徐俐霞)
西宁城西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再获荣誉
2015年12月22日,在青海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推进会暨青少年“建设法治青海四个一”活动总结大会上,城西区人民法院被评为2014年度青海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城西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被表彰为青海省青少年“建设法治青海四个一”活动优秀组织奖。
城西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己任,结合少年案件审判工作的特点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在审判工作中,注意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在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上,充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做好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的同时,城西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法官还采用下社区、进学校进行法制宣传,走访少管所回访服刑少年犯,与辖区司法局配合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工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本辖区内的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张德)
据悉,海北州本着来自群众、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自2014年首创“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将治安防控巡逻、流动人口管理、法制工作宣传、矛盾纠纷排查、便民利民服务七大职责集中于村警一身,为海北州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宁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目前,该机制已上升为“青海模式”。
“警务通”平台由省公安厅建设、青海移动承建,可满足一线民警利用警务通终端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对公安信息的查询、短信群发及协查通报等功能应用,大大提高了一线民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了一线民警与警务信息系统的融合。(一丁)
城北区“互联网+”优化班子考核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辖区群众就可以对领导班子及干部进行安全、有效的网上评议;考核组人员随时随地查看各单位评分细则,现场打分,后台分值生成一气呵成。以往,要几个人一个月统计完成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内各单位评价结果一目了然。
2015年,城北区按照考真、考准、考实的原则,对年度班子绩效考核从组织实施到指标体系、程序和方法、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改考核结构,变年终考核“一锤定音”。实现日常监管为主,年底考核为辅;“勤鞭快马”使考核结果更加切合于各部门日常工作实际。借网络手段,切实提高考核效率。通过两年的探索和修正,城北区在全省率先开发的数字化绩效过程预警考核系统,不断成熟完善。今年,新开发投票测评系统、年底考核APP系统。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工作进程与监控预警同步、绩效评价和综合评定同步,简化了考核程序,提高了考核效率,为目标的实时监管和日常绩效预警考核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不断将考核工作向更加科学、公正、客观、高效推进。(甘富鑫)
海晏县谱写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近年来,海晏县实施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建设,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措施,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农牧业向市场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海晏县以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农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为总体目标,在生产设施装备、经营模式创新、产业化生产、农牧业科技、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重点培育,建立了“田、园、场、区”的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今年,共争取国家项目二十多项,项目资金8500万元,全县建成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14个,实现牧业村全部建设完成,覆盖率100%。并成功申报了海晏牦牛和海晏羔羊肉两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提升了海晏县牛羊肉品牌形象。(马智尧)
大通县为党风廉政建设划上“硬杠杠”
大通县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明确职责定位,不断创新纪律审查工作的方式,为党风廉政建设划上“硬杠杠”。
去年以来,大通县纪委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结合“三基”建设,开展了“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主题教育宣传月和一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同时,开通了“北川清风”微信平台,建成14个县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和1个警示教育基地。各乡镇配备了专职纪委书记,制定下发了《大通县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实行了单独考核奖惩。在全县289个村健全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全县20个乡镇配备了专职“阳光农廉网”工作人员。
今年,全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网络举报等220件,初核问题线索111件,立案24件,共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人,移交司法机关1件1人。在全县20个乡镇按片区建立了4个办案协作区,着力解决基层办案力量薄弱的问题。(刁永萍)
省体育局攻坚拔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事关民生福祉。省体育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要求,从政治的高度定调子、拿盘子、引路子、摘帽子,将工作推向深入。
精确识别,找到贫困的“根”。一是紧紧围绕“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三大问题,通过“看、问、查、评”四种手段,对湟中和循化2县6个帮扶村的基本情况、贫困家庭、重点对象有了深入了解。二是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三是召开会议对贫困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以文化教育、身体残疾、思想观念、劳动技能等进行综合、归类,真正查找到贫困的“病根子”。
精确谋划,开出脱贫的“方”。一是到村到户。严格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达到确保帮扶效果。二是因户施策。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协调推进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精确管理,管好扶贫的“帐”。一是建立完善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精确帮扶,摘掉贫困的“帽”。一是采取群众“点菜”、干部“下厨”方式,从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逐步推进,逐项销号,逐户脱贫。二是把“担子”与“帽子”相结合,实行各单位扶贫包干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负责考核和干部年终考核当中,做到第一书记任务不完成不撤离、扶贫工作群众不满意不撤离。 玛多县加强“三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自省州党委全面部署“三基”建设工作以来,玛多县委切实把加强“三基”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着力解决在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党在藏区的执政根基。一是县委始终坚持“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稳定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稳定”的工作理念,把“三基”建设纳入全县工作大局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对于涉及“三基”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及时提交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做到“三基”建设议题随提随议、随议随决、随决随办。二是县委及时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结亲帮扶送温暖、全民参与促三基”等基层党建实践活动,同时,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包乡、包村、包寺、包户”等“四包”工作,全县277名党员领导干部与242户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结成“对子”、认作“亲戚”,做到重要节日、婚丧嫁娶、生病住院、重大灾害和困难、重大矛盾纠纷、重要紧急情况等“六必到”。三是实施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基层党建、惠民政策、生态保护、涉藏维稳、反腐倡廉、民族团结、法律法规等内容,通过集中培训、赴外考察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教育培训的力度。四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2年以来,在果洛新村、河源新村、玛查理村、野牛沟村4个生态移民村累计投入资金3788.4万元,培育掐丝唐卡制作、民族服饰加工、藏毯编织、种植养殖、畜产品加工等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治多县近九成支出花在民生上
2015年,治多县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截至去年底,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超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89%,创历史新高。
治多县地处长江源头地区,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的治多县把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投入7641万元,大力推进幼儿园及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及“改薄”工程建设。投入2065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和村医补助。投入1.5亿元,用于草原、森林生态保护、畜禽品种改良、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及易地搬迁、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发展。投资8403万元,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标准,提升五保户供养及优抚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及工伤保险覆盖面。投入3857万元,全力支持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农牧区危房改造,完善了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李占轶)
祁连县野牛沟乡“五个三”助力“三基”建设
祁连县野牛沟乡推行“五个三”(即三帮、三送、三访、三查、三改)工作制度,深入村社牧户广泛宣传、调查研究、查摆问题、调处纠纷、解决困难,有力提高了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为方便各族群众办事,节省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该乡编发了集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办事人员信息等为一体的《野牛沟乡便民服务指南》。在扎实开展“三基”建设工作中,党员干部帮助联点村建立健全基层组织、谋划发展大计、解决实际问题,使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指导各村在生态畜牧业和有机畜牧业建设上帮助群众开展羔羊集中育肥、牦牛“一年一胎”和白藏羊“两年三胎”、并开展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工作。采取分散入户、集中开会等方式,把党和政府支持农牧区发展、社会救助保障、奖励扶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及时传达给牧民群众,其间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党员干部深入村社开展访贫问苦、访民问愿、访贤问计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牧民群众的所思、所愿,把群众的意愿第一时间向上级党委汇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截至目前,该乡发放贫困慰问金4万元、面粉5.5吨、大米500斤,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18次,摸排各类矛盾纠纷35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96%。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宗旨观念、查工作作风、查廉洁自律,深入查找和整改本人在“四风”及“民生”方面的问题,改进领导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各族群众得到了更优质的服务。(岳文奎)
省建行落实“两个责任”问题清单开展自查自纠
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省建行按照建总行《自查自纠“问题清单”》,对照问题清单认真组织好自查自纠工作。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自觉。各级党委班子、党委成员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观念,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及建总行党委要求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是行动上敢动真格,确保立查立改。各级党委对照“问题清单”,逐项自查自纠,检查是否存在党委班子落实主体责任情况不到位、党委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到位、党委班子其他成员落实“一岗双责”不到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建总行十项要求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有迹可循,杜绝把责任停在口头上,画个圈,表个态,点个卯,走个过场,应付了事。党委主要负责人切实承担起自查自纠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扛稳、抓牢、做实。
三是建立倒查机制,有效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自查自纠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负责。对应发现的问题没发现、发现的不查处、该报告不报告、应整改未督促整改的,将严肃追究责任。(徐俐霞)
西宁城西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再获荣誉
2015年12月22日,在青海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推进会暨青少年“建设法治青海四个一”活动总结大会上,城西区人民法院被评为2014年度青海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城西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被表彰为青海省青少年“建设法治青海四个一”活动优秀组织奖。
城西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己任,结合少年案件审判工作的特点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在审判工作中,注意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在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上,充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做好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的同时,城西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法官还采用下社区、进学校进行法制宣传,走访少管所回访服刑少年犯,与辖区司法局配合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工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本辖区内的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