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溶血后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的血液标本,制备成溶血组和非溶血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其肝功能,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浓度增高,血浆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直接胆红素(D-Bil)、胆红素(T-Bil)。结果所有标本正确进行检测,溶血组的ALT、AST、TP、ALB水平较非溶血组明显升高,而γ-GT、ALP、D-Bil、T-Bil水平明显较非溶血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干扰,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临床检验前应注意标本的收集,避免标本溶血。
【关键词】溶血标本;肝功能;检验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13-02
临床肝功能检测是一项常规检测内容,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一般肝功能检测标本大量,这对其准确的检测结果要求较高。近年来,相当多的研究发现标本溶血之后,会干扰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影响其准确性[1]。因此,为了避免检验结果的误差,溶血问题必须避免,加强对标本管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制备溶血及非溶血标本,分别检测肝功能,并比较差异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我院2012年6月体检中心的健康人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4-58岁之间,排除患有病毒性肝炎、使用过能产生肝功能损害的药物等因素。
1.2研究方法所有体检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每人抽取6ml,分装于两个标本管中。一管正常离心,分离血清后检测肝功能为非溶血组;一管先置于冷冻冰箱内,半小时后取出解冻后离心,检测肝功能为溶血组。所有标本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肝功能的ALT、AST、TP、ALB、γ-GT、ALP、D-Bil、T-Bil水平,记录整理结果并比较。
1.3數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血液标本肝功能测定结果显示:溶血管血浆中的AST、ALT、TP、ALB浓度较非溶血管明显增高,血浆中γ-GT、ALP、T-Bil、D-Bil浓度较非溶血管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肝功能检查作为临床常用的一项检验指标,其各项指标主要反应肝脏代谢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损害,从而帮助临床诊断病情的严重性。肝功能的主要检查项目有血清酶活性的测定、血清蛋白的测定及血清胆红素的测定。肝功能检查,影响其结果的原因很多,溶血是个重要因素之一。标本溶血在临床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难以完全避免。溶血有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之分,溶血之后红细胞破裂,内含的大量成分进入血清,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常见的原因有很多,较为复杂,有机械性损伤,如静脉抽血时止血带过紧,抽血不顺利,抽血注射器或者试管存在杂质,离心过程中转速过快,这些均可造成血液溶血;理化因素如药物反应以及化学低渗液体的作用,造成溶血,进而影响各检验结果。本文中溶血标本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值与非溶血组的正常测定值相比较差异显著,进一步证实溶血影响肝功能结果[2]。临床中要严格各种操作规程,减少一些主观客观影响因素,提高肝功能检验准确性。
本文结果显示溶血标本促使ALT、AST、TP、ALB水平升高,而使得γ-GT、ALP、D-Bil、T-Bil水平下降。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3.1相关文献报道,红细胞内外AST、ALT浓度差较大,红细胞内AST、ALT水平较高,轻微溶血后红细胞破裂,即造成浓度差消失,溶血标本ALT、AST、TP、ALB水平升高。
3.2红细胞内γ-GT、ALP含量较低,溶血后标本被动稀释,消耗氧化剂,造成含量降低。
3.3血清胆红素多经J-G法进行测定,血红蛋白可竞争性抑制胆红素与试剂的作用,造成测定值下降。
3.4血清蛋白影响即因为血红蛋白与双缩脲发生反应,导致蛋白值较高[3]。
总之,血液标本溶血可造成肝功能检验结果异常,临床检验中要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在采集、运送及检测等诸多过程中均应严格注意,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溶血。如果发现肉眼溶血,尽量利用仪器的血清信息补偿功能进行修正,尽量纠正检测结果,使得肝功能检测结果尽可能的准确,为临床诊断治疗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孔艳玲.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98-100.
[2]唐清.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3(27):8-22.
[3]蒋晓仪.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109-1110.
【关键词】溶血标本;肝功能;检验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13-02
临床肝功能检测是一项常规检测内容,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一般肝功能检测标本大量,这对其准确的检测结果要求较高。近年来,相当多的研究发现标本溶血之后,会干扰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影响其准确性[1]。因此,为了避免检验结果的误差,溶血问题必须避免,加强对标本管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制备溶血及非溶血标本,分别检测肝功能,并比较差异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我院2012年6月体检中心的健康人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4-58岁之间,排除患有病毒性肝炎、使用过能产生肝功能损害的药物等因素。
1.2研究方法所有体检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每人抽取6ml,分装于两个标本管中。一管正常离心,分离血清后检测肝功能为非溶血组;一管先置于冷冻冰箱内,半小时后取出解冻后离心,检测肝功能为溶血组。所有标本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肝功能的ALT、AST、TP、ALB、γ-GT、ALP、D-Bil、T-Bil水平,记录整理结果并比较。
1.3數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血液标本肝功能测定结果显示:溶血管血浆中的AST、ALT、TP、ALB浓度较非溶血管明显增高,血浆中γ-GT、ALP、T-Bil、D-Bil浓度较非溶血管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肝功能检查作为临床常用的一项检验指标,其各项指标主要反应肝脏代谢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损害,从而帮助临床诊断病情的严重性。肝功能的主要检查项目有血清酶活性的测定、血清蛋白的测定及血清胆红素的测定。肝功能检查,影响其结果的原因很多,溶血是个重要因素之一。标本溶血在临床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难以完全避免。溶血有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之分,溶血之后红细胞破裂,内含的大量成分进入血清,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常见的原因有很多,较为复杂,有机械性损伤,如静脉抽血时止血带过紧,抽血不顺利,抽血注射器或者试管存在杂质,离心过程中转速过快,这些均可造成血液溶血;理化因素如药物反应以及化学低渗液体的作用,造成溶血,进而影响各检验结果。本文中溶血标本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值与非溶血组的正常测定值相比较差异显著,进一步证实溶血影响肝功能结果[2]。临床中要严格各种操作规程,减少一些主观客观影响因素,提高肝功能检验准确性。
本文结果显示溶血标本促使ALT、AST、TP、ALB水平升高,而使得γ-GT、ALP、D-Bil、T-Bil水平下降。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3.1相关文献报道,红细胞内外AST、ALT浓度差较大,红细胞内AST、ALT水平较高,轻微溶血后红细胞破裂,即造成浓度差消失,溶血标本ALT、AST、TP、ALB水平升高。
3.2红细胞内γ-GT、ALP含量较低,溶血后标本被动稀释,消耗氧化剂,造成含量降低。
3.3血清胆红素多经J-G法进行测定,血红蛋白可竞争性抑制胆红素与试剂的作用,造成测定值下降。
3.4血清蛋白影响即因为血红蛋白与双缩脲发生反应,导致蛋白值较高[3]。
总之,血液标本溶血可造成肝功能检验结果异常,临床检验中要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在采集、运送及检测等诸多过程中均应严格注意,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溶血。如果发现肉眼溶血,尽量利用仪器的血清信息补偿功能进行修正,尽量纠正检测结果,使得肝功能检测结果尽可能的准确,为临床诊断治疗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孔艳玲.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98-100.
[2]唐清.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3(27):8-22.
[3]蒋晓仪.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1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