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演说、一个充满真情而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切莫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
例如:教师设置音乐背景,创设特殊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同学们边听边体验,似乎自己就是渔夫,经历了一场善与恶、美与丑的智斗,深深地感受到对待魔鬼那样的敌人不能存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克敌制胜。同时,学生惩恶扬善的道德力量、审美情操也得到提升与强化。
二、在思考上留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三、在心理上留白,把学生探索的热情点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孔乙己》时,有位教师于无疑处生疑,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一愣。随后,这位教师接着笑了,说:“他地位太低,姓名被世人忽略,只有绰号叫孔乙己。”学生这一愣,正是“留白”价值的体现:学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内心却如即将喷发的熔岩。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門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白”也就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演说、一个充满真情而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切莫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
例如:教师设置音乐背景,创设特殊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同学们边听边体验,似乎自己就是渔夫,经历了一场善与恶、美与丑的智斗,深深地感受到对待魔鬼那样的敌人不能存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克敌制胜。同时,学生惩恶扬善的道德力量、审美情操也得到提升与强化。
二、在思考上留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三、在心理上留白,把学生探索的热情点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孔乙己》时,有位教师于无疑处生疑,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一愣。随后,这位教师接着笑了,说:“他地位太低,姓名被世人忽略,只有绰号叫孔乙己。”学生这一愣,正是“留白”价值的体现:学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内心却如即将喷发的熔岩。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門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白”也就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