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由己的回归——从繁漪、愫方形象看曹禺戏剧美学思想的转变

来源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充溢阳刚之美的现代话剧创作中,曹禺似乎是个例外,他所倾心的一直是剧作中的盈盈诗意和脉脉诗情。孤独抑郁的个性和敏感纤细的情感使他对作为阴柔之美象征的女性情有独钟,那些玲珑剔透、温婉娇艳的女性才是真正令曹禺萦萦于怀无法割舍的,她们本性的善良无辜和命运的凄惨不幸牢牢地揪住他的心灵,诱惑着他一步步地走近去。
其他文献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北宋崇宁癸未(公元1103年)至靖康丙午(1126年)二十三年间东京开封之都城胜事,该书卷之八中元节条载:“勾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
天字第一号试题在中国,提起高考试题,人们首先会想到高考作文题,因为在所有各科试题中,就单题而论,它的分量最重,答题字数最多,答题时间最长,综合性最高,主观性最强,占分比
在尤金·奥尼尔的剧作中,人们感到有一种深沉的力,一种想要表现非理性的思想和情感的探索精神。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寻求“自我”,奥尼尔在这个问题上尝试了若干不
融化的眼睛孙大庆在帷幕开启的瞬间,观众开始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心灵走在亦真亦幻的道路上,他们为在这种体验中感受到的强度远远超过生活现实的客观主动性而心驰神往。在这个被称
语言即文化。“打野呵”一词通行于宋代,向来为中国戏剧史学者所重视。有关这一词语的追溯与考辨,涉及语言学、戏剧学、民俗学和宗教傩戏等方面的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故而值得一提
曹禺的前两部悲剧,《雷雨》和《日出》,赢得了批评家和一般观众的赞誉。而《原野》,他的第三部戏剧,却遭到了人们的鄙弃和贬损。批判意见集中于《原野》的不能合乎于社会现实主义
阿达莫夫阿尔图尔·阿达莫夫(1908-1970)一度被人们视为荒诞派戏剧的三位代表作家之一,与贝克特·尤涅斯库齐名,但是,后来他离开了这一运动。阿达莫夫生于俄国,四岁时随父
近两年国内已有或将有5部莎士比亚辞典问世,小型的有农村读物出版社的《简明莎士比业辞典》(已出),中型的有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莎士比亚辞典》(已出),山西教育出版社的《莎士比亚戏
人们知道,曹禺的戏剧艺术及其卓著成就,与外来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此,抛开曹禺与外国戏剧文化的关系,就难以对他的戏剧美学思想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深刻的理解。曹禺谈到他学
金色的布拉格耸立着上百个尖塔座落在欧洲的心脏,从罗马式到巴洛克式的著名建筑在城中随处可见。这里是德沃夏克和斯美塔那的故乡,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的艺术圣殿。这里也是中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