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结合盐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参照高质量发展及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提出建设一个“政府引导、市场调控、资源集聚、服务完善”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盐城开发区
一、前言
“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确保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利用供给侧改革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带出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局面?狠抓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这个“纲举目张”的关键要素应该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
创新型产业聚集区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是接轨国际、实现国际化的必然选择。2013年科技部印发关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2017年已有超过90%的省级政府把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纳入到科技部的工作会商内容,全国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設工作正在全面有序地稳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不仅是我国现阶段转型升级的主引擎,也是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同时还是以上率下的示范区。因此,提出切实适合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转变的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内涵
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是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制度和技术创新为关键驱动力,有效聚集创新资源和要素,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加工度企业集群发展为特征的主导产业或充分体现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基本形成有效支撑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服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区相比,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创新程度更高,是包容知识型产业和技术型产业的新型现代化集聚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产业不仅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中的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等。
三、盐城开发区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发展现状:盐城开发区处于“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点,集中韩(盐城)产业园、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于一身,是苏北首家实现“千亿工业销售、百亿财政收入”的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拥有中国沿海汽车城、韩资工业园、盐城综合保税区、盐城未来科技城、韩国社区5大功能平台,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特色示范基地、江苏省唯一韩资密集区、沿海台资新高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盐城经开区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光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三大新兴产业为重点,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区内集聚各类企业1800多家,吸引现代起亚、美国江森、日本富士重工、法国佛吉亚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外资合作领域已拓展到日韩、港台、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盐城开发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服务体系以及各项优惠政策,赢得了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成为中国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是盐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
面临问题:对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准,盐城开发区存在产业结构、园区发展、资源要素的“不平衡”,存在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改革开放创新、“双招双引”的“不充分”,存在产与城、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的“不配套”。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虹吸效应,出现本地资本、人才、项目、资源的外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开发区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目前盐城开发区向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发展还处在初期,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制度环境不完善。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如何营造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开发区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乏力、信用环境较差、僵硬的行政区划不利于生产要素大范围流动和聚集等。
2. 结构性改革有待加强。由于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尚处于形成初期,园区产业链尚不完善,传统制造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主体地位,高新尖产业较少,高附加值产品不够,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不足,人才流动性较低,企业分工协作水平较低等。
3. 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在相当长的时期,园区仅按照政府规划、政府政策要求,通过行政审批配置资源,直接插手经营管理企业,“硬指标”、“一刀切”,从而导致供给效率不高、供给质量不高,甚至起到反效果,没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 缺乏专业性的服务支持。专业性服务是针对企业需求提供的相应服务,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目前园区配套的公共服务不足,金融担保机构、教育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较少,缺乏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服务的专业团队和人员,而且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四、盐城开发区推进以供给侧改革引领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的思路
(一) 发挥政府作用,政策恒久引导
在推动盐城开发区向创新性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是操控市场和干预企业经营,而是为市场有序运行提供更好的条件,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供给侧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创造条件,改善供给并放松对供给的不合理约束和抑制。这要求开发区要有明确的、可持续的发展定位,园区规划一是要有前瞻性,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二是重点发展能够创造新需求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信息、文化、金融、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领域;三是要实行精准招商和精准发展,产业的关联性要强,坚决抵制来者不拒、随意填充的发展模式。另外,政府更迭造成的非理性引导要少,相应的政策环境要有延续性,朝令夕改是发展产业的大忌。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特点,政策的增减不宜过度、频繁。 (二)发挥市场作用,去产能、补短板
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要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实现资源的优化再配置,激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一方面,要重视利用市场机制,强化环境监管,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防止地方政府扭曲要素价格补贴产能投资,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与法律体系,使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能有效“去产能”。另一方面,运用政府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补贴政策去扶植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和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加强行业协作,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发挥资本的市场作用,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健全合理投资回报机制与风险机制,加快高新尖产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补短板”領域的建设中来。
(三)集聚创新资源,支持创新发展
企业作为园区发展的主体,是园区创新活力的引爆点,企业业态将直接影响整个集聚区的发展水平。在当今推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创新型集聚区应与最前沿科技并行,要面向国际、国内引进和发展如 “人工智能+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智慧养老等战略性新兴企业或行业中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吸收创新研发组织、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新业态的独角兽企业。此外,还要鼓励引进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成立技术转移中心,让产学研进一步渗透,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
园区发展看产业,产业支撑看项目,项目来源看招商,招商竞争看人才。园区应通过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加速聚集具有工匠精神的科技型人才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型人才。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聘请富有经验和人脉的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成功创业者、培训机构等对企业和创新创业人员进行全面辅导,提高企业、创新创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知识,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效能,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与“创二代企业家”。
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资本和外部智力。一方面,园区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组建众筹银行、创客银行、科技成果转化银行等,探索开展科技保险工作,推进金融与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研发与创新风险。另一方面,园区可以建立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共研究机构(官方智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高校、民间团体建立私营研究机构(高校智库、民间智库),向高端智库“借智借脑”。
(四)完善服务体系,提升能力建设
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政策、市场、资源的比拼,更是营商环境的优胜劣汰。要建立比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更加卓越的营商环境,就必须打造务实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让市场主体、服务对象提出意见建议,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应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引进优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成长数据库,打造智慧型服务高地。推进“一张网”向下延伸,建设全区政务服务统一门户和基层网上服务站点,强化政府企业的协同联动,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为企业及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定制化服务,促进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扩散叠加和高效溢出。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关键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才能针对企业需求提供相应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围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等多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开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试点;探索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的机制,实现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
五、总结
只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集聚一流的人才,催生一流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流的企业。盐城开发区要实现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就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新实践,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的创新性、均衡性、协调性、效益性、可持续性,打造接地气的创新性产业生态圈,奋力开启新时代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事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Z].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
[2]李由.发展需求与政府供给:兼论供给侧改革[J].人民论坛,2015(35).
(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盐城开发区
一、前言
“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确保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利用供给侧改革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带出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局面?狠抓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这个“纲举目张”的关键要素应该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
创新型产业聚集区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是接轨国际、实现国际化的必然选择。2013年科技部印发关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2017年已有超过90%的省级政府把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纳入到科技部的工作会商内容,全国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設工作正在全面有序地稳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不仅是我国现阶段转型升级的主引擎,也是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同时还是以上率下的示范区。因此,提出切实适合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转变的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内涵
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是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制度和技术创新为关键驱动力,有效聚集创新资源和要素,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加工度企业集群发展为特征的主导产业或充分体现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基本形成有效支撑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服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区相比,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创新程度更高,是包容知识型产业和技术型产业的新型现代化集聚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产业不仅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中的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等。
三、盐城开发区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发展现状:盐城开发区处于“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点,集中韩(盐城)产业园、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于一身,是苏北首家实现“千亿工业销售、百亿财政收入”的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拥有中国沿海汽车城、韩资工业园、盐城综合保税区、盐城未来科技城、韩国社区5大功能平台,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特色示范基地、江苏省唯一韩资密集区、沿海台资新高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盐城经开区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光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三大新兴产业为重点,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区内集聚各类企业1800多家,吸引现代起亚、美国江森、日本富士重工、法国佛吉亚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外资合作领域已拓展到日韩、港台、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盐城开发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服务体系以及各项优惠政策,赢得了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成为中国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是盐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
面临问题:对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准,盐城开发区存在产业结构、园区发展、资源要素的“不平衡”,存在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改革开放创新、“双招双引”的“不充分”,存在产与城、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的“不配套”。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虹吸效应,出现本地资本、人才、项目、资源的外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开发区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目前盐城开发区向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发展还处在初期,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制度环境不完善。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如何营造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开发区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乏力、信用环境较差、僵硬的行政区划不利于生产要素大范围流动和聚集等。
2. 结构性改革有待加强。由于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尚处于形成初期,园区产业链尚不完善,传统制造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主体地位,高新尖产业较少,高附加值产品不够,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不足,人才流动性较低,企业分工协作水平较低等。
3. 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在相当长的时期,园区仅按照政府规划、政府政策要求,通过行政审批配置资源,直接插手经营管理企业,“硬指标”、“一刀切”,从而导致供给效率不高、供给质量不高,甚至起到反效果,没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 缺乏专业性的服务支持。专业性服务是针对企业需求提供的相应服务,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目前园区配套的公共服务不足,金融担保机构、教育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较少,缺乏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服务的专业团队和人员,而且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四、盐城开发区推进以供给侧改革引领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的思路
(一) 发挥政府作用,政策恒久引导
在推动盐城开发区向创新性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是操控市场和干预企业经营,而是为市场有序运行提供更好的条件,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供给侧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创造条件,改善供给并放松对供给的不合理约束和抑制。这要求开发区要有明确的、可持续的发展定位,园区规划一是要有前瞻性,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二是重点发展能够创造新需求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信息、文化、金融、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领域;三是要实行精准招商和精准发展,产业的关联性要强,坚决抵制来者不拒、随意填充的发展模式。另外,政府更迭造成的非理性引导要少,相应的政策环境要有延续性,朝令夕改是发展产业的大忌。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特点,政策的增减不宜过度、频繁。 (二)发挥市场作用,去产能、补短板
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要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实现资源的优化再配置,激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一方面,要重视利用市场机制,强化环境监管,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防止地方政府扭曲要素价格补贴产能投资,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与法律体系,使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能有效“去产能”。另一方面,运用政府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补贴政策去扶植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和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加强行业协作,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发挥资本的市场作用,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健全合理投资回报机制与风险机制,加快高新尖产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补短板”領域的建设中来。
(三)集聚创新资源,支持创新发展
企业作为园区发展的主体,是园区创新活力的引爆点,企业业态将直接影响整个集聚区的发展水平。在当今推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创新型集聚区应与最前沿科技并行,要面向国际、国内引进和发展如 “人工智能+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智慧养老等战略性新兴企业或行业中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吸收创新研发组织、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新业态的独角兽企业。此外,还要鼓励引进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成立技术转移中心,让产学研进一步渗透,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
园区发展看产业,产业支撑看项目,项目来源看招商,招商竞争看人才。园区应通过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加速聚集具有工匠精神的科技型人才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型人才。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聘请富有经验和人脉的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成功创业者、培训机构等对企业和创新创业人员进行全面辅导,提高企业、创新创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知识,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效能,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与“创二代企业家”。
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资本和外部智力。一方面,园区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组建众筹银行、创客银行、科技成果转化银行等,探索开展科技保险工作,推进金融与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研发与创新风险。另一方面,园区可以建立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共研究机构(官方智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高校、民间团体建立私营研究机构(高校智库、民间智库),向高端智库“借智借脑”。
(四)完善服务体系,提升能力建设
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政策、市场、资源的比拼,更是营商环境的优胜劣汰。要建立比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更加卓越的营商环境,就必须打造务实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让市场主体、服务对象提出意见建议,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应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引进优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成长数据库,打造智慧型服务高地。推进“一张网”向下延伸,建设全区政务服务统一门户和基层网上服务站点,强化政府企业的协同联动,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为企业及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定制化服务,促进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扩散叠加和高效溢出。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关键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才能针对企业需求提供相应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围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等多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开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试点;探索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的机制,实现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
五、总结
只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集聚一流的人才,催生一流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流的企业。盐城开发区要实现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就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新实践,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的创新性、均衡性、协调性、效益性、可持续性,打造接地气的创新性产业生态圈,奋力开启新时代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事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Z].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
[2]李由.发展需求与政府供给:兼论供给侧改革[J].人民论坛,2015(35).
(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