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教书匠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界,孔子不得志。
  但是孔子却成了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巨星。
  自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
  孔子作为“天地君亲师 ”中“师”的象征,
  成了中国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从为政到育人,孔子的角色是如何转换的呢?
  
  孔子对于从政想得通,不能从政,就为政。
  从政,就是实际做官,进入政治的实际操作层面。为政,就是影响政治,参与政治,参政议政。很早以前,可能在孔子还没有做过官的时候,就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 先生,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实际上这个人要问的是,先生你怎么不做官呢?孔子说: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道德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就是参与政治。我还要怎样参与政治呢?“奚其为为政?”这段话估计是孔子从未做过官的时候说的。这是孔子的一个思想,就是不一定要进入政治的实际操作层面,也可以施加影响。实际上孔子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政治。后来孔子不做官了,他的学生出去做官,学生下班以后是要向孔子汇报工作的。
  有一次,冉有退朝回来向孔子汇报工作,孔子问他,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冉有说“有政”,什么叫“有政”?就是有政务。孔子说:“其事也。”孔子说,你忙的恐怕不是政务,是事务。孔子说,“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国家如果有什么大事,有什么政务,我虽然不是在朝的官员,我也知道。可以说孔子一天都没有离开过政治,他非常关心政治,热衷政治。孔子不是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吗?这不是矛盾吗?不矛盾。关键在于那个谋字。谋就是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意思就是不越位操作,我不在这个官职上,我不越过这个官位去策划、去操作。这个官职应该做的事情,不等于不关心政治。关心政治我们可以叫作思,不等于不参与政治,参与政治我们叫作为,不等于不影响政治,影响政治我们叫作施。孔子不谋其政,但是思其政,为其政,施其政。实际上,孔子为自己做了一个设计,他的第一选择是自己出来做官,实际操作政治。如果做不到,那就为政,影响政治,参与政治。怎样为政呢?说君,游说那些执政者,君包括诸侯,也包括执政的大夫。孔子曾经周游列国,目的就是这两条,最好自己能够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施加影响,他周游列国十四年,十四年中有时他做了官,比方说在卫国做官,在陈国做官。但是在有些国家他是碰了钉子的。因此孔子就只好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去。“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所以有人说,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是不是孔子就真的走投无路了?他还有路走吗?有。什么路?育人。这是孔子的第三种选择。培养学生,让我的学生去做官,让我的学生到政治当中去,操作政治,施加影响。
  孔子在政界的求官之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在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中,他虽然未曾求仁得仁,但是他的弟子却始终追随着他。而且他的学生各有特长,其中不乏忠臣良相。所以孔子做出了从为政到育人的选择。孔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招收学生的呢?
  有学者认为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因为孔子有句话三十而立,大概就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收学生了。孔子一共收了多少学生?传统的说法,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在册学生有三千,最优秀的七十二个,了不得 。在当时的情况下等于一个人又办清华又办北大。除此以外,我个人认为孔子恐怕还有一些不在编制内的学生。
  比方说《论语》中有一个人叫陈亢,这个字写成亢,但杨伯峻先生的注说这个字要念“刚”,字子禽。陈亢是个什么人呢?历史上有各种说法,有人说他是孔子的学生,有人说他是孔子学生的学生,具体地说就是子贡的学生。我认为,他应该是编外“粉丝”,因为陈亢在《论语》中出现三次。三次提问题,两次问子贡,一次问孔子的儿子,孔鲤。
  有次陈亢问子贡,说:“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论语·子张》
  
  他称子贡为先生,先生对仲尼恭恭敬敬,难道仲尼真比先生您强吗?这不像孔子的学生。
  还有一次,陈亢问子贡,他说:“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就是孔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治状况,他怎么知道的?是他问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怎么回答呢?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我们老师是怎么得到这些情况的呢?是靠老师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些美德获得的。因为我们老师有这样的美德,大家愿意主动告诉他,至于是他老人家问来的还是他老人家听来的不重要。陈亢这个问话也不像孔子的学生。
  还有一次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孔鲤字伯鱼,是独生子。陈亢比孔子小四十岁,比孔鲤也小,小了一辈,所以他称孔鲤也称先生。陈亢问孔鲤,“子亦有异闻乎。”他意思很清楚,你爸是老师,你是你爸的独生子,先生,您在老先生那里有没有开过小灶?异闻,跟我们不一样的说法呢?孔鲤说: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论语·先进》
  
  尝独立,指的是孔子。是说我父亲曾经一个人站在院子里,鲤趋而过庭。鲤就是自己,孔鲤,称名,不能称字,孔鲤趋而过庭,趋是小步快走。小步快走表示恭敬。古人从长者、尊者面前走过去时,得低着头,小步快走,就像电视剧里日本女人那样走,叫趋。孔鲤说,有一次老人家站在院子里,我恭恭敬敬地从他老人家跟前走过去。老人家把我叫住了,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未也。老人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你不会说话,我退而学《诗》。又有一次,尝独立,他老人家又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又恭恭敬敬地从他老人家跟前走过,老人家又把我叫住了,问,学《礼》了吗?未也。没有。“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礼,怎么会做人呢?我又退回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没有什么特别的小灶。这是个非常有名的典故。从此以后,父亲对儿子的教训就叫作庭训,在庭院里面的教训叫庭训,儿子从父亲跟前走过叫过庭。陈亢听后非常兴奋,他说,我问一件事,听到了三件事情。第一听到了要学诗,第二知道了要学礼,第三知道了君子要疏远自己的儿子,不能给儿子开小灶。后来这个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就是做父亲的一定跟儿子“划清界线”,不能亲热儿子。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传统叫“抱孙不抱子。”儿子不能抱着,孙子一天到晚抱着。儿子带一同学到家里来,父亲要接见,同学坐,儿子不能坐着,君子要疏远自己的儿子。
  从这个著名的“问一得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家庭生活中,孔子同样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主张。孔子教子有方,孔子的后人中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孔子的孙子子思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并由门人传授给孟子,在“孔孟”思想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又有汉朝的孔安国,三国时期的孔融以及清代的孔尚任等等。
  孔子不仅教子有方,更是后世遵奉的“万世师表”。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收这么多学生,孔子有什么标准呢?
  孔子有这么多学生,他收学生有分数线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因材施教和分数线是两回事,有人说孔子有两句名言,第一句是“有教无类”,第二句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什么叫束脩?十条干肉,这十条干肉到底多长多粗我们搞不清楚了,我们要讲清楚,束脩不是学费,这束脩是见面礼。中国人到陌生人家里要拎点东西,何况拜老师呢?见面礼十条干肉。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我的导师吴林伯先生跟我讲,束脩还有一个双关的意思,就是约束修理。见面礼为什么叫束脩,就是表示我接受你的约束,接受你的修理,拜师你必须表示诚意。
  有教无类的传统解释是,什么人我都教,没有类别,大家都这么讲,各种书上也都这么讲。但是这里面有问题可以讨论,我们要弄清楚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要弄清楚有什么、没什么这个句式。这个句式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有勇无谋,有名无实,有什么没什么。有教无类能套这个句式吗?不大行。
  第二种,有增无减,有过之无不及,有教无类能套这个句式吗?也不行。
  第三种,有意无意,有一搭没一搭,能套吗?不能套。
  第四种,有备无患,有恃无恐,能套吗?能。
  什么意思呢?这种句式当中省了一个字,则。有备无患的意思是有准备则没有忧患。有恃无恐是有依仗就没有恐惧。因此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有教育就没有类别。所以有教无类是有教则无类。据我所知,这个观点最早是谢质彬先生提出来的,我同意。因此无类不是收学生的前提,是教育的结果,也就是孔子提出一个教育理想,这个理想是在教育之前人是有类的,有贵贱,有贤愚之分。但是通过教育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是他的教育理想。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一个教育理想,就是把“性相近,习相远”的各种人群,通过教育来消除他们之间的差别。对于诚心执礼拜师的人,孔子是一定会教诲他的。问题是,孔子的学识那么丰富,他会教他的学生些什么呢?
  孔子收学生,教什么?孔子的学问主要是政治学和伦理学,因此他教学生也就是两个教学内容,第一是做人,第二是做官。其它东西他没有兴趣。比方说自然科学他不教,工程技术不教,经济建设不教,国计民生不教。这是他的局限。你即便问别的问题,比方说你问军事,孔子不懂。你说要学种地,他不会。我们谈谈文学吧,可以,一谈谈到政治伦理上去了。孔子有个学生叫子夏,子夏就是卜商,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有一天子夏问孔子: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论语·八佾》
  
  什么叫巧笑倩兮?倩就是笑容很好看的样子。什么叫盼,盼就是眼睛很亮的样子。什么叫素以为绚兮,杨伯峻先生的翻译是白色的底子上画着花纹。我不太赞成,我认为“素以为绚兮”是以素为绚,就是以朴素,以本色为美丽。这句话就是一个女孩长得很漂亮,微微一笑俩酒窝,巧笑倩兮,眼睛一转,秋波暗送,美目盼兮,不用化妆就很漂亮,本色就很好。为什么子夏还要问“何谓也?”什么意思?孔门师生的教学是要举一反三的,就是联想到别的问题。孔子怎么回答的?孔子回答:“绘事后素。”绘事就是画画,后素就是后于素。就是你要画画,先要用白颜色打底子,然后再画画。这就从美人扯到画画去了。然后子夏说:“礼后乎?”学《礼》也应该是在后边吧?孔子说你太有才了。
  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你启发我了,我可以跟你讨论《诗》啊,这才叫懂《诗》。什么叫“礼后乎”?礼后于什么呢?没说。我们猜,后于什么?仁。实际上这里传达的意思是,你要学礼吗?你要做一个文明的人,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这就是白色的底子,然后你就可以学礼,就是上面的花纹。孔子的教学就是这样。他的教学有两个方式,一是答问,二是讨论。前面这个就是答问,问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绘事后素。”“礼后乎?”“启予者商也!”今天我们读起来像猜谜,这是答问。
  孔子与弟子之间看似简单的问答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论语》中记载,孔门弟子的主要成就是在德行、言语、政事以及文学四个方面。而这位借用《诗经》来问礼的子夏同学就属于文学科的。
  对于孔子的教育方法,孔子的弟子颜渊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是指有步骤地诱导。循循善诱这个成语就是从孔子教学生的方法这里来的。在《论语》一书中,不仅有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对一问答,同样也有几个人参加的小型谈话会。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讲一个讨论的例子。一次,有四个学生陪孔子坐着,这四个学生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他坐在最前面。曾皙名字叫曾点。他比孔子小二十多岁,坐第二。冉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坐第三。公西华的名字叫赤,他最小,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坐在最后边。孔子开始课堂讨论,孔子先说,大家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大几岁,你们就觉得很紧张,我们今天随便聊聊。先造一个气氛,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当老师的,做主持人的做谈话节目,先热个场。你不要以为我年纪大了就怎么样,随便说。你们这些学生平时都爱发牢骚,老说没有人了解我,我今天问一个问题,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了,准备让你们出来工作,你们都打算干点什么?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论语·季氏》
  
  子路率而对曰,子路站起来说,一个有一千乘战车的国家,首先给自己定一个调子。什么叫一千乘战车的国家?当时的制度,每一军一千辆战车,因为春秋时候打仗,是战车和战车打,没有步兵、骑兵。一千辆车子就构成一军,天子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就是一个小国。子路说,一千辆战车的国家,涉乎大国之间,夹在大国的里面,外面有战争,国内有饥荒,派我仲由去治理它,我会怎么样呢?三年之后,我就让它改变面貌,我保证这个国家的人民很勇敢,懂道理。“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孔子笑了,哂这个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微笑,一种是讥笑。孔子在这里是微笑还是讥笑?讨论以后曾点问孔子,先生觉得他们说的怎么样啊?孔子说,各人说各人的,志向嘛。曾点问,先生为什么要笑仲由?孔子说,治国要以礼治国,礼讲究谦让,你看仲由一点都不谦让,所以我笑他。夫子哂之的这个哂,我理解是带有讥讽意味的微笑。没有评论。然后孔子问冉有,求,你怎么样?冉有就谦虚一些了,说,给我一个纵横五六十里,或者六七十里一个地方,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我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如其礼乐。”那就要等君子来了。就是我只能保证这个小地方三年以后解决温饱问题,孔子说,好。赤,你怎么样?公西华更谦虚了,他说,我不敢说我能干什么,我只能说我想学什么,他的原话是有祭祀的时候,或者有会盟的时候,我带着礼帽,穿着礼服去做一个司仪。孔子也没有评论,然后就叫曾皙,点,你怎么样?曾皙在干什么呢?曾皙在鼓瑟,鼓瑟就是弹奏瑟,从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上课的时候是有伴奏的。就像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弄点音乐。他的学生经常给他伴奏,子路也伴奏过。但是子路性格像李逵,李逵去鼓瑟我们可以想像出那个音乐是什么样子。所以孔子有一天说,仲由,你这个瑟就不要在我门口鼓了吧?曾皙估计是比较好的,正在鼓瑟,鼓瑟鼓到一个乐曲正接近尾声,叫作鼓瑟希,铿尔,咚……一声,停下来,然后“舍瑟而作。”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问题。他说,我的想法恐怕和同学们都不一样,孔子说没关系,各言其志,尽管说。曾皙说,我最向往的就是暮春三月,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年轻人、七八个小孩子出去野游踏青,在沂河里面洗洗澡、在祭坛上面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去。孔子喟然叹曰,长叹一声说,“吾与点也。”
  孔子对曾点说,你说得好,我的想法和你一样,我也向往那样的生活,我和你一起去吧。这样一个结论就有点奇怪了,孔子是主张读书做官的,他教学生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做官,学生来上学的目的也是毕业以后去做官,孔子应该肯定读书做官,这四个学生发表他们毕业以后想做的理想,子路想做的官是最大的,“夫子哂之。”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只想去旅游。孔子说“吾与点也。” 孔子教学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
  
  下期请看:
  实话孔子(五):谁是好学生。
其他文献
湖北荆州有一片楚国古墓葬群,仅川店镇的熊家冢就有一千多座古墓,川店文保所所长郭永清20年来一直守护着这些古墓。    湖北省荆州市曾是战国七雄之一楚国的都城,当时是中原最大的城市。时间过去了2000多年,当年的宫殿、城池早已毁于战火,但川店还保留着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还有164座大墓没有开掘。这些大墓里保藏着什么,谁也不清楚,但是楚国王陵却被很多盗墓贼盯上了。于是在川店的土丘上,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
期刊
五月,立夏的季节,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凌晨4点天已亮了。  来自新西兰的著名环境学家安准和丹东湿地管理局的同行要去海滩迎接一批特殊的客人。它们是近百万没有身份证明的跨国游客——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  在此之前连续14年,安准和他的同事每年都跨越大洋,定期来这里接送这批客人。  客人的身世至今仍有许多谜团。  凌晨的海滩一片死寂,现在它是纵深超过5公里的泥潭,几乎看不到生命的迹象。  望远镜中,它的对
期刊
2008年11月2日,由于连降暴雨,云南省楚雄州发生一起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40人死亡、43人失踪、127.6万人受灾。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是西舍路乡新华村,这个村庄在顷刻间被泥石流吞没。然而就在这里,348个生命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    灾难:突如其来的山崩    2008年10月底,云南省楚雄市西部的哀牢山区遭遇百年不遇的连绵暴雨。11月2日,雨势不但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愈加凶猛。楚雄市西舍路
期刊
千百年来,豆浆一直是中国老百姓钟爱的饮品。然而,近年来随着对牛奶的推崇,人们对传统食品豆浆产生了疑问,豆浆的营养价值与牛奶相比较,它的优势还在吗?    豆浆起源于中国,相传1900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0%的人认为牛奶比豆浆更有营养价值。难道我们的传统食品豆浆真的就输给牛奶了吗?  豆浆和牛奶在营养上有没有差别?首先拿豆浆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做一个比较。   中国农
期刊
是他,  把机器人足球引进中国,  设计出中国第一个仿人形足球机器人。  如今他又要举办机器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2009年7月11日,长春工程学院体育馆,正在举行一场竞争激烈的特殊比赛,第九届全国机器人大赛。  来自全国近40所大学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为了夺得大赛的冠军,各个代表队摩拳擦掌,连夜调试,而且都有各自的秘密武器。  尽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对一个代表队格外提防。  
期刊
1786年到1865年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山头都被登山者所征服。后来的登山界称这段时期为阿尔卑斯的黄金时期,“阿尔比斯式登山”一词也应运而生。  阿尔卑斯式登山,通常是指在高山的环境之下,不依赖他人,不靠外界的补给,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通常以个人或两三人的小队来爬山,以轻便的装备,快速的行进速度前进。  为了避免过重的食物或装备压垮自
期刊
神秘的北纬30度,318国道逶迤在横断山区与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这条中国最美最惊险的景观公路,集冰川、雪山、高山、急流、原始森林……为一身,旖旎而峻险。   如果说成为一名驴友是一生中的一个偶然,那么,这次春节租车从成都到拉萨,穿越川藏线应该说是宿命中的必然。一路上,青藏线就像雪域哈达,牵引着我渐入佳境。特别是西藏林芝地区,流连忘返。芒康和通麦天险这两个路段,更是旅游探险爱好者和摄影师的极乐天
期刊
中国传说中夏王朝存在的真实性,始终是国际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因为它的存在与否,关乎到早期华夏文明纪年表的构建。而要揭开这一谜底,只有找到后世文献记载中的夏王朝所在地,并通过考古予以证实。    1975年在郑州以西的登封县王城岗找到了一处夏代城址,经过碳14测定距今4000年左右,这一年代的确认,恰好落在了夏代纪年的早期。也就是说,这有可能是传说中大禹所使用过的都城。  史书记载大禹时期的都城在
期刊
说到猎豹,人们会想到它身上美丽的花纹、优美流线的体形、奔跑时闪电般的速度、还有捕食的凶猛,它给人一个强者的形象。但是猎豹的另一面却是脆弱、无助,甚至很可怜。猎豹三兄弟为了生存,结成了联盟,即便这样,它们依然面对死亡的威胁。    在博茨瓦纳的利尼扬蒂草原上,生活着一个由猎豹三兄弟组成的联盟。  它们自幼生活在一起,虽然性格迥异,却丝毫不影响这个铁三角联盟。  兄长阿基利斯是个天生的领导者,从小就有
期刊
昂贵的手表永远设计简单,表盘上一圈罗马数字,秒针,分针,时针,皮表带,走时精确,几十年如一日……  从另一个角度说,腕表表盘上的陀飞轮则更像是一种奢华的装饰。200多年来,这带有生命迹象的尤物,摄人魂魄。它复杂的机械构造,对它的拥有者构成神秘吸引力。或许,这就是陀飞轮成为大热门的原因。    什么是“陀飞轮”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有“漩涡”之意,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