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笔者自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来,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现提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整合”的思考与探索: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它将微观世界或宏观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提供了由形象信息到抽象思维的桥,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实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例如在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减数分裂”这一课件的动画演示,能真实地展示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惟妙惟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通过其整个过程的动畫演示,使学生建立起有关减数分裂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的整体概况,然后按顺序将其动态变化过程的各个时期进行慢放、定格、特写和重复等技术处理,同时提出探究问题:如联会、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如何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如何?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如何?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主体探究和协作讨论,在平等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与内化。这样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
二、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师生间由主被动的关系转变成平等、和谐的互助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
例如:在教学《花的形态结构》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放了一段“开花结果”的多媒体片段,学生一下被眼前五彩缤纷的花果图片吸引住了,使原本一种普通的植物,变得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了解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种植专业的热情。然后教师提出:“同学们看到什么?有何感受?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植物为什么会开花?所有植物都会开花吗?所有的花都是色彩鲜艳的吗?花开后为什么会结果?……经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然后利用投影机向学生展示桃花结构的幻灯片,对桃花结构的每一部分进行详细讲述并归纳出花的基本结构是由六部分所组成。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解剖桃花的探究活动。对学生解剖的结果进行交流和分析,并表扬团结协作较好的、有创新的小组。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赏花(录像和实物)──说花(讲解花的结构)──制花(解剖和制作标本)──护花”等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爱护花、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课堂的探究,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探讨空间,有利于加强情感态度的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逼真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实现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的信息处理能力。
例如,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节的教学,首先播放一段伴有欢快音乐的展现内蒙古大草原的录像:蓝天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等,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使学生的心情舒畅,有的还随着音乐哼起了小曲。接着又播放一段近期反映内蒙古“沙尘暴”的录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协作小组,并自主确定目标、分工合作。利用百度、www.Google.com以及雅虎等收索引擎在网络上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并加工、整理,让学生自主研究植被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的,破坏生态会带来什么危害,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可行性的合理化的建议,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举例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学生已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角色参与教学过程,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创新素质得到提升。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它将微观世界或宏观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提供了由形象信息到抽象思维的桥,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实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例如在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减数分裂”这一课件的动画演示,能真实地展示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惟妙惟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通过其整个过程的动畫演示,使学生建立起有关减数分裂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的整体概况,然后按顺序将其动态变化过程的各个时期进行慢放、定格、特写和重复等技术处理,同时提出探究问题:如联会、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如何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如何?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如何?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主体探究和协作讨论,在平等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与内化。这样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
二、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师生间由主被动的关系转变成平等、和谐的互助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
例如:在教学《花的形态结构》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放了一段“开花结果”的多媒体片段,学生一下被眼前五彩缤纷的花果图片吸引住了,使原本一种普通的植物,变得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了解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种植专业的热情。然后教师提出:“同学们看到什么?有何感受?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植物为什么会开花?所有植物都会开花吗?所有的花都是色彩鲜艳的吗?花开后为什么会结果?……经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然后利用投影机向学生展示桃花结构的幻灯片,对桃花结构的每一部分进行详细讲述并归纳出花的基本结构是由六部分所组成。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解剖桃花的探究活动。对学生解剖的结果进行交流和分析,并表扬团结协作较好的、有创新的小组。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赏花(录像和实物)──说花(讲解花的结构)──制花(解剖和制作标本)──护花”等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爱护花、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课堂的探究,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探讨空间,有利于加强情感态度的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逼真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实现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的信息处理能力。
例如,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节的教学,首先播放一段伴有欢快音乐的展现内蒙古大草原的录像:蓝天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等,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使学生的心情舒畅,有的还随着音乐哼起了小曲。接着又播放一段近期反映内蒙古“沙尘暴”的录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协作小组,并自主确定目标、分工合作。利用百度、www.Google.com以及雅虎等收索引擎在网络上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并加工、整理,让学生自主研究植被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的,破坏生态会带来什么危害,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可行性的合理化的建议,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举例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学生已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角色参与教学过程,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创新素质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