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古文指贴近儿童生活、短小浅近的文言文和半文言文。小古文篇目精短简练,讲究声韵节奏,适合吟诵,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台阶和桥梁,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极高的价值,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丰富情感体验、涵泳爱国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小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从多角度激趣、多层次推进、多角度诵读、多途径积累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阅读小古文,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语文素养,涵泳学生的爱国心与民族魂。
【关键词】小古文 阅读教学 途径 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確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习文言文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汉语言文字特点的需要。
小古文是贴近儿童生活的、短小浅近的文言文和半文言文,篇目精短简练,浅显易懂;内容逻辑完整独立,富有情趣;讲究声韵节奏,适合吟诵,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台阶和桥梁。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特点和阅读倾向,搜集、整理经典的小古文篇目,组织学生进行小古文阅读,对小古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多角度激趣:创设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学习。在实施小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和人格力量。
1.人物引文
部分小古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在历史上比较有名,如《曹冲称象》《李光射虎》《晏子使楚》等。教师可由人物说起,引导学生说说对该历史人物的了解,聊聊他的生平事迹,教师适当地进行补充,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再由人物引出要学习的小古文,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2.故事导入
很多小古文都与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关,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塞翁失马》等。教师可由故事聊起,请学生简单介绍该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而后告诉学生: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语言表述,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味道。这会让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迅速上升,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兴趣。
3.作品激趣
有的小古文与书画大家、文化名人有关,例如《王冕好学》《怀素写字》《欧阳苦读》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书法、绘画和著作等,学生通过交流互动,感知他们在文化领域的成就,激发景仰之情,并将之转化为积极的情感和具体的行动,投入描写这些名人的小古文阅读中。
4.设疑促思
有的小古文富含生活情趣,或描绘自然景色,或描写植物动物,或论述处世哲理,或改编自成语故事,教师可以设计看图猜内容、猜谜语、猜成语等导入环节,让学生们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二、多层次推进:指导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像给学生开启了通往国学宝库的大门,能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
1.学法迁移善运用
指导学生运用迁移,把课堂上习得的理解、概括、归纳的方法,迁移到小古文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思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如运用恰当的符号或文字在文中记录自己阅读时的疑惑、见解、感受等,可以就某个字词写不解,可以对某句话注明困惑,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可以写自己的猜测、理解、体会或感悟,可以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见解,还可以从某一内容引发联想或想象等。随读随写,手脑并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提高阅读实效。
2.合理安排定时间
指导学生制订切合实际的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小古文的阅读。(1)晨读:“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到校后,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因为早晨是读书的黄金时间,可安排学生进行背诵、复述。(2)午读:午饭后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可组织学生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用喜欢的方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小古文。(3)夜读: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安排三十分钟时间进行小古文阅读,结合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资料查阅和搜集。
三、多角度诵读:品文入情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调动多感官参与,借助多元化手段,使小古文阅读扎扎实实开展,真真切切入心。
1.整体感知会其境
对小学生来说,应重在引导整体感知,读通读懂,体会意境,不必过度陷于字词细节的斟酌推敲;个别生涩难懂的字句,蕴藏深层次意味的意思,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加、语文素养的提升自然而然地理解领会。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强加硬塞,反而打击了学生阅读、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2.反复阅读品其韵
要以读为主,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读好停顿轻重,读出节奏韵律。可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如学生自读、同伴互读、师生赛读、小组轮读、集体共读;可采用丰富活泼的诵读方式,如不同字体读、缺字填空读、上下句接读、上台表演读等。加强诵读指导,通过对小古文朗读中语调、韵律、节奏等的指导,引导学生感知小古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学贵有疑解其惑
如果学生在阅读小古文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思维出现了碰撞,教师不必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巧妙地设置解疑的阶梯,给学生搭建思维的梯架,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诵读,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凭借教师给予的提示和帮助,自己去朗读、猜测、揣摩、感受,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答疑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丰富想象悟其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展开合理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可充分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小古文的情、意、韵;还可以借助图画、音乐等手段,通过观察画面,大胆想象人物的思想、语言、动作、表情,入情入境地感悟;或引导学生对文字进行补白,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使意象汇成有声有色的画面,如此,学生体会情感、领悟哲理便水到渠成了。
四、多途径活动:积累入心
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吴忠豪老师说:“学小古文能让我们明白许多深刻的哲理和基本的为人处世的礼仪,还能懂得许多历史人物、史实、风俗、典故等文化知识。这样,就能做到‘知书达理’,言谈举止就会显得温文儒雅。”组织学生阅读、背诵、积累小古文,能使学生熏陶情感,提升审美,提高修养。教师可利用晨会、课前、午休、夕会等时间,培养学生诵读小古文的习惯,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每课一背逐积累。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每课一诵”的活动,齐背一篇小古文,并积少成多。
每日一诵育习惯。教师搜集整理适合学生阅读的小古文,制作成小册子,学生每天早晚背诵一篇小古文,积累国学素养。
每周一课导阅读。每周设置一节小古文阅读课,教师精心选择内容各异的小古文指导学生阅读吟诵,品悟想象,熟读成诵。
每月一报成体系。学生每月制作一期小古文阅读手抄报,教师收集汇总装订,一个学年就能积累一套班级小古文小报,一篇篇小古文就像一颗颗种子种进学生的心里。
有效实施小古文阅读指导,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体会阅读的成功,让学生在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阅读体验中吟咏积累小古文,传承国学经典,夯实文学素养,涵泳爱国之志和民族之魂。
【关键词】小古文 阅读教学 途径 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確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习文言文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汉语言文字特点的需要。
小古文是贴近儿童生活的、短小浅近的文言文和半文言文,篇目精短简练,浅显易懂;内容逻辑完整独立,富有情趣;讲究声韵节奏,适合吟诵,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台阶和桥梁。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特点和阅读倾向,搜集、整理经典的小古文篇目,组织学生进行小古文阅读,对小古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多角度激趣:创设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学习。在实施小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和人格力量。
1.人物引文
部分小古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在历史上比较有名,如《曹冲称象》《李光射虎》《晏子使楚》等。教师可由人物说起,引导学生说说对该历史人物的了解,聊聊他的生平事迹,教师适当地进行补充,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再由人物引出要学习的小古文,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2.故事导入
很多小古文都与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关,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塞翁失马》等。教师可由故事聊起,请学生简单介绍该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而后告诉学生: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语言表述,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味道。这会让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迅速上升,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兴趣。
3.作品激趣
有的小古文与书画大家、文化名人有关,例如《王冕好学》《怀素写字》《欧阳苦读》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书法、绘画和著作等,学生通过交流互动,感知他们在文化领域的成就,激发景仰之情,并将之转化为积极的情感和具体的行动,投入描写这些名人的小古文阅读中。
4.设疑促思
有的小古文富含生活情趣,或描绘自然景色,或描写植物动物,或论述处世哲理,或改编自成语故事,教师可以设计看图猜内容、猜谜语、猜成语等导入环节,让学生们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二、多层次推进:指导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像给学生开启了通往国学宝库的大门,能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
1.学法迁移善运用
指导学生运用迁移,把课堂上习得的理解、概括、归纳的方法,迁移到小古文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思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如运用恰当的符号或文字在文中记录自己阅读时的疑惑、见解、感受等,可以就某个字词写不解,可以对某句话注明困惑,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可以写自己的猜测、理解、体会或感悟,可以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见解,还可以从某一内容引发联想或想象等。随读随写,手脑并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提高阅读实效。
2.合理安排定时间
指导学生制订切合实际的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小古文的阅读。(1)晨读:“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到校后,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因为早晨是读书的黄金时间,可安排学生进行背诵、复述。(2)午读:午饭后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可组织学生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用喜欢的方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小古文。(3)夜读: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安排三十分钟时间进行小古文阅读,结合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资料查阅和搜集。
三、多角度诵读:品文入情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调动多感官参与,借助多元化手段,使小古文阅读扎扎实实开展,真真切切入心。
1.整体感知会其境
对小学生来说,应重在引导整体感知,读通读懂,体会意境,不必过度陷于字词细节的斟酌推敲;个别生涩难懂的字句,蕴藏深层次意味的意思,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加、语文素养的提升自然而然地理解领会。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强加硬塞,反而打击了学生阅读、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2.反复阅读品其韵
要以读为主,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读好停顿轻重,读出节奏韵律。可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如学生自读、同伴互读、师生赛读、小组轮读、集体共读;可采用丰富活泼的诵读方式,如不同字体读、缺字填空读、上下句接读、上台表演读等。加强诵读指导,通过对小古文朗读中语调、韵律、节奏等的指导,引导学生感知小古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学贵有疑解其惑
如果学生在阅读小古文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思维出现了碰撞,教师不必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巧妙地设置解疑的阶梯,给学生搭建思维的梯架,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诵读,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凭借教师给予的提示和帮助,自己去朗读、猜测、揣摩、感受,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答疑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丰富想象悟其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展开合理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可充分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小古文的情、意、韵;还可以借助图画、音乐等手段,通过观察画面,大胆想象人物的思想、语言、动作、表情,入情入境地感悟;或引导学生对文字进行补白,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使意象汇成有声有色的画面,如此,学生体会情感、领悟哲理便水到渠成了。
四、多途径活动:积累入心
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吴忠豪老师说:“学小古文能让我们明白许多深刻的哲理和基本的为人处世的礼仪,还能懂得许多历史人物、史实、风俗、典故等文化知识。这样,就能做到‘知书达理’,言谈举止就会显得温文儒雅。”组织学生阅读、背诵、积累小古文,能使学生熏陶情感,提升审美,提高修养。教师可利用晨会、课前、午休、夕会等时间,培养学生诵读小古文的习惯,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每课一背逐积累。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每课一诵”的活动,齐背一篇小古文,并积少成多。
每日一诵育习惯。教师搜集整理适合学生阅读的小古文,制作成小册子,学生每天早晚背诵一篇小古文,积累国学素养。
每周一课导阅读。每周设置一节小古文阅读课,教师精心选择内容各异的小古文指导学生阅读吟诵,品悟想象,熟读成诵。
每月一报成体系。学生每月制作一期小古文阅读手抄报,教师收集汇总装订,一个学年就能积累一套班级小古文小报,一篇篇小古文就像一颗颗种子种进学生的心里。
有效实施小古文阅读指导,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体会阅读的成功,让学生在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阅读体验中吟咏积累小古文,传承国学经典,夯实文学素养,涵泳爱国之志和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