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植物,根深入土,叶绿如新,沐浴着阳光雨露,散发着怡人的清香。在洛阳市洛龙区第三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三实小”)的校园里,这种草随处可见,名叫三叶草。
三叶草是美的,它映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三叶草又是自然的,它组成了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教育生态圈。三实小校长冀要朋说:“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我心目中的三实小应该是感性的、实践的世界,又是体验的、想象的、充满智慧和灵性的世界。”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冀要朋深刻认识到知识与眼界、行为与审美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为此,他带领全校教职工深入研究,挖掘“至美”理念背后的优质教育资源,融入校本化课程体系构建,以“三叶草”为文化标志,嵌入尚美德育、共美课堂、博美课程、和美团队、怡美校园等元素。如今的三实小已然成为家长眼中的好学校,孩子心中的成长乐园。
耿盈:三实小提出的“至美教育”理念,为什么要把“修德至美”放在首位?
冀要朋:德育,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是听到的记不住,看到的容易忘,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于是,我就在想,要如何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才能让孩子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实践、行动、尝试,并通过教师引导,感悟生活的点滴,感知生命的真谛,从而主动形成道德标准,形成优良品质,形成健全人格。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我们形成了“体验式德育课程体系”。
这个体系的实施标准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强调体验的重要性,积极开发体验式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健康发展,实现修身立德。
体验式德育课程体系中的尚美德育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他们基于学科知识之上的多元能力,还拓宽了其知识获取的途径,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至美”让孩子们更自信,如果一个学生天天都有好心情,日日都有新进步,那么他的成长之路该多么宽阔、精彩!
耿盈:除修身立德外,学生还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做基础。在这方面,学校是怎么做的?
冀要朋:课改之路,任重道遠。为了让每一名农村学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我们在不断探索,推陈出新。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引进来再创造,使其落地生根;而教师在课改路上探索的经验,以及自身成长中的困惑,都要求我们认真对待,逐一解决。
从2007年开始,我们带领全体教职工,结合自身实际,走上了“尝试教学”的课改探索之路。尝试教学理论最早是由小学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倡导“敢尝试、能成功、会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理解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耿盈:既要“尝试”,又要“至美”,二者如何在课堂中融合呈现,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习得学科知识、内化成行为习惯?
冀要朋:我们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及沉淀,我们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即“自主体验式教学模式”。这包括“课前预习、初步体验;自主检测、汇报展示;排疑解难、合作探究;提升拓展,体验升华;巩固练习,体验收获”五个环节。
而“至美”课堂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要素,提升智育的品质与品位。学校组织教师研究各学科课程的体系,把课程分解,找出各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引导教师从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形象美、教学结构组织美、教学方法艺术美、教学过程创造美等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构建至美课堂。最终,我们发现,这二者并不矛盾且相互融合,一个是理念与实施体系,一个是目标与评价体系,这样的课堂和课程育人更全面,能达成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从理论到实践,从课程的顶层设计到精细化操作,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14年5月,我校被评为“尝试教育全国示范学校”,当年的6月,“洛龙区尝试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尝试教学法首创人邱学华老师出席,并高度评价了学校的“自主体验式教学模式”。2015年,以三实小为龙头的“尝试教育联盟”在更多学校开启了新征程。
耿盈: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学校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多元育人的?
冀要朋:教育从来不是改变人,而是帮助学生发现最美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绚丽的花,他们需要接触学习之外的更多美好事物,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多种才艺,才能绽放得更美。从2003年开始,学校就开始尝试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从最初的篮球、乒乓球等最基础的课程做起,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如今已经形成了“追梦童年”博美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共开发出管乐团、排箫、彩陶、围棋、舞蹈等30多个特色社团,为学生提供快乐成长的天地,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感受到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的博美课程让孩子受益,也让学校的知名度大大提升。“追梦童年”社团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来参观考察的兄弟单位络绎不绝。竹笛、舞蹈、古筝社团曾登上洛阳市的春晚舞台,田径、篮球社团曾多次参赛并夺得洛阳市冠军。
耿盈:努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个体成长也是非常关键的。请问学校在教师成长方面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冀要朋:这是学校一直努力的方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报名才艺特长班,学校全力支持。我还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提升,追求多元化成长,让自己一专多能。
培养出多才多艺的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就能得到有效利用。我们让本校教师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担任指导员,这也使得教师为了提高施教质量,让学生的各项才艺得到专业化提升,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最终形成了师生共同促进发展的良好势头。
耿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前进的动力,您如何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
冀要朋:教师是我们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落地的重要依靠。所以,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学校也有多种行为标准来严格要求。例如,我们提出要注重内外兼修、立体塑造教师形象。学校在公开课的评判标准中加入“教师仪表”这一项,引导教师外塑形象、内秀气质,还考核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除此之外,学校的“书法墙”,每天都展示着教师的粉笔字;知名书法家会定期到学校授课,提高教师的硬笔临摹和软笔书写水平。
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到全国学习、参赛,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展现自己的优秀一面。学校还注重培养教师发现美的能力,每周利用集会时间在教师中开展“说说身边最美的教师”“我在为谁工作”等专题演讲。
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表彰美的典型,树立美的典范,校领导班子经过调研,建立起一套考核机制,及时表扬、奖励,推动教师在工作中争当最美教师。
耿盈:校园文化作为办学理念的外在体现,学校是如何规划建设的?
冀要朋:作为一所容纳2000多名师生的农村学校,我们在环境文化建设上抓住了三个关键:注重空间利用,实现功能组合,记录师生成长。学校从与孩子关系密切的角角落落入手,将美化功能与实际功用相结合,生成了一道道别致精美的景观,长廊石凳、假山小亭,最具特色的是“根深叶茂花正红”的“三叶草”校园文化。我们积极实施以习惯培养为根的低年级“根文化”,以感恩自信为叶的中年级“叶文化”,以进取绽放为花的高年级“花文化”,实现了“班班有特色,人人促成长”。
“美从这里启航”的办学理念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逐步细化在学校的几个目标中。至美,包含追梦途中的“接近美”,亦包含积淀和洗涤过后的“达到美”。至美教育是一种行动,生发正能量,作用于每一名学生;至美是一种教育信仰,影响着每一名教师;至美更是一种理想,是教育大目标中的核心指向,正氤氲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三叶草是美的,它映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三叶草又是自然的,它组成了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教育生态圈。三实小校长冀要朋说:“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我心目中的三实小应该是感性的、实践的世界,又是体验的、想象的、充满智慧和灵性的世界。”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冀要朋深刻认识到知识与眼界、行为与审美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为此,他带领全校教职工深入研究,挖掘“至美”理念背后的优质教育资源,融入校本化课程体系构建,以“三叶草”为文化标志,嵌入尚美德育、共美课堂、博美课程、和美团队、怡美校园等元素。如今的三实小已然成为家长眼中的好学校,孩子心中的成长乐园。
耿盈:三实小提出的“至美教育”理念,为什么要把“修德至美”放在首位?
冀要朋:德育,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是听到的记不住,看到的容易忘,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于是,我就在想,要如何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才能让孩子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实践、行动、尝试,并通过教师引导,感悟生活的点滴,感知生命的真谛,从而主动形成道德标准,形成优良品质,形成健全人格。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我们形成了“体验式德育课程体系”。
这个体系的实施标准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强调体验的重要性,积极开发体验式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健康发展,实现修身立德。
体验式德育课程体系中的尚美德育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他们基于学科知识之上的多元能力,还拓宽了其知识获取的途径,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至美”让孩子们更自信,如果一个学生天天都有好心情,日日都有新进步,那么他的成长之路该多么宽阔、精彩!
耿盈:除修身立德外,学生还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做基础。在这方面,学校是怎么做的?
冀要朋:课改之路,任重道遠。为了让每一名农村学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我们在不断探索,推陈出新。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引进来再创造,使其落地生根;而教师在课改路上探索的经验,以及自身成长中的困惑,都要求我们认真对待,逐一解决。
从2007年开始,我们带领全体教职工,结合自身实际,走上了“尝试教学”的课改探索之路。尝试教学理论最早是由小学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倡导“敢尝试、能成功、会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理解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耿盈:既要“尝试”,又要“至美”,二者如何在课堂中融合呈现,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习得学科知识、内化成行为习惯?
冀要朋:我们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及沉淀,我们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即“自主体验式教学模式”。这包括“课前预习、初步体验;自主检测、汇报展示;排疑解难、合作探究;提升拓展,体验升华;巩固练习,体验收获”五个环节。
而“至美”课堂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要素,提升智育的品质与品位。学校组织教师研究各学科课程的体系,把课程分解,找出各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引导教师从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形象美、教学结构组织美、教学方法艺术美、教学过程创造美等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构建至美课堂。最终,我们发现,这二者并不矛盾且相互融合,一个是理念与实施体系,一个是目标与评价体系,这样的课堂和课程育人更全面,能达成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从理论到实践,从课程的顶层设计到精细化操作,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14年5月,我校被评为“尝试教育全国示范学校”,当年的6月,“洛龙区尝试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尝试教学法首创人邱学华老师出席,并高度评价了学校的“自主体验式教学模式”。2015年,以三实小为龙头的“尝试教育联盟”在更多学校开启了新征程。
耿盈: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学校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多元育人的?
冀要朋:教育从来不是改变人,而是帮助学生发现最美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绚丽的花,他们需要接触学习之外的更多美好事物,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多种才艺,才能绽放得更美。从2003年开始,学校就开始尝试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从最初的篮球、乒乓球等最基础的课程做起,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如今已经形成了“追梦童年”博美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共开发出管乐团、排箫、彩陶、围棋、舞蹈等30多个特色社团,为学生提供快乐成长的天地,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感受到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的博美课程让孩子受益,也让学校的知名度大大提升。“追梦童年”社团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来参观考察的兄弟单位络绎不绝。竹笛、舞蹈、古筝社团曾登上洛阳市的春晚舞台,田径、篮球社团曾多次参赛并夺得洛阳市冠军。
耿盈:努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个体成长也是非常关键的。请问学校在教师成长方面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冀要朋:这是学校一直努力的方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报名才艺特长班,学校全力支持。我还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提升,追求多元化成长,让自己一专多能。
培养出多才多艺的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就能得到有效利用。我们让本校教师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担任指导员,这也使得教师为了提高施教质量,让学生的各项才艺得到专业化提升,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最终形成了师生共同促进发展的良好势头。
耿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前进的动力,您如何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
冀要朋:教师是我们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落地的重要依靠。所以,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学校也有多种行为标准来严格要求。例如,我们提出要注重内外兼修、立体塑造教师形象。学校在公开课的评判标准中加入“教师仪表”这一项,引导教师外塑形象、内秀气质,还考核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除此之外,学校的“书法墙”,每天都展示着教师的粉笔字;知名书法家会定期到学校授课,提高教师的硬笔临摹和软笔书写水平。
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到全国学习、参赛,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展现自己的优秀一面。学校还注重培养教师发现美的能力,每周利用集会时间在教师中开展“说说身边最美的教师”“我在为谁工作”等专题演讲。
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表彰美的典型,树立美的典范,校领导班子经过调研,建立起一套考核机制,及时表扬、奖励,推动教师在工作中争当最美教师。
耿盈:校园文化作为办学理念的外在体现,学校是如何规划建设的?
冀要朋:作为一所容纳2000多名师生的农村学校,我们在环境文化建设上抓住了三个关键:注重空间利用,实现功能组合,记录师生成长。学校从与孩子关系密切的角角落落入手,将美化功能与实际功用相结合,生成了一道道别致精美的景观,长廊石凳、假山小亭,最具特色的是“根深叶茂花正红”的“三叶草”校园文化。我们积极实施以习惯培养为根的低年级“根文化”,以感恩自信为叶的中年级“叶文化”,以进取绽放为花的高年级“花文化”,实现了“班班有特色,人人促成长”。
“美从这里启航”的办学理念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逐步细化在学校的几个目标中。至美,包含追梦途中的“接近美”,亦包含积淀和洗涤过后的“达到美”。至美教育是一种行动,生发正能量,作用于每一名学生;至美是一种教育信仰,影响着每一名教师;至美更是一种理想,是教育大目标中的核心指向,正氤氲在学校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