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对克孜尔千佛洞壁画艺术的认识仅停留在中国美术史图片的印象。今年有机会参加 “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2013“丝绸之路·佛教东渐”活动到新疆采风,对新疆古城遗址、石窟做了详细考查,特别是有机会在克孜尔千佛洞停留数日,有时间从容观摩欣赏克孜尔千佛洞保留下来的一些艺术精作,受益匪浅。
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修凿年代开始于东汉,结束于唐末,现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可以说是仅次于敦煌的艺术宝库。克孜尔石窟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撇开它的宗教色彩,不难看出当年丝绸之路上骆驼商队与佛教僧徒的密切关系。克孜尔壁画最绝的当属佛教本生故事画。敦煌千佛洞里描绘的释迦牟尼佛多是前几世苦难苦行、积善积德的故事,大多采取连环画的形式,用许多场面展开故事情节。克孜尔石窟壁画却别具一格。画师把复杂的故事巧妙描绘在菱形画面中,由于菱格的空间较小,画面采用的人物形象就不多,衬景也少,选用的都是最能概括故事内容的典型情节,形式简洁明快、生动。这种菱格画是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一大特点。
克孜尔千佛洞中期已经具备成熟的龟兹画风,可以说既有外来艺术的影响又有汉文化的影响,更是古龟兹画师非凡智慧的结晶。克孜尔千佛洞的飞天同背上生着双翅的古代欧洲飞神安琪儿相比,在艺术上显得更为成熟、浪漫。
克孜尔千佛洞比敦煌千佛洞早200多年,当我们看过克孜尔千佛洞壁画艺术,对敦煌千佛洞也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可以说敦煌千佛洞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克孜尔传入的。敦煌千佛洞地处中外文化交流重镇敦煌,在继承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基础上,受到由印度、西域传播而来的佛教艺术以色、体积、光影造型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早期的敦煌壁画中,能明显感受到克孜尔千佛洞艺术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北凉的粗拙到北魏、西魏、北周的精细,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线形脉络。
敦煌有飞天,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敦煌飞天来自印度,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进入敦煌后,逐渐与羽人相结合。5世纪末,转化为飞仙,就是敦煌式中国飞天。到了隋代,飞天形象发展到了顶峰,千姿百态,成群结队,形成了自由自在的飞天群。唐代飞天不长翅膀,不依托云彩,就靠一条长巾,展卷飞舞,轻盈缥缈地翱翔于太空。
在克孜尔石窟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但少有题铭。敦煌则不然,在最早的一组十六国晚期洞窟里便出现有供养人画像群或通壁画像行列,并有榜题,这与儒家的祖先崇拜有关。
壁畫艺术源远流长,从克孜尔壁画到敦煌壁画,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而又指向未来的,给中国现代绘画形态的确立提供了化石般的生成信息。挖掘其传承与发展,对于当代艺术创作的意义和启示,以进一步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资借鉴的内容和价值,意义深远!
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修凿年代开始于东汉,结束于唐末,现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可以说是仅次于敦煌的艺术宝库。克孜尔石窟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撇开它的宗教色彩,不难看出当年丝绸之路上骆驼商队与佛教僧徒的密切关系。克孜尔壁画最绝的当属佛教本生故事画。敦煌千佛洞里描绘的释迦牟尼佛多是前几世苦难苦行、积善积德的故事,大多采取连环画的形式,用许多场面展开故事情节。克孜尔石窟壁画却别具一格。画师把复杂的故事巧妙描绘在菱形画面中,由于菱格的空间较小,画面采用的人物形象就不多,衬景也少,选用的都是最能概括故事内容的典型情节,形式简洁明快、生动。这种菱格画是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一大特点。
克孜尔千佛洞中期已经具备成熟的龟兹画风,可以说既有外来艺术的影响又有汉文化的影响,更是古龟兹画师非凡智慧的结晶。克孜尔千佛洞的飞天同背上生着双翅的古代欧洲飞神安琪儿相比,在艺术上显得更为成熟、浪漫。
克孜尔千佛洞比敦煌千佛洞早200多年,当我们看过克孜尔千佛洞壁画艺术,对敦煌千佛洞也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可以说敦煌千佛洞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克孜尔传入的。敦煌千佛洞地处中外文化交流重镇敦煌,在继承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基础上,受到由印度、西域传播而来的佛教艺术以色、体积、光影造型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早期的敦煌壁画中,能明显感受到克孜尔千佛洞艺术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北凉的粗拙到北魏、西魏、北周的精细,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线形脉络。
敦煌有飞天,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敦煌飞天来自印度,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进入敦煌后,逐渐与羽人相结合。5世纪末,转化为飞仙,就是敦煌式中国飞天。到了隋代,飞天形象发展到了顶峰,千姿百态,成群结队,形成了自由自在的飞天群。唐代飞天不长翅膀,不依托云彩,就靠一条长巾,展卷飞舞,轻盈缥缈地翱翔于太空。
在克孜尔石窟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但少有题铭。敦煌则不然,在最早的一组十六国晚期洞窟里便出现有供养人画像群或通壁画像行列,并有榜题,这与儒家的祖先崇拜有关。
壁畫艺术源远流长,从克孜尔壁画到敦煌壁画,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而又指向未来的,给中国现代绘画形态的确立提供了化石般的生成信息。挖掘其传承与发展,对于当代艺术创作的意义和启示,以进一步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资借鉴的内容和价值,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