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的日子到了,党的十七大也将在今年召开,一想到这些,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连串的“老共产党员”的影子。也许过去这些镜头都是“枝节旁系”,但是老共产党员今天看来都是那么让人感佩和敬重。
我家的老农民不速之客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个客人,漆黑的脸,晒得油光,戴一顶草帽,根本不完整了,边上露着草茬子。他瘦瘦小小,完全是个农村的小老头。父亲给了他钱,帮他找了住处。
他是谁?
父亲叹口气:他是2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因为敌人包围与组织失去联系,竟然被认为是逃兵和叛徒,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解决问题。
话说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那个时候他看上去也有七十多岁了。我不知道这样的老资格如果没有这种遭遇该是怎样,当部长?当省长?至少在城里有房子?有休干所?有警卫员?有上大学做生意或者当地方官的儿子?
可是他什么都没有,可是他却有一张笑脸。我清楚地记得他和父亲说的一句话:我没旁的,只要恢复党籍。现在想来,这才是共产党员的本色:金钱、地位都可以是粪土,我只要组织承认我。这缕光,一直亮在我的脑海中没有褪去。
大院“文革”前的管家人
我们住在一个从一解放就有的大院里,应该是北京乃至中国最老的“小区”,“文革”前,不兴“家委会”、“居委会”等等这些名目,但是我们的大院里也有“管家人”。谁家丢了东西,谁家忘了带钥匙门锁打不开了,谁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没人接了,谁家的老人生病需要叫车上医院(那时候根本没有出租车),我们都找一个人:她叫刘光,留着短发,穿着朴素,永远是一双老区的老布鞋,办事麻利,语言不多……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最管用最给人底气的一句话就是我妈说:找刘光去。
那么她是谁?家庭妇女?退休女工马大姐?否,她是一个上个世纪30年代入党的老资格。职务相当于家属委员会主任。如果她不是留在知识分子成群的老牌大学里,她的资历可以当个局长、处长,可是没有……我们的院子,是大学教工宿舍,住过吴玉章等不同年代的校长、名流、教授。这个从战场上走来的妇女,老党员,以为他们服务为自豪,这是一种什么情操?
种花人,花趣在天涯
鲁老也是三几年入党的老资格。他是老党员中不多的大学生,读书人,所以刚解放就被派到大学里工作。“文革”中挨整,老鲁靠边站了。平时在家手绢都不会洗的他,开始琢磨着种月季花。那是细活,得把花枝子放到土里生根,温度必须合适,长了根栽到土地上又得天天浇水。老鲁住二楼,他从家里的窗户接一条管子通到楼下,其实院子里有自来水,他说自己种花不能沾公家的水费。
花长好了,老鲁开始培育名贵品种:“仲夏夜之梦”开的海碗那么大,蓝色的黑色的稀有月季,都在他的花园里绽放。不管谁要花,老鲁一律开绿灯,认识的、不认识的,官场的、学场的,甚至以前整过他的。大家都受了他的影响来种花,心情也随着鲜花而变得明亮,后来,方圆一公里大的园子前前后后居然都开遍了月季花,傍晚,引得外院的人成群结队地老远过来看花讨花,就像逛公园一样兴旺。
院子里有老教授儿子被云南的蛇咬死的,有体委干部挨斗免职后不安排工作的,有子女双无、老伴儿痴呆、生活孤苦、脾气特倔的老工人……一个个老人因为传染了老鲁的月季瘾,都从不幸中走出来,绽开笑脸。老鲁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到他患癌症去世前养花的10年,他真正“发挥了余热”,只付出,不索取,给周围群众带来阳光。
邻家大爷萧军
此萧军非别人,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老作家萧军。本文写到这里我有些犹豫,他是1948年入党的大作家,但能和前面的几位普通老党员并列吗?我平生接触过的作家,除了他,还有端木蕻良、杨沫以及后来的大批中年作家。但都给我留下“他是名人”的印象,只有萧军,他就是一个邻家大爷。
那天,在后海的一个小院,完全是北京老百姓住的那种最普通的四合院,院里栽着葡萄藤,阳光婆娑……不知是他原来的房子在“文革”中被占了,还是他根本就住在那里。萧军穿一条肥裤腿的灯笼裤,头戴一顶瓜皮小帽。一个光腚的胖小子看见我大喊:萧爷爷,来客人了。
一缕阳光照在古旧的窗棂上,房间里有些暗和杂乱,没有任何奢侈品。于是我们坐在一方小矮桌前,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个和蔼的老头我有一种要倾诉的冲动,于是矜持地说:萧军老,采访作家很难,因为他们……
萧军喝一口茶,平静地说:“你不用怕,傲慢只是一种浅薄”。
在中国在世的所有作家面前,萧军都是最有资格傲慢的,可是他没有。我知道那是几十年的经历磨砺出来的修养。那年他80岁。
这组镜头终生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他给我的感动和反思,越来越变得深刻。
我家的老农民不速之客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个客人,漆黑的脸,晒得油光,戴一顶草帽,根本不完整了,边上露着草茬子。他瘦瘦小小,完全是个农村的小老头。父亲给了他钱,帮他找了住处。
他是谁?
父亲叹口气:他是2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因为敌人包围与组织失去联系,竟然被认为是逃兵和叛徒,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解决问题。
话说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那个时候他看上去也有七十多岁了。我不知道这样的老资格如果没有这种遭遇该是怎样,当部长?当省长?至少在城里有房子?有休干所?有警卫员?有上大学做生意或者当地方官的儿子?
可是他什么都没有,可是他却有一张笑脸。我清楚地记得他和父亲说的一句话:我没旁的,只要恢复党籍。现在想来,这才是共产党员的本色:金钱、地位都可以是粪土,我只要组织承认我。这缕光,一直亮在我的脑海中没有褪去。
大院“文革”前的管家人
我们住在一个从一解放就有的大院里,应该是北京乃至中国最老的“小区”,“文革”前,不兴“家委会”、“居委会”等等这些名目,但是我们的大院里也有“管家人”。谁家丢了东西,谁家忘了带钥匙门锁打不开了,谁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没人接了,谁家的老人生病需要叫车上医院(那时候根本没有出租车),我们都找一个人:她叫刘光,留着短发,穿着朴素,永远是一双老区的老布鞋,办事麻利,语言不多……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最管用最给人底气的一句话就是我妈说:找刘光去。
那么她是谁?家庭妇女?退休女工马大姐?否,她是一个上个世纪30年代入党的老资格。职务相当于家属委员会主任。如果她不是留在知识分子成群的老牌大学里,她的资历可以当个局长、处长,可是没有……我们的院子,是大学教工宿舍,住过吴玉章等不同年代的校长、名流、教授。这个从战场上走来的妇女,老党员,以为他们服务为自豪,这是一种什么情操?
种花人,花趣在天涯
鲁老也是三几年入党的老资格。他是老党员中不多的大学生,读书人,所以刚解放就被派到大学里工作。“文革”中挨整,老鲁靠边站了。平时在家手绢都不会洗的他,开始琢磨着种月季花。那是细活,得把花枝子放到土里生根,温度必须合适,长了根栽到土地上又得天天浇水。老鲁住二楼,他从家里的窗户接一条管子通到楼下,其实院子里有自来水,他说自己种花不能沾公家的水费。
花长好了,老鲁开始培育名贵品种:“仲夏夜之梦”开的海碗那么大,蓝色的黑色的稀有月季,都在他的花园里绽放。不管谁要花,老鲁一律开绿灯,认识的、不认识的,官场的、学场的,甚至以前整过他的。大家都受了他的影响来种花,心情也随着鲜花而变得明亮,后来,方圆一公里大的园子前前后后居然都开遍了月季花,傍晚,引得外院的人成群结队地老远过来看花讨花,就像逛公园一样兴旺。
院子里有老教授儿子被云南的蛇咬死的,有体委干部挨斗免职后不安排工作的,有子女双无、老伴儿痴呆、生活孤苦、脾气特倔的老工人……一个个老人因为传染了老鲁的月季瘾,都从不幸中走出来,绽开笑脸。老鲁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到他患癌症去世前养花的10年,他真正“发挥了余热”,只付出,不索取,给周围群众带来阳光。
邻家大爷萧军
此萧军非别人,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老作家萧军。本文写到这里我有些犹豫,他是1948年入党的大作家,但能和前面的几位普通老党员并列吗?我平生接触过的作家,除了他,还有端木蕻良、杨沫以及后来的大批中年作家。但都给我留下“他是名人”的印象,只有萧军,他就是一个邻家大爷。
那天,在后海的一个小院,完全是北京老百姓住的那种最普通的四合院,院里栽着葡萄藤,阳光婆娑……不知是他原来的房子在“文革”中被占了,还是他根本就住在那里。萧军穿一条肥裤腿的灯笼裤,头戴一顶瓜皮小帽。一个光腚的胖小子看见我大喊:萧爷爷,来客人了。
一缕阳光照在古旧的窗棂上,房间里有些暗和杂乱,没有任何奢侈品。于是我们坐在一方小矮桌前,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个和蔼的老头我有一种要倾诉的冲动,于是矜持地说:萧军老,采访作家很难,因为他们……
萧军喝一口茶,平静地说:“你不用怕,傲慢只是一种浅薄”。
在中国在世的所有作家面前,萧军都是最有资格傲慢的,可是他没有。我知道那是几十年的经历磨砺出来的修养。那年他80岁。
这组镜头终生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他给我的感动和反思,越来越变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