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盛世 叙念可爱老党员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的日子到了,党的十七大也将在今年召开,一想到这些,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连串的“老共产党员”的影子。也许过去这些镜头都是“枝节旁系”,但是老共产党员今天看来都是那么让人感佩和敬重。
  
  我家的老农民不速之客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个客人,漆黑的脸,晒得油光,戴一顶草帽,根本不完整了,边上露着草茬子。他瘦瘦小小,完全是个农村的小老头。父亲给了他钱,帮他找了住处。
  他是谁?
  父亲叹口气:他是2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因为敌人包围与组织失去联系,竟然被认为是逃兵和叛徒,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解决问题。
  话说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那个时候他看上去也有七十多岁了。我不知道这样的老资格如果没有这种遭遇该是怎样,当部长?当省长?至少在城里有房子?有休干所?有警卫员?有上大学做生意或者当地方官的儿子?
  可是他什么都没有,可是他却有一张笑脸。我清楚地记得他和父亲说的一句话:我没旁的,只要恢复党籍。现在想来,这才是共产党员的本色:金钱、地位都可以是粪土,我只要组织承认我。这缕光,一直亮在我的脑海中没有褪去。
  
  大院“文革”前的管家人
  
  我们住在一个从一解放就有的大院里,应该是北京乃至中国最老的“小区”,“文革”前,不兴“家委会”、“居委会”等等这些名目,但是我们的大院里也有“管家人”。谁家丢了东西,谁家忘了带钥匙门锁打不开了,谁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没人接了,谁家的老人生病需要叫车上医院(那时候根本没有出租车),我们都找一个人:她叫刘光,留着短发,穿着朴素,永远是一双老区的老布鞋,办事麻利,语言不多……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最管用最给人底气的一句话就是我妈说:找刘光去。
  那么她是谁?家庭妇女?退休女工马大姐?否,她是一个上个世纪30年代入党的老资格。职务相当于家属委员会主任。如果她不是留在知识分子成群的老牌大学里,她的资历可以当个局长、处长,可是没有……我们的院子,是大学教工宿舍,住过吴玉章等不同年代的校长、名流、教授。这个从战场上走来的妇女,老党员,以为他们服务为自豪,这是一种什么情操?
  
  种花人,花趣在天涯
  
  鲁老也是三几年入党的老资格。他是老党员中不多的大学生,读书人,所以刚解放就被派到大学里工作。“文革”中挨整,老鲁靠边站了。平时在家手绢都不会洗的他,开始琢磨着种月季花。那是细活,得把花枝子放到土里生根,温度必须合适,长了根栽到土地上又得天天浇水。老鲁住二楼,他从家里的窗户接一条管子通到楼下,其实院子里有自来水,他说自己种花不能沾公家的水费。
  花长好了,老鲁开始培育名贵品种:“仲夏夜之梦”开的海碗那么大,蓝色的黑色的稀有月季,都在他的花园里绽放。不管谁要花,老鲁一律开绿灯,认识的、不认识的,官场的、学场的,甚至以前整过他的。大家都受了他的影响来种花,心情也随着鲜花而变得明亮,后来,方圆一公里大的园子前前后后居然都开遍了月季花,傍晚,引得外院的人成群结队地老远过来看花讨花,就像逛公园一样兴旺。
  院子里有老教授儿子被云南的蛇咬死的,有体委干部挨斗免职后不安排工作的,有子女双无、老伴儿痴呆、生活孤苦、脾气特倔的老工人……一个个老人因为传染了老鲁的月季瘾,都从不幸中走出来,绽开笑脸。老鲁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到他患癌症去世前养花的10年,他真正“发挥了余热”,只付出,不索取,给周围群众带来阳光。
  
  邻家大爷萧军
  
  此萧军非别人,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老作家萧军。本文写到这里我有些犹豫,他是1948年入党的大作家,但能和前面的几位普通老党员并列吗?我平生接触过的作家,除了他,还有端木蕻良、杨沫以及后来的大批中年作家。但都给我留下“他是名人”的印象,只有萧军,他就是一个邻家大爷。
  那天,在后海的一个小院,完全是北京老百姓住的那种最普通的四合院,院里栽着葡萄藤,阳光婆娑……不知是他原来的房子在“文革”中被占了,还是他根本就住在那里。萧军穿一条肥裤腿的灯笼裤,头戴一顶瓜皮小帽。一个光腚的胖小子看见我大喊:萧爷爷,来客人了。
  一缕阳光照在古旧的窗棂上,房间里有些暗和杂乱,没有任何奢侈品。于是我们坐在一方小矮桌前,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个和蔼的老头我有一种要倾诉的冲动,于是矜持地说:萧军老,采访作家很难,因为他们……
  萧军喝一口茶,平静地说:“你不用怕,傲慢只是一种浅薄”。
  在中国在世的所有作家面前,萧军都是最有资格傲慢的,可是他没有。我知道那是几十年的经历磨砺出来的修养。那年他80岁。
  这组镜头终生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他给我的感动和反思,越来越变得深刻。
其他文献
我退休之后“沦为”一名“色友”。“色友”即是“摄友”,因为爱照相,把自己称为“好色之徒”。  “色友”类似于过去所说的“摄影发烧友”,但二者之间又不尽相同。第一,“色友”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他不是指单打独闹的某一个人,而是指一个由网络联结起来的群体。第二,“色友”似乎没有“摄影发烧友”那么矫情,那么认真,那么有贵族派头。“色友”要的就是那么一种开心、一种快乐。数码产品普及以后,摄影这个原先只有少数人
期刊
我1945年出生,如今已六十出头,可是第一次见到我的人都认为我只有四十开外。为了这个我没少接受媒体采访,传授我保持青春的秘密。其实我的秘密武器很简单,就是每日弹琴,弹什么琴呢?——民族乐器柳琴。  20世纪70年代,我曾是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学生,老师把“音乐祛病,音乐健身”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我。33年来,我用每日弹琴来实践。  听音乐,我把它比作吃现成的饭菜,味道如何,吃的人没办法掌握,而演奏乐
期刊
孙女是我60岁生日那天降生的,和我同一个生日、同一个属相。因此,自那小丫头出生之日起,我就对她产生了特殊的爱。带着她睡觉,抱着她逛街,背在背上、搂在怀里,孙女成了我的掌上明珠。祖孙情甜甜的、浓浓的。  孙女在我的怀里慢慢成长起来。我也开始了对孙女的爱的教育。  当孙女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我就教她数数。我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叫“吻教”:我在她的小脸上吻一下,就数一个数字,这种方法很奏效。孙女很快便学会
期刊
尽管积极的生活方式风行天下,但老实说,中年以上的女人随年龄增长遭遇的种种尴尬和失落感还是不可避免,比如面部光泽不再,比如身上肌肉弹性衰减……  是女人都想活得精致点,无论什么年龄。我就敢说这样的大实话。所以许多中年女人都会选择去健身,因为它的功效由里而外,由体及表,最接近“标本兼治”。  可健身的法子五花八门,要找到真正合意的却不那么容易。我属于工作压力大的职场女性,以前即使豁得出时间健身,也是东
期刊
现年97岁的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银髯飘胸,目光炯炯,红光满面,一副仙风道骨的长者风貌。文老先生花了整整7年时间,在86岁高龄时还主编出版了《隋唐文明》一书,全书一百卷六干余万字。老先生常言:身体是承载一切的资本,健康是人生最该珍惜的财富。    幽默化解胸中痛    文怀沙先生勤奋好学,才华横溢。然而在人生道路上,也有记不清的浅斟低唱,数不清的悲欢离合。在历经“天堂与地狱”的岁月中,仍能因时而生,
期刊
说起香港演员姜大卫的名字,或许观众想不起是谁,但一看到那张脸,大家就会觉得再熟悉不过。这张脸20年前在港台是“大侠”的代名词,可谓是家喻户晓。已是61岁的姜大卫最近出演了电视剧《汇通天下》,在这部取材于山西晋商的古装商战戏里,姜大卫依然侠风义骨,带给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商人形象。  1966年姜大卫正式步入影坛,在香港邵氏公司当武师。他体型并非魁梧高大,但穿上厚重装束,动作照样敏捷灵活,享有“弹性替
期刊
何国铃老太太的丹田气足,如果只听她洪亮的嗓门,你绝想不到她已经102岁。  她67岁的女儿岳惠英说,我娘不光说话底气足,饭量也大,比我还能吃,除了吃菜,每顿的主食至少半个馒头或一小碗米饭,还要喝一碗稀的,鸡蛋汤、稀饭、小豆粥等等都行。  何国铃的身体好,自己下床,不用人搀扶,就能走到沙发上坐下。  何国铃说,要是能直起腰来,我还能下楼呢!  何国铃晚年驼背,是因为年轻时在农村超长时间地弯腰编席,腰
期刊
老伴儿学工,长期与直尺、三角板打交道,养成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性格,不会拐弯抹角,耿直憨厚。在岗时,吃着皇粮,心系公务,“忠”大于“家”。退休后,卸下了公务,“心”才回到家里。“工作重点”也由公务转到了家务。他不无歉意地说:“过去我对这个家管得太少了,几十年亏得你相夫教子,照料老人,里里外外,真难为你了。”又说,“今后,有的是时间,我要对你补偿补偿!”  老伴儿说到做到,不久便见诸行动:平时饭一吃完
期刊
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们成人后在异地工作和结婚生子,致使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白发苍苍的垂暮之年,牵着子女的衣襟来到都市生活,成为都市新一族“寄居老人”。面对生活习惯、养老成本以及医疗保障等各种问题,这些都市寄居老人能够融入繁华而又陌生的都市吗?     “伙伴危机”困扰都市寄居老人    一大早,郑州市某小区里,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正绕着一小块草坪缓缓移动着自己的脚步。走了10圈后,老人看看手表,似乎想起了
期刊
吃苹果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   美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多吃苹果、香蕉和橙子可能有助于降低人们罹患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科研人员发表报告说,他们在研究苹果、香蕉和橙子的果汁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时发现,这些水果中所含的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神经细胞免遭有害物质和毒素等伤害。3种水果中含酚类物质最多的是苹果,其次是香蕉和橙子。    走路自测健康状况   如果你能在10分钟内走完1公里,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