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阶段学生语文阅读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要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可是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快节奏,往往忽视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环节的盲目被删除,导致现在的许多学生不会朗读,没有读书习惯甚至是讨厌读书。这一现状需要语文教师努力改变和扭转,作者围绕小学阶段学生出现的一些读书方面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小学阶段 语文阅读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可是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快节奏,往往忽视了读书的重要性。他们觉得学生读书完全可以放在课后,不需要占用课上的时间,从而忽略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难道课堂快节奏、高效率就是舍弃读书吗?为此我进行了调查,产生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小学阶段,尤其到了中高年级语文课上还需要朗读吗?
  上学期学校搞教研活动,我和本班的学生一起为全校教师呈现了一节语文课,所讲内容是《她是我的朋友》第一课时。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基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了这样一个目标:“区分血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较为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破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通过检查课前预习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扫清了字词障碍,尤其是区分了“血”字的不同读音,用时七分钟;之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由朗读、充分朗读,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用时十三分钟。因为学生有了充分阅读的基础,在后面二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他们表现得非常活跃,不仅能顺利地回答出我提出的一些问题,而且会在回答时发表自己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说我自己对整堂课的节奏、效果是很满意的,很多听课教师也觉得很舒服,但是在课后研讨中一些同事给出了不一样的评价——带领学生认字识词及给学生朗读占用的时间太多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这些环节可以放到预习环节。由此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思考: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中还需要朗读吗?如果读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才更合适呢?围绕这个问题大家展开激烈讨论。我也针对自己的这堂课和同事们的课后点评进行了认真反思,围绕“语文课上学生到底读不读,读多长时间”的问题,我陷入了深深思索。
  关于到底应不应该课上朗读,我和同事的意见是一致的——读,必须读。语文课离不开读。学生对生字、新词、佳句、好段的积累全是从朗读开始的,课前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试读课文,课上也要让学生带着任务朗读课文。那么语文课堂上到底应该给学生多长朗读时间呢?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而要读通、读懂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语文课上我们会发现好多孩子读起书来磕磕巴巴,习惯性地添字、丢字或是读破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太短,学生读书的次数太少。老师们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而把和精力过多地放在了分析课文、讨论问题上。我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真正为学生考虑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读书时间,就像有的老师提出来的那样“十五分钟读书,五分钟交流”。
  二、小学阶段学生到底应该读些什么?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最爱看的就是那种被称为“小人书”的小册子,长大以后也偷偷看过金庸、古龙写的武侠小说,琼瑶、席娟写的风花雪月……可能是因为当时在农村能考的书籍太少,我连村委会征订的各种党报党刊都会认真读,虽然看不懂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但依然读得津津有味。可当时间的车轮转到二十一世纪,各种纸质的书籍摆满书橱、各种电子书籍存满手机的时代,我们却不知让我们的孩子读什么了。我见过一些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列一张“必读书单”,本来挺好的一件事情却总是让人感觉不舒服。首先说“必读”就充满了强制性,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不管爱不爱读都得读;其次这些书单中的好多书籍都是诸如四大名著、《中国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名人传记的,等等。书确实都不错,可是教师完全忽略了孩子们的需求,抛开了孩子们的喜好的书籍自然不会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他们有的会应付地看一两眼,有的连看都不会看就把书扔到一边。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既能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他们视野,又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呢?我的具体做法是课上阅读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篇篇通顺、流畅、不出错,能做到有感情最好,真正发挥课本作为“读本”的功用;课外阅读读学生喜欢的书籍。这些书籍的来源非常广泛,有我网上搜集查阅来的充满童心童趣的历险记、童话故事、科幻小说,比如《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夏洛的网》《我的妈妈是精灵》等;也有学生自己收集来的报刊、杂志、心灵鸡汤小品文……平时学生互相串换着阅读,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阅读量大大超过了课表上的规定数字,而且他们读得兴趣盎然。
  三、小学生到底应该怎样读?
  语文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总是把读和写紧密联系在一起。我认同这一观点,但是我认为千万不能把它教条化了。比如有的老师只要读书就会给学生布置摘抄好词好句的作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胡乱从书中摘录几个词语、几个句子应付老师,本来好好的读书时间全被摘抄占去了,读书变成了写作业;有的教师则是“逢读便写读后感”,这是学生最厌烦的一件事。但是讨厌还得写,于是他们就空话、套话一大堆,一点真情实感也不表达。久而久之,这些错误的做法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把学生原有的对读书的喜爱全部消磨光,使他们厌倦阅读。
  我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提倡“轻松阅读、快乐阅读”,摒弃急功近利的念头,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耐心等待他们成长。我们切不可急急忙忙地“种”,分秒必争地“收”,而是应该让学生尽情地读、自由地读、充分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百遍也自有发现和感悟想表达出来与人分享的时候,时间到了、时机成熟了自然会“水到渠成”。
  总之,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自由地、尽情地、大声地读书吧,给学生播下一颗“悦读”的种子,让他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建设,企业进行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把它作为一种依据.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一种重要措施,它是企业管理层做出
带班是否讲究策略,直接关系着班主任能否全面尽职尽责,决定着班级管理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素质提高的效果。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倍加关注的是所带班级同学,学生在校3年的学习后,毕业能否真正就业。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看法。我院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我也是从2002年担任第一批大专班的班主任,期间我带过信网大专022、物流管理大专051,现担任物流管理大专081班主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一些信息化的改革,各行各业的档案管理也都在逐步的向着信息化发展建设.公路档案管理进一步实现信
马盂山:契丹人的祖源地rn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由此向东,在相距不足100公里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强势帝国——契丹(辽国)的发源地——平泉.rn契丹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学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需要对作业评价进行优化,通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2017年,在中宣部有力指导下,在中国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音协深入学习贯彻党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群众对民政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大,相对滞后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已经成为制约民政事业健康、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因
现如今人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环保理念逐渐融入到了各个领域当中,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建筑行业发展中也逐渐融入了新型的节能
金山岭长城史话rn北齐时期,金山岭长城一带就有零星的修筑活动,但多以土石为建筑材料,墙体大都比较低矮、单薄.唐代在这里设了东军、古北二守捉,金代也曾在此设过铁门关.元灭
期刊
会计研究方法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前提,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问题的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结合,正确地运用会计研究方法是提高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