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 别再浮躁下去了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mac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教关注
  
  新中国建国初期开始的声乐界“土洋之争”余波尚未平息,进而又引发“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的讨论,“洋唱法”队伍中“海归派”和“大赛获奖者”风靡,加之由世界经济大潮带来的所谓“包装”、“炒作”之风,使得本来就不大平静的声乐教育界更添几分浮躁。
  浮躁的表现之一:首先是为追求生源的音乐类院校的重复办学。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音乐院系不下900多个,其中,以声乐学生的人数最多。目前的音乐院校声乐学习者所接受的基本上是学历教育,面对规模巨大的专业声乐学习大军,有哪家音乐院校系的责任人敢担保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哪些可行的章法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岗的声乐教师中又有多少人获得了高教资格证书?恕笔者妄言,有不少音乐院校根本没有能力担保其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质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条约束声乐教师“将入学时唱得很好的学生,经过四五年的教育后唱得非常糟糕或导致声带病变”的法规;甚至有人“无照”却也把握着大学的声乐专业管理者的要职!不少自己还没搞清声乐艺术的实践和理论是怎么一回事的、根本不具备在高等音乐院校系担当教育者的能力者,也充数于中国很多高校的声乐教育大军之中。试想一下,如果让这般状况蔓延下去、中国的高等声乐教育岂不是濒临转型于声乐普及教育?岂不是也会导致那些真正可以成为声乐演唱家、声乐教育家的人才毁于这般可怕的状态之中吗?
  浮躁的表现之二:一是占全国高考生比例相当数量的、盲目的声乐学习者及其大批的盲目的家长。仅以湖南省为例,声乐的考前培训几乎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市场,各种各样的“声乐培训中心”有如超市的连锁店比比皆是,艺术联考和艺术高考时节,铺天盖地的“生源”塞满了省城的大街小巷,各种层次和价位的声乐教师忙得昼夜难分。加上湖南省出了不少红遍全国的歌手,这更给孩子和家长们以极大的诱惑,在那里,持有“那么多的歌唱明星出自湖南”、“唱歌容易出名喽!”想法的大人和孩子的人数可谓成千上万!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将何以提高?中国的高等声乐教育岂不是要倒退至过去小学水准的“唱歌课”?我们不能反对有这样的呼声:“问题的出现与音乐类院校的重复办学、扩招(有些学校根本不是什么扩招,而是哄抢生源!)不无关系”。既是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问,那些孩子和家长们的浮躁表现是否出自单方?回过头来再看我们那些已经进入音乐院校正在或已经走上社会的歌者和那些“自学成才”的青少年歌者,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思不在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钻研音乐、钻研歌唱,而是想方设法地去寻求“被炒作”、“被包装”及“自我炒作”。而那些为了声乐艺术而苦苦修炼自己去大把大把地研究、琢磨中外声乐作品的人只能是“累死不可怜,饿死活该”了。现在经媒体炒出的不少“歌唱家”,以其十分低下的歌唱水准长期误导着中国对“唱歌”报以热望的亿万老小。
  浮躁的表现之三:中国经济的升温和“市场经济”模式使得不少音乐家和音乐商(包括媒体)开始注重“经济效益”和“经济炒作”,一种“不甘寂寞”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得不少声乐家很难坐在冷板凳上研习那些艺术价值较高的声乐作品。这些声乐家们怨恨自己的知名度不如流行歌手那么家喻户晓;怨恨自己所追求的声乐艺术那么和者盖寡;更怨恨自己演出的出场费比流行歌手低的可怜……我以为,克服和避免这种状况的办法,除了声乐家们自身对所从事的事业需要树立更大的信心外,我们政府部门的调控政策的调整和媒体导向,在诱导中国百姓对声乐艺术的认识和对声乐家的水准给予真实、适度的宣传方面,尽可能地避免偏颇、误导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是势在必行的。
  近年来,国际比赛获奖声乐家和“海归”声乐家日益增多,这对提高中国国内声乐艺术水平和与国际接轨以及提高中国声乐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应该说是增加了不少光彩。国际比赛获奖本来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它可以激励获奖者本人和声乐学习者、爱好者不断进取攀登新的高峰。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声乐教育者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比赛专业户”;声乐学生不能为了获奖只专心那几首比赛曲目;获了奖的声乐者不可一劳永逸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声乐艺术的巅峰。现在声乐“海归”者多得形成了“海待”的局面,除了一批业务佼佼者外,其中本来在国外没什么活干的“声乐家”、本来在国外已经转行干了其它营生的“声乐家”、本来唱起来声嘶力竭的“声乐家”……形形色色扛着“海归”洋外衣的歌者摇身便获得了“专家”、“教授”、“大师”的头衔。“崇洋”、“迷洋”和“学历在先能力其后”的意识将中国某些音乐艺术高校在人才引进和用人机制拖进了一个令人忧心的误区。
  当然,列举这些浮躁现象不是目的,而找出克服这些浮躁的办法才是声乐界同仁以及整个社会所要努力、所期待的。
其他文献
八面来风    安 徽吹管名家响台北    应台湾新竹市立(青少年)国乐团邀请,安徽省音协副主席吴安明近日赴台与新竹市艺术家联袂举行了吹管名家《大师与经典》系列音乐会。以唢呐、手管、笛子分别演奏了《淮河行》《锔大缸》《路遇》《百鸟音》等曲目传递“徽文化”的神韵,充分展示了吴安明精湛的管乐技艺,受到当地音乐界及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在台期间,吴安明还应邀前往台南艺术大学进行讲学,传授管乐技艺
期刊
环球博览    1607年2月24日,意大利北部加尔达湖附近的曼图亚市,上演了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作品《奥菲欧》。著名乐评家阿什·汉达卡尔认为,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虽然并非音乐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但它是“最早的伟大歌剧杰作”。蒙特威尔第奠定了意大利歌剧乃至西方歌剧的全部基础,如歌唱性的宣叙调、重唱和大段的咏叹调等。于是,人们将这一天视为歌剧的诞生日。  今年的这一天,在意大利的曼图
期刊
开卷有益    让音乐学步入音乐家的视野  ——《中国当代音乐学》编读琐言    “音乐学”,对于大多数音乐人来说是个既熟悉而又感到敬畏的名词。应该说,除了少数专职的音乐学家和富于理论渴求意识的人士外,多数音乐人对音乐学的实质内容知之甚少。  进入21世纪,整个人类都在反思和回味刚刚过去的100年,中国音乐界也不例外。由南京艺术学院的音乐专家们申报并组织的“中国当代音乐学”课题组,在21世纪之初被
期刊
周报评点    《清明上河图》是宋徽宗宣和画院画家张择端的一幅名画,由河南省开封市歌舞剧院改编为歌舞剧,3月8日晋京在天桥演出。这台歌舞剧分三幕,莫凡作曲,徐瑛、李林编剧,黄蕾导演。  编导没让张择端进画院,将其写成一位风流倜傥、淡泊名利的在野派画家。只听埙响笛吹,管弦齐鸣,说书人出来,交待东京汴梁当年繁华之景象,载歌载舞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宋徽宗与李师师微服春游,遇上张择端画扇画在兴头上,两人
期刊
传媒扫描    摇滚巨星史汀(Sting)最新专辑《迷城之歌》(Songs From the Labyrinth)近日在国内上市,专辑封面挂着著名古典唱片公司DG的大黄标,这意味着史汀在叱咤流行、民谣、蓝调、爵士乐坛之后,首度跨界古典乐坛。  “对我来说,这些作品就是1600年代的流行歌曲,因此我用新鲜的方式与它们产生连结,串起这些优美的旋律、迷人的歌词以及伟大的伴奏”,史汀说。此次的《迷城之歌》
期刊
传媒扫描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近日透露,新近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马丁·斯科塞斯将与英国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合作,拍摄一部有关摇滚乐的电影。  这部影片名为《长期演奏》(TheLongPlay),由斯科塞斯执导、贾格尔出资制作、《无间道风云》的编剧威廉·莫纳汉撰写剧本。上月25日晚,斯科塞斯刚刚凭借《无间道风云》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莫纳汉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  现年63岁的米克·
期刊
海外传真    陈宏宽在波士顿乔丹音乐厅奉献独奏大餐    大年三十晚上,旅美华人钢琴家陈宏宽在美国波士顿的乔丹音乐厅举办的钢琴独奏会,完美演绎让人尽享精致大餐。  在一场音乐会上同时弹贝多芬的《monumental sonata Op 106》及李斯特的狂想式的《b小调奏鸣曲》,这让人联想到了一个近似邪乎的比喻,这就好比爬过珠穆朗玛峰之后再马不停蹄地赶去横渡湍急的长江。好像之前还真没听说过有哪位
期刊
七嘴八舌    今年情人节前夜,台湾歌手费玉清在北京饭店举行了一场个人演唱会,也许是因为临近春节报纸纷纷休刊的缘故,这场演唱会除了个别网站进行了报道之外,竟然鲜有来自媒体的消息。想起2004、2005费玉清连续两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个人演唱会之热闹,真是有些今非昔比。  不能怪媒体不捧场,打开电视,往日在内地观众中有着深深神秘感的费玉清俨然和内地一些串场歌手一样,由纯情小生变成了“熟张”。看看
期刊
音乐时评    近日国内报刊纷纷登载音乐剧《妈妈咪呀》即将来华演出的消息,本是件好事。这出根据上世纪70年代瑞典著名的流行音乐演唱组ABBA创作、演唱的多首热门歌曲串联、编写,从上世纪末起就在许多国家演出并很受欢迎的一部音乐剧,它的故事说:单身妈妈德娜的女儿索菲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并且有了相爱的小伙子即将结婚,但是她却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于是,她向与母亲年轻时交往密切的三位男子都寄去了请柬,
期刊
音教专递    本报讯 继去年举办“走进交响乐,相约音乐厅”系列普及音乐会在大学生中引发强烈反响以后,今年3月12-18日,广州交响乐团再度联手星海音乐厅,邀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暨南大学等10所高校的师生,连续7天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免费欣赏10场由该团演奏,张国勇、李心草指挥和讲解的普及音乐会。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广州交响乐团团长余其铿介绍,音乐会继续沿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乐团现场演奏的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