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工业结构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rain9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是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进一步促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为抓好荆门市工业结构调整工作,本人就荆门市工业结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调整思路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工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荆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结构体系,尤其是2009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取得了近六年来最好成绩。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立足荆门的特色和比较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加大对优势产业的培植力度,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龙头效应,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提升,初步形成了石化、磷化、食品3个“五百亿主导产业群”和机电、轻纺、建材、新能源4个“过百亿支撑产业群”的“3+4”工业经济体系,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重工业支撑作用突出。目前,荆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资产规模、实现工业增加值均占总额的70%以上。重工业中尤其以重化工突出,石油化工是荆门市工业的顶梁柱,磷化工业超常规发展,医药化工竞争力明显增强,能源化工和火化工取得突破。化工产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5%,撑起荆门市工业的“半边天”。
  3、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增幅超过25%,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全市共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荆门高新区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从无到有,迅速崛起,已经呈现产业聚集雏形。
  4、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荆门市通过抓大扶小、培植亿元企业,造就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其中:荆门石化总厂、葛洲坝水泥厂、荆门热电厂、京山轻机股份公司等企业始终保持着龙头地位;湖北戴蒙德公司、钟祥市新宇机电公司等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长期占据垄断地位;新洋丰股份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浓度复合肥生产企业;天茂实业集团股份公司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原料药生产基地;京山华贝化工公司、钟祥金汉江纤维素公司、新美香食品公司、凯龙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等企业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和成长性。
  5、工业载体加速扩张。荆门市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采取了分类指导,连片发展的策略,通过招商引资,初步建成了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为特色的荆门经济开发区,以机械加工制造为特色的京山经济开发区,以食品加工、纺织为特色的钟祥经济开发区、以磷化工、建材为特色的207国道工业走廊,建成了10多个特色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竞相发展的工业载体,特别是福耀、李宁、中集等工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即将形成新的特色产业优势。
  
  二、工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和市场一体化带来的日益激烈竞争来看,荆门工业结构不合理这一历史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任重道远。
  1、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5年至2009年,第二产业比重从36.2%上升到43.9%,工业化程度逐年加速提高。但与周边的襄樊、宜昌相比,二产业比重低5个百分点以上,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落后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部GDP的比重被称为工业化率,2008年,荆门工业化率为36.9%,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与已进入半工业化的宜昌、襄樊等周边地市的差距仍然很明显,如果与已进入工业化的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从规模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来看,代表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大企业屈指可数,2010年底,全市1010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有8家,中小企业占99.2%;按销售收入来划分,亿元企业125家,仅占总数的12.4%,其中100亿元以上的工业仅中石化荆门分公司一家。
  2、产品层次相对较低。荆门市多数工业产品由于产品差异化不足、档次不高,缺少创新和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也是荆门工业增长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虽然从2006年以来,荆门工业扭转了工业增加值率持续下滑的局面,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21.1%上升到2009年的28.7%,但仍然落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普遍不高,精品名牌产品数量少。全市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有38家,精品名牌产品50余个,其中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3个。即使省级精品名牌,也普遍存在档次偏低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名牌不“名”的现象。
  3、产业集群效应不充分。近几年来,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但从总体上来看,荆门工业的产业集群尚处于发育阶段,尚未成熟,层次不高,深度开发不够。石油化工行业主要以石油炼制业为主,深度开发、延伸加工不够,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下游精细化工不多;基础化学工业以化肥生产为主,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效益低;建材工业以水泥生产为主,新型建材刚刚起步;纺织工业基本上是以中低档棉纺为主,高档服装、面料、化纤和印染很少;农副产品资源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率都较低,产品附加值也不高。规模工业不多,特别是缺少辐射能力强的龙头大企业,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专、精、特、新”的优势,专业化协作水平低,规模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企业布局分散,多数企业产业链不长、产业关联度低,企业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尚未构成,多数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仅仅是一定数量的企业集中,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产业关联。荆门的工业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是资源的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如石膏和磷矿石的深加工都不足原矿的50%,资源利用率较低,大多为初级加工,在初级产品阶段就实现了销售,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很低。
  4、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首先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从反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荆门的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仅占GDP比重的5.9%,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平。多数行业没有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其次,电子信息与装备工业落后。代表当今工业现代化科技水平的仪表仪器制造业、电子通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其中仪表仪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荆门市尚处于萌芽状态,份额不足1%;机械行业中除京山轻机等少数企业外,大多为规模较小的配件厂,是荆门工业的弱势产业。第三,企业外向度较低。2009年,全市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8.5亿元,工业经济外向度仅为5.2%,外商直接投资1.24亿美元,仅占全省的2.9%,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第四,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企业的一般管理人员、非生产辅助和服务人员充足,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特别是高素质管理人员严重奇缺,相当多的企业缺少熟练技术工人。
  
  三、工业结构调整思路及措施
  
  2010年,是实施全市工业经济“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积极对金融危机冲击、为全市工业经济“十二五”规划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的一年。当前,荆门市工业经济正经受着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调整和振兴的重大机遇。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荆门市工业经济工作必须更加重视转变发展方式,对全市工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是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荆门崛起的必然要求。
  1、指导思想。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特色集聚为关键,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努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综合水平和竞争能力。具体要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实现全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产业创新,推进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技术创新,支持自主开发,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实施制度创新,促进生产要素有效组合与流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环境创新,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工业体系。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融合,全方位构建信息化平台,全面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实施名牌推进与特色经济,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加大培植名牌产品的力度,把推进名牌战略同提高荆门市工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实施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第三,坚持以产业特色集聚为关键。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布局集中、发展集约”的要求,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引导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和行政的手段,加快发展集群经济。
  第四,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大项目、大企业、大集群、大产业”思路,按照总量扩张、产业升级、布局优化、效益提升的总要求,集中力量,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实现从抓项目到抓产业的转变,把项目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及207国道工业走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
  2、调整重点及措施。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必须遵循市场化导向、集聚化增长、差别化竞争、国际化提升、集约化布局、自主化创新、清洁化生产、协调化发展等原则,重点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壮大优势行业,提升传统行业,培植新兴行业,全面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化工、食品、建材、机电、轻纺及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
  围绕优势产业壮大主导支撑产业。大力实施“3+4产业发展计划”,重点培育石化、磷化、食品3个“五百亿主导产业群”和机电、轻纺、建材、新能源4个“过百亿支撑产业群”。一是编制《荆门市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通过编制规划,提出今后一段时期“3+4产业发展计划”的产业定位、培育方向、重点环节和空间布局,以及实施措施。二是全力支持核心企业发展。突出抓住“3+4产业发展计划”的核心企业,鼓励核心企业扩大规模,促进其强势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荆门工业的“航空母舰”。三是全力冲刺企业上市。全力支持目前正处于上市关键时期的格林美、凯龙、新洋丰等企业进一步完善上市准备工作。四是突出抓好配套发展。要鼓励围绕“3+4产业发展计划”的核心企业,跟踪世界领先技术,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作为重化工的荆门市,在精细化工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注重精细磷化工、石膏加工等领域的发展。
  围绕循环经济优先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化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石化产品和副产品、磷化企业废料、粉煤灰等综合利用,抓好工业“三废”循环利用产业链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江山化工、荆襄磷化工两个循环经济示范园,支持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新洋丰、葛洲坝水泥厂、格林美等30家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鼓励高能耗企业余热发电,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方面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的天茂二甲醚、京山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倬臣生物柴油、格林美新材料以及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等项目发展。二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和标准,进一步强化专项治理,为可持续发展腾出空间。重点抓好水泥行业的淘汰落后工艺,在两年内彻底关停所有水泥立窑生产线及30万吨以下粉磨站、6万吨以下煤矿、落后的“平拉法”(含格法)平板玻璃生产线,进一步整合石膏加工、磷化工、机电以及纺织企业,以品牌、市场为纽带,鼓励兼并重组,通过重新“洗牌”进一步做大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三是严把项目准入关。研究制定荆门市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指导性目录,各工业园区要研究入园标准及评估办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控制高能耗企业市场准入,限制污染企业备案。
  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一是培育荆门的特色工业集群。按照集群化、高新化的取向,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为核心,全力打造炼油、精细化工、塑料制品等产业群,在支持荆门石化向1000万吨年加工能力突破的同时,推进石化产业大力开发合成树脂、精细化工、塑料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实现由“单一炼油”向“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以新洋丰、大峪口公司为核心,全力打造采矿、肥料、有机磷产品等产业群;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推进食品产业大力开发软饮料、熟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终端消费产品,实现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以国宝、中粮、汇源、雨润、神地科贸等公司为核心,全力打造普通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等产业群。二是培育特色板块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县、市、区根据资源特点,依托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重镇,努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增强城区经济与县(市)经济特色。荆门城区要以荆门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体育用品和轻纺、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东宝区重点发展磷化、建材等重点产业;钟祥市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磷化工和旅游业等特色经济,京山县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沙洋县重点发展以水产品加工、医药化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围绕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产业配套项目。中小企业产业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创新能力弱等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是调整的难点之一。一是支持成长型较好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成长型较好企业的扶持,引导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大技改力度,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二是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要树立抓中小企业也是抓大型骨干企业的理念,不定期发布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需要中小企业配套服务的项目信息,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牵线搭桥,让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结为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三是强化服务措施。建立完善企业帮扶制度,在为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派驻服务专班的同时,还要建立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的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市长热线、工业110的建设,畅通中小企业反映、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的途径。四是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以“整合、共享、服务、创新、完善、提高”为目标,进一步统筹资源、搭建平台、完善功能、提高质量,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引进和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咨询等服务,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个性化的特色服务。
  (作者系中共荆门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其他文献
2010年10月23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举办的“全省社会科学社团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在武昌洪山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省社科类社团会长、副会长及其代表近180人参加会议。大会由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建中主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立国和省民政厅巡视员文增显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省企联”)、省新四军研究会、省法学会、省创新研究会、省楚国历史文化
期刊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人们在股票、债券等领域投资理财业务的增多,理性投资人如何获取更多的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寻找投资收益性和风险性的最佳结合点,从而购买金股票、金债券等已成为投资者最迫切的需求。本文试图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通过财务报表分析阅读来了解企业的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一、财务报表阅读的步骤    1、审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的报告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向分析者提供了有
期刊
一个民族因有文化而兴旺久远,一个企业因有文化而具有生命活力,一个社区因有文化而具有思想灵魂。社区是广大居民生活工作的地方,社区文化环境的好坏,对居民的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等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它是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把社区环境纳入社区文化的范畴,称为社区环境文化,并大力加强其建设,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提高对社区环境文化建设的认识   
期刊
行业协会是社会组织中直接服务于企业、市场的经济类组织,是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引导企业与市场有效联系的纽带,更是政府、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面对金融危机的扩散造成外需减弱,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给诸多产业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浙江省中小企业专业性行业协会迎难而上,积极释放功能,应对金融危机给行业产业经济所带来的各种困难。    一、向政府建言献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
期刊
前一些时,为推动湖北省市、州企业联合会机构建立健全及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对十堰市企业联合会机构建立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收获颇大,有必要将他们的一些做法和个人对有关问题的思考介绍如下:    一、机构健全、领导重视    一是思路明确。该市领导认为:为使全市企业尽快走出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国内外形成竞争合力,为企业进一步提高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服务
期刊
近年来,枝江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促进市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良禽择木而栖”。自2005年以来,华润、晋城煤业、维维等中国五百强企业在枝江投资超过20亿元。如果说华润集团收购枝江京星啤酒厂、抢滩枝江打造宜昌生产基地是雪中送炭,那么,晋城煤业集团、维维集团分别与湖北三宁化工和湖北枝江酒业的合资合作则是锦上添花。2009年,华润雪花啤酒(宜昌)有限公司、
期刊
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销售额在2004年到2008年间上涨了近30%。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零售商,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达7000亿万元左右,201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可达到2.5万亿,中国成为全球汽摩配零部件采购中心已成事实。在今后5—6年间,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浙江省玉环县汽摩配行业,在新一轮博弈中取胜几何,必将决定玉环汽摩配行业的战略地位,
期刊
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落实,我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必须看到,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需要大力提升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内需主导型经济格局,因而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尤为紧迫和重要。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现代流通网,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建立适应扩大内需的现代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对促进内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
期刊
应印度BCC商会的邀请,以湖北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李斌为团长的“赴印度业务合作和商务考察代表团”一行8人,于2010年元月6日至13日对印度首都新德里和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两市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访问和业务洽谈活动。这是湖北省医药行业协会为帮助会员企业“走出国门、扩大市场”而作的破冰之旅。此次印度之行,收获甚丰。不仅了解到印度的国情和风土人情、医药市场状况,还搭建了与印度的经济交流合作平台,初步达
期刊
我国商务部在2006年11月7日向国内外宣告,中国第一批430家企业为“中华老字号”,福州民天集团有限公司“民天”商标名列其中。解放前,福州籍爱国实业家王贤镇先生,在1931年创办了“民天酱 厂”,他以《汉书·郦食其传》中的“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箴言而取其名。他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化学系,立志实业救国。“民天”牌系列产品鱼露、豉油炼膏、白米醋、四半酒、蟛蜞酥等产品独具风味,形成地方特色,深受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