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戏曲演员,曾经在舞台上饰演过不少丑角,有过不少切身感触。近看昆曲电影艺术片《十五贯》,在折服于昆曲表演艺术家王传淞出神入化表演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丑角艺术的思考。
丑是美的对立面,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丑总是引起人们的反感。然而奇怪,在艺术世界中不同,丑角却能给人们以美感。昆曲《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是一个狡诈的流氓,可他作为舞台艺术形象,却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看来,丑角的美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特殊的课题。
细察舞台上的丑角,一般是表现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的,但是,它并不是简单、直接地展览生活的丑,而是通过一种滑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从人的情感需要上说,滑稽与壮美、优美、崇高一样,也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虽然彼此是有区别的。记得俄国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说过,“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那时丑才变成滑稽。”滑稽形成喜剧效果,便给人以美的享受。
还是回到昆曲《十五贯》上来赏析一番。扮演丑角娄阿鼠的昆曲表演艺术家王传淞,抓住鼠的特征,借以刻画这一人物机敏而又狡诈的性格。开相上,鼻子上画一只白老鼠,太阳穴贴两只小膏药;表演上模拟老鼠的一些形体动作,同时又脱胎于生活常态,形象地渲染人物的神态:狡黠多疑、心地险恶、行动敏捷,传神地勾画出一个赌棍、流氓、无赖、盗贼的嘴脸,真是神极、绝极、妙极了呵!且看“访鼠”一场,当况钟说出一个“尤”字,娄阿鼠用一条腿扣住凳边,上身倒翻过去,双手着地,再急翻身,从凳子下钻到前面来,这种“老鼠偷油”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他的惊恐心理,一招一式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由此可见,丑角的要求是内容丑与形式美的统一。戏曲中的丑角注重艺术技巧的锤炼和艺术形式的美,舞蹈、步法、身段都讲究美,并配以种种绝活。
从昆曲的丑角,我又想起了享誉四海的“潮丑”。潮剧有“无戏不丑”之说,凡在舞台上生根立足的剧目,几乎都离不开丑角的存在。他们虽然常常是配角,但都具有独立审美的价值。潮丑除具有戏曲丑角的表演共性之外,还有许多奇特的地方。如潮丑表演人物常模仿各种动物,或是皮影、木偶等,通过这些模仿,使人的举止变形,从而获得形象化、性格化、滑稽化的舞台效果。就拿官袍丑模仿狗、猴子、蛤蟆来说,不仅形象生动滑稽,而且使观众从视觉形象中引起联想,产生对人物道德上的褒贬。就是这样,生活中的丑被艺术家以美的形式深刻、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就转化成为艺术美,成为审美的对象。
为什么丑角具有审美的价值呢?我想,关键就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典型性吧!有人说,美就是典型,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卢那察尔斯基在《艺术论》中评论小说《死魂灵》(果戈理)中的乞乞科夫,“并不美,我们不会酷爱他”,但“却喜欢他是典型的。”艺术家把生活丑加以典型化,不仅有否定和批判生活丑的意义,而且具有肯定和赞扬丑的反面——美和美的理想的意义。所以丑的典型也能激起欣赏者的美感。有评论家指出,丑角应该是喜剧性人物。这话我赞同作者,就是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借助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之具有典型意义,因而才有了审美的价值。
丑角的丑本来是相对于美而言的,丑与恶虽有内在联系,但并不是所有丑都等于恶,有的丑角只表现人性的某种落后,因此这对于人们来说,有时又是一面镜子。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一本正经的说教,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把恶习变成了众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命打击。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审丑,就是对丑的反感与否定,“使人们对于那些极端卑劣的东西引起明朗的高贵的反感。(果戈理语)”。然后,“我们既然嘲笑丑恶,就比它高明——滑稽引起我们的自尊心(车尔尼雪夫斯基语)”。丑角的审美价值,来自与美比较和对立的统一之中,由于通过对丑的现实的揭露,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马克思语)”,从而达到对美的理想和展望。从对丑的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和追求,这就是对丑角审美过程中的能动运动,也就是它的美学意义的本质所在吧!
丑角一般是表现假、恶、丑的内容的,然而也有例外,丑角有时也能很好地表现真、善、美的内容,如在《七品芝麻官》《卷席筒》《升官记》中,成功地塑造了唐成、曹张苍、徐九经等一批由丑角扮演的正面人物。这些人物外表丑陋,但内心很美,外表的丑反衬了内心的美。应该说,这是丑角艺术的升华。
说到艺术技巧和形式美,不由地也要反思自己的丑角艺术实践。在我的表演中,暴露丑的时候多,能否形成美?就不敢自许了。就以黄梅戏《长恨歌》为例,我演的安禄山上窜下跳、张牙舞爪,也许较好地体现了这一人物的大奸大恶。可是,其中有艺术技巧和艺术形式的美还有所欠缺。作为热爱丑角艺术演员,我将矢志不渝地关注和研究,不断提高。■
(作者为安徽省黄梅剧院著名演员)
丑是美的对立面,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丑总是引起人们的反感。然而奇怪,在艺术世界中不同,丑角却能给人们以美感。昆曲《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是一个狡诈的流氓,可他作为舞台艺术形象,却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看来,丑角的美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特殊的课题。
细察舞台上的丑角,一般是表现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的,但是,它并不是简单、直接地展览生活的丑,而是通过一种滑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从人的情感需要上说,滑稽与壮美、优美、崇高一样,也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虽然彼此是有区别的。记得俄国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说过,“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那时丑才变成滑稽。”滑稽形成喜剧效果,便给人以美的享受。
还是回到昆曲《十五贯》上来赏析一番。扮演丑角娄阿鼠的昆曲表演艺术家王传淞,抓住鼠的特征,借以刻画这一人物机敏而又狡诈的性格。开相上,鼻子上画一只白老鼠,太阳穴贴两只小膏药;表演上模拟老鼠的一些形体动作,同时又脱胎于生活常态,形象地渲染人物的神态:狡黠多疑、心地险恶、行动敏捷,传神地勾画出一个赌棍、流氓、无赖、盗贼的嘴脸,真是神极、绝极、妙极了呵!且看“访鼠”一场,当况钟说出一个“尤”字,娄阿鼠用一条腿扣住凳边,上身倒翻过去,双手着地,再急翻身,从凳子下钻到前面来,这种“老鼠偷油”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他的惊恐心理,一招一式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由此可见,丑角的要求是内容丑与形式美的统一。戏曲中的丑角注重艺术技巧的锤炼和艺术形式的美,舞蹈、步法、身段都讲究美,并配以种种绝活。
从昆曲的丑角,我又想起了享誉四海的“潮丑”。潮剧有“无戏不丑”之说,凡在舞台上生根立足的剧目,几乎都离不开丑角的存在。他们虽然常常是配角,但都具有独立审美的价值。潮丑除具有戏曲丑角的表演共性之外,还有许多奇特的地方。如潮丑表演人物常模仿各种动物,或是皮影、木偶等,通过这些模仿,使人的举止变形,从而获得形象化、性格化、滑稽化的舞台效果。就拿官袍丑模仿狗、猴子、蛤蟆来说,不仅形象生动滑稽,而且使观众从视觉形象中引起联想,产生对人物道德上的褒贬。就是这样,生活中的丑被艺术家以美的形式深刻、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就转化成为艺术美,成为审美的对象。
为什么丑角具有审美的价值呢?我想,关键就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典型性吧!有人说,美就是典型,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卢那察尔斯基在《艺术论》中评论小说《死魂灵》(果戈理)中的乞乞科夫,“并不美,我们不会酷爱他”,但“却喜欢他是典型的。”艺术家把生活丑加以典型化,不仅有否定和批判生活丑的意义,而且具有肯定和赞扬丑的反面——美和美的理想的意义。所以丑的典型也能激起欣赏者的美感。有评论家指出,丑角应该是喜剧性人物。这话我赞同作者,就是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借助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之具有典型意义,因而才有了审美的价值。
丑角的丑本来是相对于美而言的,丑与恶虽有内在联系,但并不是所有丑都等于恶,有的丑角只表现人性的某种落后,因此这对于人们来说,有时又是一面镜子。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一本正经的说教,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把恶习变成了众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命打击。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审丑,就是对丑的反感与否定,“使人们对于那些极端卑劣的东西引起明朗的高贵的反感。(果戈理语)”。然后,“我们既然嘲笑丑恶,就比它高明——滑稽引起我们的自尊心(车尔尼雪夫斯基语)”。丑角的审美价值,来自与美比较和对立的统一之中,由于通过对丑的现实的揭露,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马克思语)”,从而达到对美的理想和展望。从对丑的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和追求,这就是对丑角审美过程中的能动运动,也就是它的美学意义的本质所在吧!
丑角一般是表现假、恶、丑的内容的,然而也有例外,丑角有时也能很好地表现真、善、美的内容,如在《七品芝麻官》《卷席筒》《升官记》中,成功地塑造了唐成、曹张苍、徐九经等一批由丑角扮演的正面人物。这些人物外表丑陋,但内心很美,外表的丑反衬了内心的美。应该说,这是丑角艺术的升华。
说到艺术技巧和形式美,不由地也要反思自己的丑角艺术实践。在我的表演中,暴露丑的时候多,能否形成美?就不敢自许了。就以黄梅戏《长恨歌》为例,我演的安禄山上窜下跳、张牙舞爪,也许较好地体现了这一人物的大奸大恶。可是,其中有艺术技巧和艺术形式的美还有所欠缺。作为热爱丑角艺术演员,我将矢志不渝地关注和研究,不断提高。■
(作者为安徽省黄梅剧院著名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