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 非
1959年生,陕西合阳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非先生是我们在中等师范学校读书时的美术老师。印象中,那时的王非老师,虽然个头不高,身形清瘦,但额头宽阔,目光淡然而有神,所以给人以神清气朗的感觉。那时他经常穿着干净的灰色青年装,颇有些儒雅温和之风,处事也不张扬,和周围的人比起来,显然多出几分从容与淡定。
毕业后的这些年,和王非老师还时断时续地保持着联系,也去他现在工作的西安美术学院和在长安一中的家里看望过他。那是九十年代初期,头一次踏进他在一中的家,它的简单让我们觉得意外,那是王老师的爱人在学校的宿舍,屋内不过一床、二桌、一柜、一沙发、一茶几,墙上挂着一两幅字画。空间虽然狭小,但也不觉得局促,虽然不是摆设整齐,但觉得很洁净。我们问他在哪里写字画画,他说有时用餐桌有时用茶几。王老师像对待朋友一样接待我们,问起我们各人的情况,又拿出他平时的许多字画习作让我们说说看看,他也不时谈他的所想。他真是一个对字画痴迷又用功的人,十多年时间过来了,他怎么还是在临帖?要是我们,早都创作颇丰了。也许我们和王老师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当时诧异他为何不让这些字画变些银子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不过看着王老师乐观的神情,这种话也没有问出口。记得那个年代,正值全民下海经商,听说字画也值钱了,连我们这些小人物都在蠢蠢欲动,禁不住到海边湿湿鞋呢,而王老师一个大学老师却如此安贫乐道,真让人不好理解。
如今,又是十几年过去了,王老师已经有了学校分配的房子和画室,但他还是住在长安县的家中,说是那里空气景色都好,也已经习惯住乡村了。现在这个家也比以前大了点,有了单独的画室。说起这个画室,还真是不一般,那是这所中学早年留下的窑洞,曾做过校长办公室,位置确实不错,背靠少陵原,面临空阔的樊川,门前一个大平台,绿树丛竹环绕,十分清净。加固装修之后用作王老师画室,我们去过几次,那真是潜心书画的一个天堂。王老师在字画上多署“穴居士”,那是名副其实的。
这些年里,在这口窑洞画室和王老师家里,我们几次看到过他很多字画,虽然我不会写字画画,但每次都觉得耳目一新。王老师的确太勤奋了,五十岁左右的年纪,我没见过第二个。他数十年如一日,对字画在笔墨、境界上的追求,全靠的是他认真的态度、精进的精神和豁达超然的心态。时下书画界的各种浮躁风潮、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我在王老师那里都没有看到过。这种人格境界和品质,在他的字画里应该都能看得到。他近些年除了写字以外,画了不少竹子兰花,那笔墨我不懂,只是觉得笔笔扎实、精到、好看,有书法趣味,而画中扑面而来的干净清爽和书卷气息,真是叫人提神,反正我是百看不厌。
多年来,他除了教学,就是写字画画读书。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又紧凑,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我是王老师的学生,我觉得他除了字画好,又很博学,中西古今文化典籍广泛涉猎,又能融会贯通。他作文惜墨如金,发表过的为数不多的论文,无论谈书法还是论绘画,都有独到见解,通过引经据典进行透彻说理,文风雅致爽朗。真是画如其人,文如其人。作为一个业余书画欣赏者,我无法对王老师的画作出所谓的专业评论,只是觉得他画上的兰竹真是很美,而且美得纯粹,美得自然,欣赏久了,能让人感到心境清澈,产生一种在这个甚嚣尘上的世界上灵魂经过炙烤之后获得一片绿洲的安适清凉感。(张红梅)
1959年生,陕西合阳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非先生是我们在中等师范学校读书时的美术老师。印象中,那时的王非老师,虽然个头不高,身形清瘦,但额头宽阔,目光淡然而有神,所以给人以神清气朗的感觉。那时他经常穿着干净的灰色青年装,颇有些儒雅温和之风,处事也不张扬,和周围的人比起来,显然多出几分从容与淡定。
毕业后的这些年,和王非老师还时断时续地保持着联系,也去他现在工作的西安美术学院和在长安一中的家里看望过他。那是九十年代初期,头一次踏进他在一中的家,它的简单让我们觉得意外,那是王老师的爱人在学校的宿舍,屋内不过一床、二桌、一柜、一沙发、一茶几,墙上挂着一两幅字画。空间虽然狭小,但也不觉得局促,虽然不是摆设整齐,但觉得很洁净。我们问他在哪里写字画画,他说有时用餐桌有时用茶几。王老师像对待朋友一样接待我们,问起我们各人的情况,又拿出他平时的许多字画习作让我们说说看看,他也不时谈他的所想。他真是一个对字画痴迷又用功的人,十多年时间过来了,他怎么还是在临帖?要是我们,早都创作颇丰了。也许我们和王老师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当时诧异他为何不让这些字画变些银子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不过看着王老师乐观的神情,这种话也没有问出口。记得那个年代,正值全民下海经商,听说字画也值钱了,连我们这些小人物都在蠢蠢欲动,禁不住到海边湿湿鞋呢,而王老师一个大学老师却如此安贫乐道,真让人不好理解。
如今,又是十几年过去了,王老师已经有了学校分配的房子和画室,但他还是住在长安县的家中,说是那里空气景色都好,也已经习惯住乡村了。现在这个家也比以前大了点,有了单独的画室。说起这个画室,还真是不一般,那是这所中学早年留下的窑洞,曾做过校长办公室,位置确实不错,背靠少陵原,面临空阔的樊川,门前一个大平台,绿树丛竹环绕,十分清净。加固装修之后用作王老师画室,我们去过几次,那真是潜心书画的一个天堂。王老师在字画上多署“穴居士”,那是名副其实的。
这些年里,在这口窑洞画室和王老师家里,我们几次看到过他很多字画,虽然我不会写字画画,但每次都觉得耳目一新。王老师的确太勤奋了,五十岁左右的年纪,我没见过第二个。他数十年如一日,对字画在笔墨、境界上的追求,全靠的是他认真的态度、精进的精神和豁达超然的心态。时下书画界的各种浮躁风潮、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我在王老师那里都没有看到过。这种人格境界和品质,在他的字画里应该都能看得到。他近些年除了写字以外,画了不少竹子兰花,那笔墨我不懂,只是觉得笔笔扎实、精到、好看,有书法趣味,而画中扑面而来的干净清爽和书卷气息,真是叫人提神,反正我是百看不厌。
多年来,他除了教学,就是写字画画读书。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又紧凑,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我是王老师的学生,我觉得他除了字画好,又很博学,中西古今文化典籍广泛涉猎,又能融会贯通。他作文惜墨如金,发表过的为数不多的论文,无论谈书法还是论绘画,都有独到见解,通过引经据典进行透彻说理,文风雅致爽朗。真是画如其人,文如其人。作为一个业余书画欣赏者,我无法对王老师的画作出所谓的专业评论,只是觉得他画上的兰竹真是很美,而且美得纯粹,美得自然,欣赏久了,能让人感到心境清澈,产生一种在这个甚嚣尘上的世界上灵魂经过炙烤之后获得一片绿洲的安适清凉感。(张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