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希望把黄金的魅力提升至另一个层次:黄金除了拥有漂亮的外在价值,也拥有充沛的内在价值。”
干练的发型、简单的职业装,只是手指间闪烁的一抹金色暗示着他从事工作的与众不同:右手的K白金戒指是新婚时和太太在香港买的,左手玫瑰色的18K金戒指则是结婚十周年的纪念物。
曾经,王立新也像很多中国年轻人一样,不喜欢那些老气十足的纯金饰品,直到加入世界黄金协会之后,随着与国外同行接触的增多,他才知道原来K金饰品在国外是如此流行,K金饰品以其大胆、新奇、丰富多彩的设计吸引着众多年轻人。
一些对王立新工作知之甚少的人,喜欢开玩笑地问他:“你是不是每天都和大美女、大明星在一起啊?”原来,为了配合市场工作的需求,王立新经常会出席各种与黄金有关的时尚推广活动。殊不知,他们还做了大量推动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的工作——正是有了这个前提,中国才在短短几年内就迎来了黄金市场的繁荣兴盛。
王立新自信地说,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改变对黄金的看法。他经常对别人讲,如果你没摸过真金,就不要轻易断言自己不喜欢黄金。
在王立新上班的大厦里,每到上下班高峰,电梯里总挤满了衣着光鲜的外企白领。如果此时忽然出现一位佩戴饰品的女性,她就会立刻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饰品能让你与众不同,它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味。”王立新说,佩戴饰品之所以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是因为它能从细微之初流露一个人的个性,因此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
王立新发现,协会里的欧洲女同事每人都有一个装着各种金饰品的小包,她们每天会配合不同的服装,选戴一件不同的饰品。“我希望有一天,中国的女孩子在出门前,也能习惯性地选择一件适合她的饰品佩戴。”
事实上,珠宝首饰属于奢侈品,是消费行为的末端产品,因此在没有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之前,往往不会被人们纳入消费的考虑之列。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黄金不再仅仅是重要的保值产品时,拥有首饰特别是个性化的金饰自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王立新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他期待的景象一定会出现。
金的希望
本科学习国际关系的王立新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过了一段按部就班的日子。几年之后,喜欢挑战的他进入一家世界顶尖广告公司,成为这家美国企业在内地的首位雇员。凭着出色的业绩,5年的时间,最初对广告一无所知的他就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
获得巨大成就感的同时,工作的压力也一度让王立新的健康亮起了红灯。他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我已经在广告行业学得差不多了,但以现在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我还能在这个行业坚持多久?”
恰在此时,一家猎头公司拨通了王立新的电话。他第一次听说世界黄金协会这个组织——这家国际性的黄金推广机构,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旨在向全世界推广黄金的用途,其监测的黄金市场占全球黄金市场的80%。
1995年,世界黄金协会刚刚在中国成立办公室。当时的中国黄金市场还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他们急需找到合适的人选,撬动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几经接触和权衡,王立新最终走进了世界黄金协会的大门,并开始担任中国华北区经理一职。
中国政府虽早在1982年就恢复了对黄金饰品的出售,但中国的黄金市场仍处在一潭死水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面对这个完全封闭的市场,王立新并不能将世界黄金协会所拥有的丰富市场推广经验直接搬到中国。如何建立一个开放的黄金市场,为各个市场竞争主体搭建起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就是摆在王立新和同事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为了推动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相关工作,黄金协会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定期为央行提供世界主要黄金市场的相关信息,并将其他国家建立黄金市场的经验撰写成文,供其参考。除了积极与有关主管部门接触,他们还邀请了一些经济学家以及政府部门的智囊团为中国的黄金市场开放设计战略步骤。
1999年,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共同撰写了一份报告,就中国是否应顺应世界潮流开放黄金市场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这一论题,黄金协会又邀请了众多业内人士,以大型研讨会的形式继续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大量的推进工作使王立新和同事们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2000年,中国政府正式将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随后,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的步伐日渐加速: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从2001年6月开始,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的周報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2001年11月,《黄金饰品零售管理改革办法》正式实行,黄金制品零售业务许可证管理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核准制”。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成立,标志政府已经完全放开了黄金的供应和购买。“这意味着中国黄金零售市场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能够获得参与竞争的资格。”王立新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在中国黄金市场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2001年,王立新也被提升为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经理。王立新坦言,最初之所以愿意接受协会的邀请,除了期盼能学到新知识外,他还怀着一个理想:“我希望这份新工作能对一个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之前在广告公司工作,只能被动地为企业服务,且每次只能帮助一个品牌做推广,因此他一直期望新工作能带来更大的成就感——世界黄金协会无疑给了王立新实现理想的机会。而随着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这个广阔舞台的帷幕才刚刚开启。
金的潮流
新千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五大产金国之一,但中国人均黄金拥有量却只有0.2克,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均10克的水平。因此,在中国黄金市场开放之后,王立新和同事们着力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深度挖掘中国人的黄金消费潜力。
中国人一直对黄金抱有深远的传统偏好:黄金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很多人认为只有足金产品才值得购买。多年以来,市场上的黄金饰品都以足金为主打产品。然而,由于只重视黄金本身的“价值”,而忽视了其作为饰品应具备的美感,那些传统足金饰品的设计大多乏善可陈。
面对当时缺乏活力的黄金市场,王立新坦言,一度感到很大的压力。通过市场调研,他们了解到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年轻人认为黄金饰品是属于老一辈的消费品,而且缺乏设计感,因此没有兴趣购买。
“我们必须推出有效的策略,改变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黄金首饰的认知态度和消费习惯。”王立新说。事实上,在欧美和日本的黄金饰品市场上,一直是18K金饰品为主流产品。18K金饰由75%的黄金加上25%的其他金属合金而成,既拥有黄金延展性强的特点,容易塑造成各种形态,又因为融合了其他金属,具有坚硬度高、色彩多变的优点,备受广大珠宝业者的青睐。在欧美各国,年轻人是18K金的消费主体人群,在他们眼中,佩戴款式别致的K金饰品,是展示自我与众不同的一种方式。
最终,王立新和同事们商定,以18K金饰品来启动中国广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不过,当时市场中已存在少量的18K金产品,并大多以“赠品”形式赠送给消费者。为了与普通的18K金饰品区分,他们为新推出的18K概念金饰起了一个活泼而有新意的名称:“K-gold”。
为了使“K-gold”概念金饰在亮相之初就能迅速捕获年轻消费者的芳心,世界黄金协会特意邀请意大利知名设计团队为中国年轻女性打造一系列的新品。
由于很多内地饰品零售商缺乏市场推广经验,因此世界黄金协会拿出大量时间对这些业内人士开展专业培训。“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让这些从业者在观念上有所改变。”王立新说。
在王立新眼中,“K-gold”不仅是世界黄金协会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一项重要市场策略,他们更希望由此引发中国黄金首饰业的改革,提升中国首饰制造业、零售业的全球竞争力。
经过两年的预热,2004年,世界黄金协会联合香港知名珠宝品牌周大福、周生生以及北京珠宝零售商菜百公司和欧罗普等在上海和北京共同推出了K-gold金饰产品。
魅惑的玫瑰金、纯情的粉红金、冷艳的紫金……闪耀诱人的色彩加上变化多端、个性张扬的设计,正符合追逐流行脚步、勇于尝试变化的新一代女性的需要。因此,K-gold金饰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极佳的市场反应。
经过两年的推广,“佩戴K-gold代表着时尚与流行”已日渐植根于中国年轻人的心中。在树立K- gold领导潮流的时尚魅力之后,为了进一步强调黄金的内在感情价值诉求,2005年,世界黄金协会又推出了“我的代言 我的K-gold”这一新主题,让女性透过配戴K-gold金饰,充分呈现她们的独特个性、人生态度与丰富的感情世界。
“我们希望把黄金的魅力提升至另一个层次:黄金除了拥有漂亮的外在价值,也拥有充沛的内在价值。”王立新说,推出这一新主题,就是希望使K-gold成为女性内心的情感代言,让黄金与女性建立起悠长亲密的感情联系。
金色畅想
每一年,世界黄金协会都会联合业内的生产、零售商,共同推出不同主题的K-gold金饰。随着合作的加深、市场的升温,王立新明显感到,近几年零售商发布新品的积极性在显著增加。尤其是一些实力较强的零售商,更愿意在K-gold的概念下推出一些自己独有的产品。王立新很乐于看到这种景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K-gold的概念,使金饰市场更加活跃。”
王立新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引领潮流、开拓未来市场”,在他看来,世界黄金协会的作用就是打造一个新平台,不断培育市场主体,同时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事实上,在世界黄金协会的带动下,无论是生产商打造优质金饰品的能力,还是零售商推出新品的能力,都在日渐增强。每年,世界黄金协会都在意大利发布全球金饰的潮流趋势,因此他们也定期组织中国的珠宝零售商和设计师到意大利与国际同行交流。
尽管K-gold在中国已推出7年,但由国内设计师负责设计的产品还只是很小一部分。“目前中国金饰品的加工能力没有问题,在整个行业中最弱的一环就是产品的设计能力。”王立新说,原本中国的饰品行业设计师就很少,再加上过去多年中国的黄金饰品一直“重制造,轻设计”,因此出色的设计师人才十分匮乏。
为了鼓励和培养中国的年轻设计师,从2006年起,世界黄金协会开始在中国推出“黄金畅想”金饰设计大赛,旨在为金饰设计者们创造展示才能的无限畅想空间。
世界黄金协会也曾在其他国家举办过这个比赛,但在中国,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他们打破了以往仅限于珠宝首饰设计者参赛的惯例,而对所有设计者开放,同时还鼓励其他非首饰设计领域如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甚至汽车设计领域的学生、职业设计者和业余设计者参加这项比赛。
为避免过去参赛作品中出现的脱离实际、单纯注重和追求设计技巧的现象,比赛将作品分为两类,除时尚展示类作品设计外,还包含了一项面向零售饰品和日常佩带饰品的商业作品设计附加賽事。
“我们期待在这里看到众多新颖、前卫、引领时尚潮流的设计。”王立新说,他不希望参赛者的设计作品只是空中楼阁,而是有意引导年轻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
2006年K-gold金饰的主题是“真我主张”,因此当年“黄金畅想”中国大赛的主题也被定为“真女人”,要求作品能够传递出女人自我、自立且自信的性格魅力。随着比赛的开展,一些非饰品行业的年轻设计师也开始对这个行业的产品设计产生兴趣,并逐渐加入到金饰设计的队伍中来。
2007年,中国黄金首饰消费首次突破300吨,超过美国过跃居世界第二。在成功将18K时尚金饰概念K-gold引入中国后,王立新和同事们又在思考一个新问题:如何在中国这个庞大的金饰消费市场中进一步细分产品种类,提供给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以刺激他们对黄金的消费欲望、提高购买频率。
足金饰品一直占据着的中国金饰市场销售80%的比重,因此在2007年,世界黄金协会又制定了新的市场策略,推出“唯有金·纯金精品”系列,从设计、工艺改良到生产批发和零售,对传统的足金饰品进行全面的革新。
世界黄金协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再次唤起中国人内心深处对黄金情感依附的美好记忆,更重要的是,“唯有金·纯金精品”的推广也是对传统足金饰品的一次升级换代——率先打破了中国黄金饰品长久以来“按克重计价”的销售方式,并大力推广“按件定价”这一新销售模式。
“我们鼓励加工企业对黄金饰品的设计加工增加附加值。”王立新说。问题最终又回到中国设计师的设计能力问题上,这如同改变中国人对传统金饰的观念一样,并非一日之功。
尽管工作很忙,王立新每年都会出国旅游几次,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欧洲国家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不过,每到一个国家,他从不去那些人头攒动的风景名胜,而是喜欢流连于那些富有装潢特色的橱窗、逛一些极具个性特色的小店,甚至他还会在到达葡萄牙的第一个周末,坐很长时间的地铁,就为逛一逛当地周末的菜市场,“那里充满着当地人浓郁的生活气息。”王立新说,所有这些都是积累。他也鼓励那些有志于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年轻人多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经过不断的积累和磨练,你对生活的感悟才会逐渐增加。”而所有的设计,也正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最好展现。
干练的发型、简单的职业装,只是手指间闪烁的一抹金色暗示着他从事工作的与众不同:右手的K白金戒指是新婚时和太太在香港买的,左手玫瑰色的18K金戒指则是结婚十周年的纪念物。
曾经,王立新也像很多中国年轻人一样,不喜欢那些老气十足的纯金饰品,直到加入世界黄金协会之后,随着与国外同行接触的增多,他才知道原来K金饰品在国外是如此流行,K金饰品以其大胆、新奇、丰富多彩的设计吸引着众多年轻人。
一些对王立新工作知之甚少的人,喜欢开玩笑地问他:“你是不是每天都和大美女、大明星在一起啊?”原来,为了配合市场工作的需求,王立新经常会出席各种与黄金有关的时尚推广活动。殊不知,他们还做了大量推动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的工作——正是有了这个前提,中国才在短短几年内就迎来了黄金市场的繁荣兴盛。
王立新自信地说,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改变对黄金的看法。他经常对别人讲,如果你没摸过真金,就不要轻易断言自己不喜欢黄金。
在王立新上班的大厦里,每到上下班高峰,电梯里总挤满了衣着光鲜的外企白领。如果此时忽然出现一位佩戴饰品的女性,她就会立刻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饰品能让你与众不同,它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味。”王立新说,佩戴饰品之所以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是因为它能从细微之初流露一个人的个性,因此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
王立新发现,协会里的欧洲女同事每人都有一个装着各种金饰品的小包,她们每天会配合不同的服装,选戴一件不同的饰品。“我希望有一天,中国的女孩子在出门前,也能习惯性地选择一件适合她的饰品佩戴。”
事实上,珠宝首饰属于奢侈品,是消费行为的末端产品,因此在没有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之前,往往不会被人们纳入消费的考虑之列。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黄金不再仅仅是重要的保值产品时,拥有首饰特别是个性化的金饰自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王立新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他期待的景象一定会出现。
金的希望
本科学习国际关系的王立新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过了一段按部就班的日子。几年之后,喜欢挑战的他进入一家世界顶尖广告公司,成为这家美国企业在内地的首位雇员。凭着出色的业绩,5年的时间,最初对广告一无所知的他就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
获得巨大成就感的同时,工作的压力也一度让王立新的健康亮起了红灯。他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我已经在广告行业学得差不多了,但以现在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我还能在这个行业坚持多久?”
恰在此时,一家猎头公司拨通了王立新的电话。他第一次听说世界黄金协会这个组织——这家国际性的黄金推广机构,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旨在向全世界推广黄金的用途,其监测的黄金市场占全球黄金市场的80%。
1995年,世界黄金协会刚刚在中国成立办公室。当时的中国黄金市场还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他们急需找到合适的人选,撬动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几经接触和权衡,王立新最终走进了世界黄金协会的大门,并开始担任中国华北区经理一职。
中国政府虽早在1982年就恢复了对黄金饰品的出售,但中国的黄金市场仍处在一潭死水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面对这个完全封闭的市场,王立新并不能将世界黄金协会所拥有的丰富市场推广经验直接搬到中国。如何建立一个开放的黄金市场,为各个市场竞争主体搭建起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就是摆在王立新和同事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为了推动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相关工作,黄金协会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定期为央行提供世界主要黄金市场的相关信息,并将其他国家建立黄金市场的经验撰写成文,供其参考。除了积极与有关主管部门接触,他们还邀请了一些经济学家以及政府部门的智囊团为中国的黄金市场开放设计战略步骤。
1999年,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共同撰写了一份报告,就中国是否应顺应世界潮流开放黄金市场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这一论题,黄金协会又邀请了众多业内人士,以大型研讨会的形式继续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大量的推进工作使王立新和同事们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2000年,中国政府正式将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随后,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的步伐日渐加速: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从2001年6月开始,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的周報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2001年11月,《黄金饰品零售管理改革办法》正式实行,黄金制品零售业务许可证管理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核准制”。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成立,标志政府已经完全放开了黄金的供应和购买。“这意味着中国黄金零售市场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能够获得参与竞争的资格。”王立新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在中国黄金市场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2001年,王立新也被提升为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经理。王立新坦言,最初之所以愿意接受协会的邀请,除了期盼能学到新知识外,他还怀着一个理想:“我希望这份新工作能对一个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之前在广告公司工作,只能被动地为企业服务,且每次只能帮助一个品牌做推广,因此他一直期望新工作能带来更大的成就感——世界黄金协会无疑给了王立新实现理想的机会。而随着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这个广阔舞台的帷幕才刚刚开启。
金的潮流
新千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五大产金国之一,但中国人均黄金拥有量却只有0.2克,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均10克的水平。因此,在中国黄金市场开放之后,王立新和同事们着力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深度挖掘中国人的黄金消费潜力。
中国人一直对黄金抱有深远的传统偏好:黄金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很多人认为只有足金产品才值得购买。多年以来,市场上的黄金饰品都以足金为主打产品。然而,由于只重视黄金本身的“价值”,而忽视了其作为饰品应具备的美感,那些传统足金饰品的设计大多乏善可陈。
面对当时缺乏活力的黄金市场,王立新坦言,一度感到很大的压力。通过市场调研,他们了解到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年轻人认为黄金饰品是属于老一辈的消费品,而且缺乏设计感,因此没有兴趣购买。
“我们必须推出有效的策略,改变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黄金首饰的认知态度和消费习惯。”王立新说。事实上,在欧美和日本的黄金饰品市场上,一直是18K金饰品为主流产品。18K金饰由75%的黄金加上25%的其他金属合金而成,既拥有黄金延展性强的特点,容易塑造成各种形态,又因为融合了其他金属,具有坚硬度高、色彩多变的优点,备受广大珠宝业者的青睐。在欧美各国,年轻人是18K金的消费主体人群,在他们眼中,佩戴款式别致的K金饰品,是展示自我与众不同的一种方式。
最终,王立新和同事们商定,以18K金饰品来启动中国广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不过,当时市场中已存在少量的18K金产品,并大多以“赠品”形式赠送给消费者。为了与普通的18K金饰品区分,他们为新推出的18K概念金饰起了一个活泼而有新意的名称:“K-gold”。
为了使“K-gold”概念金饰在亮相之初就能迅速捕获年轻消费者的芳心,世界黄金协会特意邀请意大利知名设计团队为中国年轻女性打造一系列的新品。
由于很多内地饰品零售商缺乏市场推广经验,因此世界黄金协会拿出大量时间对这些业内人士开展专业培训。“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让这些从业者在观念上有所改变。”王立新说。
在王立新眼中,“K-gold”不仅是世界黄金协会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一项重要市场策略,他们更希望由此引发中国黄金首饰业的改革,提升中国首饰制造业、零售业的全球竞争力。
经过两年的预热,2004年,世界黄金协会联合香港知名珠宝品牌周大福、周生生以及北京珠宝零售商菜百公司和欧罗普等在上海和北京共同推出了K-gold金饰产品。
魅惑的玫瑰金、纯情的粉红金、冷艳的紫金……闪耀诱人的色彩加上变化多端、个性张扬的设计,正符合追逐流行脚步、勇于尝试变化的新一代女性的需要。因此,K-gold金饰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极佳的市场反应。
经过两年的推广,“佩戴K-gold代表着时尚与流行”已日渐植根于中国年轻人的心中。在树立K- gold领导潮流的时尚魅力之后,为了进一步强调黄金的内在感情价值诉求,2005年,世界黄金协会又推出了“我的代言 我的K-gold”这一新主题,让女性透过配戴K-gold金饰,充分呈现她们的独特个性、人生态度与丰富的感情世界。
“我们希望把黄金的魅力提升至另一个层次:黄金除了拥有漂亮的外在价值,也拥有充沛的内在价值。”王立新说,推出这一新主题,就是希望使K-gold成为女性内心的情感代言,让黄金与女性建立起悠长亲密的感情联系。
金色畅想
每一年,世界黄金协会都会联合业内的生产、零售商,共同推出不同主题的K-gold金饰。随着合作的加深、市场的升温,王立新明显感到,近几年零售商发布新品的积极性在显著增加。尤其是一些实力较强的零售商,更愿意在K-gold的概念下推出一些自己独有的产品。王立新很乐于看到这种景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K-gold的概念,使金饰市场更加活跃。”
王立新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引领潮流、开拓未来市场”,在他看来,世界黄金协会的作用就是打造一个新平台,不断培育市场主体,同时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事实上,在世界黄金协会的带动下,无论是生产商打造优质金饰品的能力,还是零售商推出新品的能力,都在日渐增强。每年,世界黄金协会都在意大利发布全球金饰的潮流趋势,因此他们也定期组织中国的珠宝零售商和设计师到意大利与国际同行交流。
尽管K-gold在中国已推出7年,但由国内设计师负责设计的产品还只是很小一部分。“目前中国金饰品的加工能力没有问题,在整个行业中最弱的一环就是产品的设计能力。”王立新说,原本中国的饰品行业设计师就很少,再加上过去多年中国的黄金饰品一直“重制造,轻设计”,因此出色的设计师人才十分匮乏。
为了鼓励和培养中国的年轻设计师,从2006年起,世界黄金协会开始在中国推出“黄金畅想”金饰设计大赛,旨在为金饰设计者们创造展示才能的无限畅想空间。
世界黄金协会也曾在其他国家举办过这个比赛,但在中国,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他们打破了以往仅限于珠宝首饰设计者参赛的惯例,而对所有设计者开放,同时还鼓励其他非首饰设计领域如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甚至汽车设计领域的学生、职业设计者和业余设计者参加这项比赛。
为避免过去参赛作品中出现的脱离实际、单纯注重和追求设计技巧的现象,比赛将作品分为两类,除时尚展示类作品设计外,还包含了一项面向零售饰品和日常佩带饰品的商业作品设计附加賽事。
“我们期待在这里看到众多新颖、前卫、引领时尚潮流的设计。”王立新说,他不希望参赛者的设计作品只是空中楼阁,而是有意引导年轻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
2006年K-gold金饰的主题是“真我主张”,因此当年“黄金畅想”中国大赛的主题也被定为“真女人”,要求作品能够传递出女人自我、自立且自信的性格魅力。随着比赛的开展,一些非饰品行业的年轻设计师也开始对这个行业的产品设计产生兴趣,并逐渐加入到金饰设计的队伍中来。
2007年,中国黄金首饰消费首次突破300吨,超过美国过跃居世界第二。在成功将18K时尚金饰概念K-gold引入中国后,王立新和同事们又在思考一个新问题:如何在中国这个庞大的金饰消费市场中进一步细分产品种类,提供给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以刺激他们对黄金的消费欲望、提高购买频率。
足金饰品一直占据着的中国金饰市场销售80%的比重,因此在2007年,世界黄金协会又制定了新的市场策略,推出“唯有金·纯金精品”系列,从设计、工艺改良到生产批发和零售,对传统的足金饰品进行全面的革新。
世界黄金协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再次唤起中国人内心深处对黄金情感依附的美好记忆,更重要的是,“唯有金·纯金精品”的推广也是对传统足金饰品的一次升级换代——率先打破了中国黄金饰品长久以来“按克重计价”的销售方式,并大力推广“按件定价”这一新销售模式。
“我们鼓励加工企业对黄金饰品的设计加工增加附加值。”王立新说。问题最终又回到中国设计师的设计能力问题上,这如同改变中国人对传统金饰的观念一样,并非一日之功。
尽管工作很忙,王立新每年都会出国旅游几次,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欧洲国家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不过,每到一个国家,他从不去那些人头攒动的风景名胜,而是喜欢流连于那些富有装潢特色的橱窗、逛一些极具个性特色的小店,甚至他还会在到达葡萄牙的第一个周末,坐很长时间的地铁,就为逛一逛当地周末的菜市场,“那里充满着当地人浓郁的生活气息。”王立新说,所有这些都是积累。他也鼓励那些有志于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年轻人多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经过不断的积累和磨练,你对生活的感悟才会逐渐增加。”而所有的设计,也正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最好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