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开展高中篮球课教学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在高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加强对高中篮球课教学的重视,在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运动中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从而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故针对新课标下如何开展高中篮球课教学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学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篮球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80
   一、当前高中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地中小学中展开,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课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缺乏对篮球课教学的重视,习惯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文化课的教学之中,甚至在文化课的时间比较紧时直接取消篮球课,让学生在篮球课间中复习、巩固文化课知识,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而且还无法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很多教师开展篮球课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一部分教师依然习惯于理论知识讲解、篮球动作示范等,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篮球知识、技能的状态,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学生在平时无法提高篮球运动技巧,还无法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而且,在当前,大部分教师已意识到了开展趣味篮球教学、竞赛篮球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其他体育素养的培养,比如团队合作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反应能力等,这些都不利于日后的篮球运动的学习。所以,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以上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设定篮球体育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做到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使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趣味的篮球课堂教学。
   二、新课标下开展高中篮球课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篮球游戏,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
   因为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身心一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在高中篮球体育运动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传统的篮球游戏,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处于一种积极、放松的状态下,让他们能够以最理想的状态投入到篮球学习中去。首先,教师要多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篮球体育游戏,让学生之间做到相互学习、合作,以便充分激发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进一步感受到篮球运动的趣味性;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课时,可以引入篮球传球游戏,让学生围成一个圈,中间的人来传球,在这种教学活动的诱导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应变能力和协作技巧。在高中体育游戏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做到引入不同的教与练的形式,在小型篮球游戏中发现学生篮球技能存在的缺陷,要做到利用篮球游戏进一步来提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提高篮球课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要做到维持好学生在开展篮球游戏活动时的秩序,绝不能让篮球游戏课堂成为让学生嬉戏打闹的课程,要力求展现出篮球课的锻炼功能和育人功能,让学生能够在篮球游戏中真正有所收获与学习。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运动特征,把篮球技术与篮球游戏进一步结合起来,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运球能力、传球能力;在篮球场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篮球训练,以便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使得学生在相互配合、团队合作中,进一步掌握更多的篮球运动技能,绽放篮球体育运动的魅力。除此之外,在篮球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来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设定一些篮球小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从中真正有所收获与学习,展现出篮球游戏的教育功能。
   (二)因材施训,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
   在高中篮球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篮球能力。由于高中生还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在这样一个时期,大多数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开始逐渐成长,在碰到一些疑难问题时能够做到自己独立思考,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对于一些比较枯燥和抽象的事物,他们还是无法做到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上面,而对于自己想要了解和解决的一些问题,他们往往能够表现出比别人更大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选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最大提升。对于一些缺乏篮球基础的学生,要从最基本的内容教起,像背部运球与胯下运球。对于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夯實和提高这些学生基本的篮球技巧,让他们达到熟练运用的地步,并且进一步加强他们身体素质的锻炼。而对于一些篮球基础非常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就学生在某些篮球方面和身体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适当的补充训练,并且可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多让这些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或对抗,在对抗中找寻不同,锤炼篮球运动技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划分层次,并大致地规划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篮球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其次,教师要做到多多和学生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篮球学习进度与个性化需求,以此来科学设定科学篮球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篮球活动之中去,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技巧讲解,提升学生应变能力
   在高中篮球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篮球运动的技巧讲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巧能力,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区域防守的战术意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篮球运动技巧,进而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为之后从事各项体育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终身运动意识。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在高中篮球体育活动中,防守球员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学生需要根据篮球的转移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使整个防守体系尽可能的灵活,及时做好补防和换防,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对方的中锋一般采取夹击与绕前等方式加强对自己禁区的保护。尤其是对于与球处于同一侧的进攻中锋,更是要做到严防死守。而且对于对方持球的球员则采取盯人的防守形式,其余的人则时刻留意传球的路线,这种防守形式大大增加了己方断球的概率,同时也增加了对方中锋在禁区内接球发动进攻的难度,学生只有了解以上篮球运动技巧,才能够提升自我应变能力。其次,学生的个人能力与身体素质是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有一定的战术意识,战术意识是学生专业技能和团队战术的综合反映,它往往表现为一位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正确阅读比赛,并采取最为合理的战术的能力。根据战术意识形成的过程模式,训练篮球学生的区域联防战术意识。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区域联防技术、战术规范训练。在高中篮球体育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的滑步训练、步法训练,才能在实战中判断对方的意图,才能跑到对方防守的位置,才能充分发挥区域联合防守的优势。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篮球运动及训练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一些著名篮球运动员的打球方法与技巧等等,以此做到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奥运精神,使他们能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篮球运动的技巧学习与方法掌握方面,进一步感受到篮球竞技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借助网络,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
   另外,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活动中,教師也可以借助于网络,来解决球类运动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篮球运动技巧与方法。在传统高中体育篮球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是采用教师来示范,而学生按照教师示范去训练,学生只能够在模仿过程中来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与知识,在讲解一些基础型的篮球体育动作时候,教师的示范较为准确与直观,但是在遇到一些高难度的篮球体育动作的时候,教师便需要做到逐步分解每一个具体步骤的动作,这样势必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并且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通常都是学完一个新的动作,就把上一个动作忘记了,完全影响了篮球运动中的准确性与连贯性。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及信息技术来解决篮球体育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且要借助于图片与视频来详细呈现一个篮球动作,开展有针对性动作讲解和动作剖析,这样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所学到的篮球技能与动作,从而掌握连贯与正确的体育动作。同时,在借助于网络解决难点与重点教学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多次重复讲解,把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在高中篮球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于网络平台的形象与直观的教育优势,来解决难点体育教学内容,在篮球运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较为重要,依靠口头讲解无法传递这种体育精神,这时候借助于网络平台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观看由于缺乏团队合作而输掉比赛的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在关于高中体育篮球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切实、可行的篮球教学方案,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做到把篮球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进一步结合起来,开展趣味化、多元化的篮球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技巧与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促进身体和心理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林.改革篮球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
  [2]王武年,杨鹏飞,李宗堂.第15届男篮世锦赛区域联防运用及其特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3]杨宁.高职院校篮球技术与技能教学的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
  [4]胡燕宾,万志峰.浅谈篮球游戏在高职院校女生篮球教学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种类越来越丰富,娱乐生活也日趋多样,导致小学生饮食不规律,沉迷电子产品,体质逐渐下降。近年来,小学体测的结果更令人震驚,小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呈下降趋势,体质健康不容乐观,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故结合工作经验,先分析小学生身体出现健康状况的原因,再阐述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体质健康
摘 要: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个人知识、认识、思想的输出,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处于起步阶段,常常会缺乏写作技巧、写作思维和写作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加以指导。然而,当前教师对于习作的指导往往比较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难以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学习打好基础。根据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应加大习作指导力度,多层面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和鼓励,
摘 要:艺术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在规范化、资源化的教育下,可令儿童实现全面化发展。基于此,特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意义进行概述,指出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81-02  DO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歌谣,具有类似民歌的集体创作和口头传播特征.其中一些曲目在口头传播中逐渐显现出词曲上的差异和讹误,当这种差异和讹误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意义随之发展变化,进而发生革命叙事重构;同时,也使一些曲目产生了不同版本,当后期对这些不同版本进行提升和改写时,也带来了革命叙事重构."互文性"前提下的重构叙事,提升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歌谣在政治宣传和军事斗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各省市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例如改变教学形式、增删教学内容等,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对于幼儿教育来讲,若要提升幼儿综合素质水平,需要幼儿教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与内容,特别是游戏化教学活动,在幼儿日常教育教学中比重较大,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较为显著。陶行知教育理论符合现阶段幼儿教育教学要求,对幼教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中,陶行知幼
革命歌曲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一种特殊表达,其重要价值在于它所承载和传达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精神,它是将革命意识形态话语转化为百姓日常生活话语的重要表达方式,是中共意识形态向工农大众渗透的重要媒介,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重要文本.本文分析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抗战歌曲兴起的社会历史环境,详细探讨抗战歌曲在中共革命话语中的表述方式及其传播媒介.延安时期的抗战歌曲创作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今天党的文艺工作也有重要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