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航空枢纽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内陆地区对于航空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依赖程度逐渐上升,各省份对于航空枢纽的建设也愈发重视。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就地理位置而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进行西部经济建设的重要关节。近年来,陕西通过不断地建设以及持续优化航线网络,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初步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四通八达的航线网络体系。但是,陕西航空运输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对这些现象进行探讨。
  一、陕西航空枢纽发展的现状
  对于内陆陕西而言,航空无疑是通往世界、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最便捷的通道。做强民航业,在新条件下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是陕西省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举措,对于陕西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航空枢纽加强区域和国际航空联系,航线网络化、全方位的快速建设,为对外开放提供重要渠道。
  陕西已形成了“一枢纽四支线”的机场格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陕西省唯一的国际机场,一直以来主要依靠腹舱载运,占比85%。目前客货运航线347条,通达29个国家55个城市,覆盖“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28个城市。在2019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722.0547万人次,同比增长5.7%,增量达256.7236万人次,为陕西增量最大的机场。从增速来看,2018年通航的延安南泥湾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8.6240万人次,同比增长77.5%,为陕西增速最快的机场。随着航线逐渐增加,年旅客吞吐量从少到多,客、货运等指标稳步增长。
  陕西在发展航空枢纽经济有众多竞争者,距离西安航空距离589公里的重庆、641公里的成都、682公里的武汉等都在发展航空经济。成都、重庆的机场跑道多于西安,成都的客货运量大于西安,各家航空经济目标基本定位于亚洲第一航空物流枢纽经济,使得中西部地區航空业成为产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前沿阵地。陕西航空经济需要突出“重围”,也要避免同质化。
  2020年以来,疫情影响导致航空客运出现大幅下滑,陕西利用已有全货运航线,积极开通新货运航线来承接国内以及全球的物资转运。
  二、陕西航空枢纽发展面临的问题
  1.航线网络布局不均衡。基于陕西地理位置,域内各机场规划设计、功能定位等不同,导致域内各机场发展差异较大。参与陕西航空市场运营的航空公司将运力集中在骨干航线上,中小机场低利用率,骨干航线上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航线数达到3位数,域内支线的其他机场的航线数极其少。航空枢纽经济具有网络特性,应该是能将各个区域连接起来,但陕西域内航空网络总线数太少,航线网络布局呈现不完善状态,一方面影响各区域之间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能力,另一方面增加运营成本和边际成本。
  2.航空客、货运输面临的困难。陕西国际航线上出口航班与进口航班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载运率差异,从陕西飞出去的多,而飞入境的相对较少,航空运输呈现很强的单边性。陕西机场航空货运需求不足,规模劣势导致无法尽快形成物流高效低成本优势,货物吞吐量增长虽快,但总量任然偏低,大型物流体系有待完善。航旅融合处于发展阶段,缺乏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航旅融合服务项目,需要多业态参与共同打造航旅融合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不完善,直接制约了航空物流业务增长与扩大业务辐射范围。
  3.面临国内异地航空枢纽激烈竞争。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的主要机场发展航空枢纽的基础条件差异并不显著,导致彼此布局航线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常可能出现彼此互相临掣肘的尴尬境地。虽然西安和郑州获得了第五航权,但国内已经有多个城市早获得第五航权,而且其他城市也正在积极争取获得第五航权,第五航权对陕西航空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挖掘和开发,是否能带来积极效应还未可知。随着各地高铁交通不断发展,陕西航空面临陆路交通方式的挤压,同时也面临周边航空枢纽对陕西传统航空客源和货源的争夺。
  三、促进陕西航空枢纽发展的对策
  1.统筹陕西域内机场协作以促进航空枢纽发展。 一是积极借鉴国内外多机场系统协同发展的先进经验,系统考量陕西域内多机场协同发展规范程序,定期召开机场运营协调会议,适当引入市场化手段推动各机场构建利益共同体,鼓励和支持各机场的合理定位和错位发展。二是统筹陕西空域网络资源。评估空域容量和协同空管,平衡军民航需求,优化配置陕西空域资源,一体化分散的空域资源,制订分阶段的计划,提前研判并动态调整,提高空域利用率和空管运行协同。三是推动航空枢纽腹地的交通发展。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可以增强航空枢纽发展,应该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间“无缝化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大力解决交通过程中的起始、中间和终点之间的“一公里”问题,规划和建设捷运系统,推动物流“降本增效”,通过政策协同和区域协作达到合理布局和分配航空经济腹地,构建以市场为主体的航空市场。
  2.培育航空供应链服务网络以引领“产业经济”发展。一是拓展航空服务网络。加强陕西域内机场与国内外枢纽的合作,开拓经停和中转航班,提高通达“一带一路”航线的利用率。利用第五航权开展多地机场合作以补充客货源,推进国际远程航线互补。探索多方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国外航空公司与陕西共建枢纽网络。二是构建陕西航空物流供应链服务网络。整合陕西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等运输服务,实现“点对点”一体化运输,支持陕西企业整合内外业务流程,保障地理距离分散类产业链网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围绕航空枢纽构建产业集群,推动陕西经济融入国内和国际价值链,提升陕西企业国际竞争力。
  3.利用枢纽网络物流资源以推动陕西“临空经济”发展。一是建立陕西客货 空地的联运。将陆地主要交通干线引入机场,增强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强化机场交通协同能力,解决机场、公路、铁路“中间一公里问题”。二是推动陕西口岸物流服务一体化。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搭建“空、公、水、铁”互联互通的口岸服务体系,推动口岸间联动作业,率先以“公路甩挂 海关专用道”方式实施口岸间的联动。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服务体系,推动陕西与其它地方建立一体化大通关机制,探索电子口岸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融合发展,实现陕西与其它地方信息共享监管互认,促进贸易便利化。三是推动机场周边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围绕航空运输,引导航空维修、酒店、物流、仓储、商贸等产业集聚临空区内集群,投资公共设施的配套和服务,倒逼临空新兴产业和新型服务发展。
  4.推动陕西域内机场“平台经济”发展。一是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平台。航空枢纽是平台类基础设施,要满足航空运输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机场区域土地使用和产业功能区,发挥好基础设施的平台类功能。二是提升机场运营功能平台。运营服务保障是航空运输的核心,树立安全第一位的意识,围绕航站楼强化运行管理,保障机场中转旅客服务,推进航空货运发展,引进航司在陕西域内设立货运中转站。借鉴国外先进机场商业模式,构建机场的商业生态体系,将机场人流、货流、飞机流三大“价值流”转化为“经济”,增强流量经济转化能力,发挥好机场作为城市窗口的价值增值和推介平台的作用。三是引导企业入驻机场周边区域。引导航空公司、快递企业、货代公司入驻机场,培育陕西本土基地航司、物流企业、货代公司等,扩大陕西市场影响力,拓展航空服务网络;同时积极引进国外知名货运市场主体,逐步融入全球物流服务网络。[ 2019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的陕西枢纽交通建设研究(S201910705015)]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在我国快速崛起,并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村电商将农产品供、产、销等多个环节串联起来,使农村劳动人民和交易市场直接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大力冲击着现行的经济秩序。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行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遭遇着发展瓶颈。因此,传统行业需要寻找破局之策,多元化并购作为可以帮助企业迅速进入新行业、获取新的现金流等优点,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提上日程。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为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提供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而且在吸引外资、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意义重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此我国通过国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动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黑龙江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省份,同样在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那么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的现状如何,在营商环境优化当中可以采取何种策略,本文拟就这些观点予以论述。  一、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持。而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观念,也能够直接影响单位发展状况。结合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拥有雄厚竞争实力,能够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的单位,通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较为突出。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结合市场需求改革外部条件,还要结合发展需求建设内部文化、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
《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指出,因为疫情的出现与蔓延,导致全球经济贸易受到重大影响,由此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开始出现再次调整,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除此之外,加之地域性与全球性等各类冲突的出现,也导致国家经济秩序的进一步不稳定。国有企业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积极灵活的采取应对策略,通过内部调整和改革,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的,在新形势下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新思路以及
国有企业的民兵组织和预备役人员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重要补充力量,加强国企武装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高党的领导作用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思政工作中要突出法制意识、政治素养以及提高企业武装部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一、企业武装部门的科学管理模式  1.成立统一的指挥平台。第一,企业武装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应对企业内发生的突发状况、保护企业财产和人员的安全。但必须说明的是企业武装保卫部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