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中学生的层次越来越多,差距越来越大。漠视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表面强调实际却未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及缺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得力措施,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一教育现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试着以“分层导学”为主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几年的分层实践表明,它合乎教学改革方向,且小有成效。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本质追求,要求教师、学校将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我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分层导学”为核心,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实施分层,从而激发其兴趣、最终挖掘其潜能。
一、学生分层
首先通过单元测验结合平时课堂提问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诊断,将学生分成优良型、达标型、困难型三个层次。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要求。对困难型的学生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手、多鼓励”;对达标型的学生是“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优良型的学生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从而使“吃不了”和吃“吃不飽”的问题迎刃而解。然后,在每个单元测验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实行阶段性调整,升则“进”,退则“降”。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对其发展具有最佳影响的层次上,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习态度从被动走向主动。
二、目标分层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大纲,制定与各个层次相对的学习目标。由于在各个层次的教学中,教师赋予了学生合适的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有很大的信心。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教学目标与其学习基础和能力比较接近,就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下,层层递进,学习能力和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例如: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我在编排座位时让优生与差生同坐,并向他们提出“一帮一”的建议和要求。这样他们都有了受到老师重视的感觉,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几年来的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成绩上都得到提高,这可以从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得到见证。
三、训练分层
1.分层施教,突破难点
以上题组由浅入深,兼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以能者多做为原则,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和积极探讨的状态之中。学生接收和输出的信息大大增加,达到了各层次互补提高之目的。在边练边讲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解题规律。由于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因而对所学知识理解快、记忆牢、用得活。
3.分层辅导,培优扶差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除在课堂上分层施教外,在课外还要作适当辅导。对优良型的学生,我在作业上增加有启发性、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组织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多种渠道使学有余力的优生充分发挥潜力。如在布置求有关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时,除了形如当x取何值时 有意义的基础之外还附加了以下两道习题:
这样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题可做,又不会使上层生觉得不过瘾。对于困难型的学生,老师从基础入手,抓双基过关。如作业、单元测试或其他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指正,并补充强化作业。
四、评价分层
为了了解学生在分层施教过程中异步达标的情况,就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达标的要求应有差异。为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所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即纵向比较。为此,我设计了学生发展水平曲线图。在每次考试后,我一般给予学生的不是原始分数,而是等级分,并要求学生在曲线图的对应位置作出标记,将本次的标记与上次的标记用直线连接起来。通过曲线图显示的成绩等级变化,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在本层次中的相对位置及变化情况,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调适学习心理,改进学习方法。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我采用了激励的措施,对学习水平超越层次的“越位”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和积极肯定,对递进到高一层的学生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奖励。学生通过努力体验到了成功,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力。
分层导学能按学校的实际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克服学生在课堂中听不懂,无事可做,对数学不感兴趣,导致数学成绩严重低下的矛盾。并且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分层导学是一种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策略,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探索的方向。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本质追求,要求教师、学校将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我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分层导学”为核心,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实施分层,从而激发其兴趣、最终挖掘其潜能。
一、学生分层
首先通过单元测验结合平时课堂提问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诊断,将学生分成优良型、达标型、困难型三个层次。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要求。对困难型的学生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手、多鼓励”;对达标型的学生是“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优良型的学生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从而使“吃不了”和吃“吃不飽”的问题迎刃而解。然后,在每个单元测验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实行阶段性调整,升则“进”,退则“降”。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对其发展具有最佳影响的层次上,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习态度从被动走向主动。
二、目标分层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大纲,制定与各个层次相对的学习目标。由于在各个层次的教学中,教师赋予了学生合适的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有很大的信心。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教学目标与其学习基础和能力比较接近,就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下,层层递进,学习能力和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例如: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我在编排座位时让优生与差生同坐,并向他们提出“一帮一”的建议和要求。这样他们都有了受到老师重视的感觉,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几年来的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成绩上都得到提高,这可以从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得到见证。
三、训练分层
1.分层施教,突破难点
以上题组由浅入深,兼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以能者多做为原则,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和积极探讨的状态之中。学生接收和输出的信息大大增加,达到了各层次互补提高之目的。在边练边讲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解题规律。由于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因而对所学知识理解快、记忆牢、用得活。
3.分层辅导,培优扶差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除在课堂上分层施教外,在课外还要作适当辅导。对优良型的学生,我在作业上增加有启发性、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组织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多种渠道使学有余力的优生充分发挥潜力。如在布置求有关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时,除了形如当x取何值时 有意义的基础之外还附加了以下两道习题:
这样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题可做,又不会使上层生觉得不过瘾。对于困难型的学生,老师从基础入手,抓双基过关。如作业、单元测试或其他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指正,并补充强化作业。
四、评价分层
为了了解学生在分层施教过程中异步达标的情况,就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达标的要求应有差异。为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所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即纵向比较。为此,我设计了学生发展水平曲线图。在每次考试后,我一般给予学生的不是原始分数,而是等级分,并要求学生在曲线图的对应位置作出标记,将本次的标记与上次的标记用直线连接起来。通过曲线图显示的成绩等级变化,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在本层次中的相对位置及变化情况,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调适学习心理,改进学习方法。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我采用了激励的措施,对学习水平超越层次的“越位”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和积极肯定,对递进到高一层的学生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奖励。学生通过努力体验到了成功,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力。
分层导学能按学校的实际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克服学生在课堂中听不懂,无事可做,对数学不感兴趣,导致数学成绩严重低下的矛盾。并且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分层导学是一种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策略,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