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形势下高校教师压力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a5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师承受的压力日益沉重,文章从压力的定义、来源、表现、对策四个方面阐释了高校教师的压力,以期对我国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压力;高校;教师
  作者简介:曾媛媛(1983-),女,壮族,江西新余人,广西工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助理工程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漢?430074);罗秋兰(1962-),女,湖南永州人,广西工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重大立项项目“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GZD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14-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教师承担的课程日益繁重,接受的评价标准越来越细,面对的要求越来越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适度的工作压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奋斗并挖掘自身的潜力,过度的压力则会带来很多困扰。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就像庐山一样,从不同角度去看的人,会体会到不同的意境。下文将从刺激取向、交互作用取向和反应取向三个角度去理解压力。
  1.刺激取向
  本定义倾向于从压力的来源方面理解压力并将压力定义为外界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引起人紧张的事件,即压力源。卡纳(Kanner)等人强调压力的来源,认为刺激本身就是压力,会使个体的生理或心理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或者对个体造成威胁、伤害等。卡普兰和科布(Caplan and Cobb)认为压力是“对个体产生威胁的工作和环境特征的总和。”“压力是有太多事情要干,但是时间太少”、“我的论文还没有完成,压力太大”、“我的老板就是我的压力来源”等等。这类定义往往过多的强调外部环境的力量或要求,既包括外部的环境刺激也包括人们经历的事件,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自己的意念和想法施加给自己的。
  2.交互作用取向
  本定义倾向于从压力的感受方面定义压力。强调个体与环境需求的交互作用,即压力感。拉扎勒斯指出:压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既个体认为内在或外在的要求高于其能力而不堪重负时的主观感受。此定义既考虑了个体的自身能力,又是人们对于压力源的一种体验、解释和评价。压力源是客观的,但是压力感却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对待同一个事件,有的人会激动的手舞足蹈而有的人却是忧心忡忡或者手足无措,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事件有着不同的体验。
  3.反应取向
  这种取向的定义关注于有机体对压力源的反应,既有身体的也有心理的,是一种身心反应式的压力。科学家坎农首次发现了压力会引起人身心的变化。他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当有威胁或者面临压力的时候,动物会有两种反应来保护自己:奋起反击或者逃跑。
  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把高校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下由于各种刺激对其产生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在此过程当中,教师的个体认知归因、情感特性及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理、心理或行为道德变化。
  二、压力的来源
  根据相关的文献,本文把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
  内因主要与教师自身特点的压力源相关(包括教师的认知方式、角色意识、自我期望、专业能力等),它们对教师压力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包括有:Farber、Kaiser和Polczynski等学者发现,内部特征决定教师对压力的敏感性以及所能容忍的压力水平;Pelsma和Richard(1998)则发现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压力紧密相关;Iwanicki(1983)发现与角色相关的压力与教师的教学知识准备和教师的性格相关密切;Hittner(1981)列出了关于教师生活满意度的事件,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压力和工作中的表现。很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压力感与自身的个性特征也显著相关。宗岚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目前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提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高校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并指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强烈的责任心和成就动机、过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负担、人际交往的困惑等等。
  教师压力的外部来源,主要包括学校和教学工作本身在内的人、事、物等各种因素。美国的社会学家Coser从大学体制这个角度做了分析,认为大学制度的变迁出现了与传统大学精神相悖的内在反向趋势角度,学校制度与学术制度带给教师来自科研的压力、时间的压力、学术规则的压力、官僚式管理所造成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大学教师没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同时学者角色的多样化和繁琐的工作也造成教师工作超负荷压力增大等等。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压力来源的内因主要包括:认知方式、角色意识、自我期望、专业能力、个性特征等;外因主要包括: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时间的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冲突、大学体制的变迁等。
  三、压力的表现及其程度
  工作压力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能促人奋进、挖掘潜力,有时又会给人们造成困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工作压力预警信号发布器,会向外发送三种压力预警信号:身体信号、心理信号、行为信号。
  由于压力性质、程度的不同,它们也能引起心理正面或者负面的反应。柳友荣、尹平、濮宁镇等人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均发现大多数(超过60%)高校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感到压力较小或没有压力的人不足10%,希望调整工作的人大有人在。唐爱民、韩延明从伦理的角度对高校教师的压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外力驱使与内在焦虑是高等学校教师工作与心理压力剧增的两大主要因素,建立符合伦理的师资管理与考评机制,保障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实现制度约束与自由发展的和谐统一才是缓解高等学校教师超强度工作压力和超负荷心理压力的有效保障。   除了心理和身体的表现之外,压力过大还可能引起社会行为方面的表现。曾晓娟、刘元芳的调查表明,长期过度的职业压力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消极情绪,高离职率、缺勤等问题,由于过高的压力,每年教师缺课的天数以及提前退休的人数和流失的人数都有不断上升的现象。
  四、压力应对策略研究
  分析教师的压力,目的是为了寻找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这是提高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并增进身心健康的保证。自1977年首次正式研究教师压力至今,研究者提出解决的对策不胜枚举。针对教师的压力,国内外展开了一系列的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研究。本文认为应该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缓解教师的压力。
  就社会来说,要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要关心理解教师,正确地对待教师这一职业。邢晓源等人以概述的方式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给广大高校教师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为缓解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社会、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以保持健康心理。还提出了“文化震荡”这个概念,指出高校教师面临的社会压力来自于当今社会改革的“文化震荡”,就是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
  就学校而言,要对不合理的评价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提供更多的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柏林大学卡罗琳·威利教授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使导致发生结果的原因没有产生的土壤和气候,消除它得以生长的生态环境,但是没人能把引起教师压力的所有的源头都消灭掉,即使杜绝了当前的所有源头,还会有新的源头不断浮来。因此就要从减少或控制压力着手,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合理的工作量和足够的休息时间,要尊重教师的合理决策,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相关活动或改革中来。刘学兰在其文章《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中谈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增大,导致出现了一系列身体和心理问题。要应付心理压力,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学会自我调整,有效驾驭压力,要积极采取应对压力的措施,主动寻求社会的支持,要在不断学习中适应新的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把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纳入到改革措施之中。
  教师自身方面解决压力的策略包括:尽量恰当地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放松;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感情;认识自己的不足等等。彭雷生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调适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青年教师心理压力需要自我调适和外部调适。作为青年教师,首先应该科学理性地驾御压力,包括形成“压力免疫”系统、提高自身的抗拒力;选择恰当的压力应付模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其次应善于调节情绪,包括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努力控制情绪;适当运用行为调节等。最后应重塑自我,包括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追求真正的安全感;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等。作为学校,要真正关心、尊重教师;要科学管理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梁芹生在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进行归类的基础上,从提高自我认知、提高驾御压力能力、提高调节情绪能力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四方面提出了自我心理调控策略。
  五、结语
  近些年来对于高校教师压力的研究逐渐增多,充分说明高校教师群体已经逐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是相互作用的,如何正确看待教师压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同时,对于如何应对教师压力,研究者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但是往往忽略了实施的效果,期望在今后的研究当中,能将如何评估教师减压的效果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苏莹荣,舒晓兵.信息社会工作压力的新变化[J].统计与决策,2001,
  (12):34.
  [2]Phi11iP L.Rice.压力与健康[M].石林,古麗娜,梁竹苑,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杰勒德·哈格里夫斯.压力管理[M].刘子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
  [4]Elaine Adams.Vocational Teacher Stress and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J].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1999,16(1).
  [5]宗岚,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
  [6][美] 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 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301.
  [7]柳友荣.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1998,(4).
  [8]唐爱民,韩延明.高校教师工作与心理压力的伦理省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9]曾晓娟,刘元芳.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10]邢晓源,高建林,李小飞.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J].中国交通医学,2004,(5).
  [11]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12]彭雷生.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调适[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18(4).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单片机与DSP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和实践方法,阐述了重要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利用Proteus直观演示了单片机与计算机通信和两个单片机之间的双机通信,对实验分层教学、实验考核和实验室开放、学生科技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单片机考核方式采用一页纸考试,收到了较好效果。课程设计采用Proteus软件配合,实现了步进电机控制和计时器系统,案例形象具体,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
期刊
摘要:现有关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学术道德”三个方面,而忽视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真实生活体验,毕业、就业、婚恋,科研诚信、科研生活中的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等等,以及他们对自我现在和未来的定位。文章提出了“回归生活的研究生和谐德育”理念,从真正回归生活的视角进行研究,对研究生和谐德育的理论和实践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回归生活;研究生;和谐德育  作者简介:文惠(1986
期刊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文化场所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价值引领、精神凝聚、行为规范、文化传承、生命关怀和环境熏陶等重要价值功用。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内涵理解有偏差、缺乏个性、媚俗化趋浓等不良态势,需要从校园文化的环境、精神、制度、载体、特色品牌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系统设计,以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不良态势;系统建构  作者简介:段志英(198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与行业文化相互交融,也与地方文化互动,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和地方文化,加强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开展吴文化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旨在探讨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在传承吴文化的过程中,要突出高职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突出创新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创新型社会的结合。
期刊
摘要:学院办公室既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又是对内服务的平台,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层机构。文章论述了高校体制改革形势下对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品德、基本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阐述了办公室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学习意识等现代行政意识。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人员;素质  作者简介:范军(1978-),男,山东淄博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讲师。(江苏?徐州?221116
期刊
摘要:学生干部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所依靠的中坚力量。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随着功利化思想的蔓延,学生干部出现了责任心下降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在竞选和工作中追求个人利益,阻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学习与工作时间统筹不当,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同师生群体对学生干部角色的认知混乱,挫伤了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基于“理性责任”的视角,学生干部的培养应以“义务责任”为导向,去功
期刊
摘要:顶岗实习是一种新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关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仅有的关于管理方面的研究也非常零散,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并总结了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和问题。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管理研究  作者简介:凌玲(1989-),女,安徽安庆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4)徐金寿(1962-),男,浙江临安人,浙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结合自身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和体会,从早定研究方向、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建立定期的科研汇报会制度和重视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探索  作者简介:唐宁莉(1965-),女,广东龙川人,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刘峥(1962-),女,江西兴国人,桂林理工大学化学
期刊
摘要:“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既重视基础知识、又强调实践能力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导致学生实际编程能力不足。结合福建江夏学院教学情况,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实验设置、教学辅助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陈军(1975-),男,福建福州人,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系,讲师。(福建?福州?350108)
期刊
摘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中流砥柱,其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实现。通过选取天津高校在读大学生为对象,开展环境素质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环境素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环境教育改革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境素质;问卷调查;大学生  作者简介:张磊(1981-),女,满族,天津人,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吉鹏亮(1991-)
期刊